一种适用于撒放白僵菌菌粉的气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9594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撒放白僵菌菌粉的气球。气球包括气球气囊、白僵菌菌粉、吹气端、进气管、单向透气阀、橡胶卡环、连接管、外盖和橡胶长管;气球气囊内设有适量的白僵菌菌粉;气球气囊的顶端中央设有圆形凹槽;进气管的上端的内径设有单向透气阀;环状凸台的外螺纹与外盖的内螺纹配合联接,也可与连接管的上端的内螺纹配合联接;橡胶长管的上端套设在连接管的下端的外径端表面并胶黏固定在一起,橡胶长管的下端套设在氢气罐的出气管的外径端表面并采用卡箍紧锁在一起。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根据松树的树冠的高度准确掌握气球气囊上升的高度,在适当位置引爆气球气囊,明显提高防治效果,不存在造成森林火灾的消防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撒放白僵菌菌粉的气球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保护
,尤其是一种适用于撒放白僵菌菌粉的气球。
技术介绍
白僵菌菌粉是由一种半知菌类的虫生真菌加工而成的粉剂,白僵菌菌粉中的白僵菌能够在自然条件下通过体壁接触感染杀死害虫。白僵菌菌粉无毒无味,不污染环境,对害虫具有持续感染力。用于防治多种作物上的菜青虫、小菜蛾、棉铃虫、玉米螟等鳞翅目害虫,对松毛虫等森林害虫有特效。白僵菌菌粉是防治松毛虫的首选药物。林业科技工作者专利技术了菌炮放菌的作业方式进行白僵菌菌粉的撒放。菌炮放菌是将重100-150g的白僵菌菌粉装在长度为15厘米左右的纸筒内,中间插入爆炸力较大的鞭炮,外面用纸筒封紧,炮引小部分留在筒内、大部分拉出纸筒外,点燃后适时将菌炮抛到松树的树冠的上方,菌炮在树冠的上方爆炸后将白僵菌菌粉向四周撒放。菌炮放菌具有灵活轻便、成本较低的优点,但存在明显的缺陷:一是松林里的松树大小不一,没有经验的人难以根据松树的树冠的高度准确掌握抛出菌炮的最佳时机,常常出现菌炮太高或太低甚至落地后才爆炸的情况,既造成白僵菌菌粉的浪费,还影响防治效果;二是菌炮必须用明火点燃炮引、通过爆炸力较大的鞭炮炸开后将白僵菌菌粉向四周撒放,鞭炮爆炸引燃的纸屑在茂密的松林间四处飘散极易造成森林火灾,存在明显的消防安全隐患。据检索,迄今还没有采用气球进行白僵菌菌粉的撒放以防治松毛虫的报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将白僵菌菌粉容纳在气球气囊内,通过氢气的浮力将气球气囊上升至松树的树冠的上方,继续充入氢气引爆气球气囊后,使白僵菌菌粉向四周撒放,具有如下突出的优点:一是能够根据松树的树冠的高度准确掌握气球气囊上升的高度,在适当位置引爆气球气囊,不会造成白僵菌菌粉的浪费,明显提高防治效果;二是通过加大氢气压力的方式引爆气球气囊,没有明火,不存在造成森林火灾的消防安全隐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设计制造一种适用于撒放白僵菌菌粉的气球,所述气球包括气球气囊、白僵菌菌粉、吹气端、进气管、单向透气阀、橡胶卡环、连接管、外盖和橡胶长管。所述的气球气囊内设有适量的白僵菌菌粉。所述的气球气囊的顶端中央设有便于气球气囊定向爆裂的圆形凹槽。所述的进气管的上端的外径端设有环状卡槽,环状卡槽内设有橡胶卡环,与气球气囊一体成型的吹气端套设在进气管的上端的外径端表面后,通过橡胶卡环卡紧在环状卡槽内。所述的进气管的上端的内径设有朝气球气囊内单向进气的单向透气阀,单向透气阀与进气管的内壁之间采用480快干胶胶粘固定在一起。所述的进气管的下端的外径端设有环状凸台,环状凸台的外螺纹与外盖的内螺纹配合联接,环状凸台的外螺纹也可与连接管的上端的内螺纹配合联接,外盖内设有第一密封圈,连接管的顶端端面上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的橡胶长管的上端套设在连接管的下端的外径端表面并采用480快干胶胶粘固定在一起,橡胶长管的下端套设在氢气罐的出气管的外径端表面并采用卡箍紧锁在一起。进一步地,所述气球气囊的顶端中央的圆形凹槽的内径设为1mm,圆形凹槽的深度设为气球气囊的壁厚厚度的三分之一。进一步地,所述气球气囊内的白僵菌菌粉的重量设为100-150g。进一步地,所述橡胶长管的长度设为10-50m。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和连接管的材质为硬质塑料。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突出优点:一.现有的菌炮放菌是将重100-150g的白僵菌菌粉装在长度为15厘米左右的纸筒内,中间插入爆炸力较大的鞭炮,外面用纸封紧,炮引小部分留在筒内、大部分拉出纸筒外,点燃后适时将菌炮抛到松树的树冠的上方,由于松林里的松树大小不一,没有经验的人难以根据松树的树冠的高度准确掌握抛出菌炮的最佳时机,常常出现菌炮太高或太低甚至落地后才爆炸的情况,既造成白僵菌菌粉的浪费,还影响防治效果;而本专利技术是将重100-150g的白僵菌菌粉容纳在气球气囊内,由于氢气是世界上已知的密度最小的气体,氢气的密度只有空气的1/14,即在1标准大气压和0℃时,氢气的密度为0.089g/L,能够根据松林里的松树的不同高度,利用氢气的浮力将气球气囊上升至松树的树冠的上方,不会出现气球气囊太高或太低的情况,减少白僵菌菌粉的浪费,明显提高防治效果。将重100-150g的白僵菌菌粉容纳在气球气囊内和利用氢气的浮力将气球气囊上升至松树的树冠的上方,是本专利技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主要专利技术点之一。二.现有的菌炮放菌是将炮引点燃后适时将菌炮抛到松树的树冠的上方,在松林中,有些松树特别高大,树冠高度甚至可以达到75m以上,利用人体的力量,无法将菌炮抛到这样的高度,一旦特别高大的松树发生松毛虫为害,采用菌炮放菌技术将无法杀死害虫;而本专利技术中,橡胶长管的长度设为10-50m,能够满足一般松林进行白僵菌菌粉撒放的需求,如果遇上松树特别高大、单根橡胶长管的长度不够时,可以将多根橡胶长管套设连接在一起,再高大的松树也不存在无法准确撒放白僵菌菌粉的问题。采用橡胶长管进行氢气较远距离的输送,且在遇上松树特别高大、单根橡胶长管的长度不够时,可以将多根橡胶长管套设连接在一起,是本专利技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第二个主要专利技术点。三.现有的菌炮放菌是先点燃炮引,然后将菌炮抛到松树的树冠的上方,菌炮在树冠的上方爆炸后将白僵菌菌粉向四周撒放,由于菌炮必须用明火点燃炮引、通过爆炸力较大的鞭炮炸开外面的纸筒后将白僵菌菌粉向四周撒放,鞭炮爆炸引燃的纸屑在茂密的松林间四处飘散极易造成森林火灾,存在明显的消防安全隐患;而本专利技术是利用氢气的浮力将气球气囊上升至松树的树冠的上方,然后再通过继续充气,通过加大氢气压力的方式引爆气球气囊,没有明火,不存在造成森林火灾的消防安全隐患。利用氢气的浮力将气球气囊上升至松树的树冠的上方,然后再通过继续充气,通过加大氢气压力的方式引爆气球气囊,整个防治作业过程没有明火,是本专利技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第三个主要专利技术点。四.现有的气球气囊在加工时壁厚存在一定的误差,且这种误差在气球气囊的位置上没有确定性,在氢气压力过大导致气球气囊爆裂时,爆裂的位置也没有确定性,对白僵菌菌粉的均匀撒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专利技术在气球气囊的顶端设置圆形凹槽,且圆形凹槽的内径设为1mm,深度设为气球气囊的壁厚厚度的三分之一,当气球气囊内的氢气超过一定的压力时,在圆形凹槽的槽底壁厚较薄的位置定向爆裂,便于将上升到松树的树冠的上方的气球气囊内的白僵菌菌粉较为均匀地向四周撒放,有利于白僵菌菌粉充分地飘落到松树的树冠上和松毛虫的虫体上杀死害虫。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将白僵菌菌粉容纳在气球气囊内,通过氢气的浮力将气球气囊上升至松树的树冠的上方,继续充入氢气引爆气球气囊后,使白僵菌菌粉向四周撒放,能够根据松树的树冠的高度准确掌握气球气囊上升的高度,在适当位置引爆气球气囊,不会造成白僵菌菌粉的浪费,明显提高防治效果,同时,由于通过加大氢气压力的方式引爆气球气囊,没有明火,不存在造成森林火灾的消防安全隐患。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撒放白僵菌菌粉的气球,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球包括气球气囊(3)、白僵菌菌粉(2)、吹气端(4)、进气管(11)、单向透气阀(12)、橡胶卡环(5)、连接管(8)、外盖(14)和橡胶长管(7);/n所述的气球气囊(3)内设有适量的白僵菌菌粉(2);/n所述的气球气囊(3)的顶端中央设有便于气球气囊(3)定向爆裂的圆形凹槽(1);/n所述的进气管(11)的上端的外径端设有环状卡槽(10),环状卡槽(10)内设有橡胶卡环(5),与气球气囊(3)一体成型的吹气端(4)套设在进气管(11)的上端的外径端表面后,通过橡胶卡环(5)卡紧在环状卡槽(10)内;/n所述的进气管(11)的上端的内径设有朝气球气囊(3)内单向进气的单向透气阀(12),单向透气阀(12)与进气管(11)的内壁之间采用480快干胶胶粘固定在一起;/n所述的进气管(11)的下端的外径端设有环状凸台(6),环状凸台(6)的外螺纹与外盖(14)的内螺纹配合联接,环状凸台(6)的外螺纹也可与连接管(8)的上端的内螺纹配合联接,外盖(14)内设有第一密封圈(13),连接管(8)的顶端端面上设有第二密封圈(9);/n所述的橡胶长管(7)的上端套设在连接管(8)的下端的外径端表面并采用480快干胶胶粘固定在一起,橡胶长管(7)的下端套设在氢气罐的出气管的外径端表面并采用卡箍紧锁在一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撒放白僵菌菌粉的气球,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球包括气球气囊(3)、白僵菌菌粉(2)、吹气端(4)、进气管(11)、单向透气阀(12)、橡胶卡环(5)、连接管(8)、外盖(14)和橡胶长管(7);
所述的气球气囊(3)内设有适量的白僵菌菌粉(2);
所述的气球气囊(3)的顶端中央设有便于气球气囊(3)定向爆裂的圆形凹槽(1);
所述的进气管(11)的上端的外径端设有环状卡槽(10),环状卡槽(10)内设有橡胶卡环(5),与气球气囊(3)一体成型的吹气端(4)套设在进气管(11)的上端的外径端表面后,通过橡胶卡环(5)卡紧在环状卡槽(10)内;
所述的进气管(11)的上端的内径设有朝气球气囊(3)内单向进气的单向透气阀(12),单向透气阀(12)与进气管(11)的内壁之间采用480快干胶胶粘固定在一起;
所述的进气管(11)的下端的外径端设有环状凸台(6),环状凸台(6)的外螺纹与外盖(14)的内螺纹配合联接,环状凸台(6)的外螺纹也可与连接管(8)的上端的内螺纹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凯琳
申请(专利权)人:连城县婉音园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