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分散控制的多逆变器并联共模环流抑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893630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分散控制的多逆变器并联共模环流抑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利用锁相环技术,得到各逆变器并网点的实时相角,并以网侧相角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分散控制的多逆变器并联共模环流抑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多逆变器并联环境下抑制由于各逆变器之间载波不同步所带来的共模电流的方法,具体是以分散控制方式进行动态载波移相的PWM调制方式以抑制并联逆变器之间的共模环流。
技术介绍
随着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中变流器容量的增加,通常利用并联功率模块以确保更高的功率等级、可靠性和灵活性,并联功率模块与传统单一模块相比,具有开关应力小,成本低等优点。目前的研究工作集中在并联逆变器,包括功率共享和共模电流抑制等等。对于功率或负载均流,并联逆变器可以具有不同的硬件拓扑、电路参数、调制技术和控制器参数,因为它们彼此完全独立。然而,对于共模环流抑制应用,并联逆变器的硬件调制和控制器应相同,以尽可能减少共模环流。当并联逆变器共用交直流母线时,零序通路内的总阻抗很小,因此零序(共模)环流成为并联逆变器的一个关键问题和限制,共模环流会导致输出电流失真、电流增大等不利影响。目前关于共模环流抑制的研究,一方面可以通过使用硬件设备通过切断其流通路径来消除共模环流,包括分离直流电压源和交流线路上的隔离变压器,它们将零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分散控制的多逆变器并联共模环流抑制方法,用于至少两台三相并网逆变器并联运行情况下,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利用锁相环技术,得到各逆变器并网点的实时相角,并以网侧相角θ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分散控制的多逆变器并联共模环流抑制方法,用于至少两台三相并网逆变器并联运行情况下,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利用锁相环技术,得到各逆变器并网点的实时相角,并以网侧相角θpcc作为基准,用程序判断在θpcc过零时,利用载波产生计数器Counter的值,判断出此时各逆变器自身载波的相位,计算自身载波相位与网侧相位的差值Δθ;
(2)根据步骤(1)中得到的相位差值Δθ,根据变流器正常工作时的开关频率,计算得出移相所需的载波幅值,令当前的非同步载波相位零点,每过一个工频周期,向网侧相位零点有些许的偏移;
(3)当并联的每台逆变器重复进行步骤(2)中动作,各逆变器能够在不经过通信的情况下,通过独立的控制器,经过若干工频周期,达到自身载波相位零点与网侧相位零点几乎重合的效果,从而达到各逆变器之间载波同步的效果,进而抑制由于逆变器之间载波不同步带来的共模环流。


2.根据权利要求1基于分散控制的多逆变器并联共模环流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锁相环得到的网侧相位θpcc,在网侧相位过零时产生触发,在产生触发后,判断此时载波产生计数器的计数值Creal,将计数值为零的时刻约定为载波的相位零点,并根据当前的计数值计算得到此时载波与网侧的相位差Δθ,计算公式如下:
Δθ=Creal·(2π/Cmax)(1-1)
其中Creal为网侧相位过零时得到的载波产生计数器的实际计数值,Cmax为载波产生计数器的最大计数值,即计数器的值每到达Cmax就会归零重新计数,通过微调Cmax的值的大小,以调节载波的频率,从而改变原有载波的相位,达到移相效果。


3.根据权利要求1基于分散控制的多逆变器并联共模环流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坤放何晋伟董哲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