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套保温防爆烘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8799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套保温防爆烘箱。所述烘箱包括加热系统,所述加热系统包括液相循环回路和气相循环回路,所述液相循环回路包括加热器、泵和热交换器,所述气相循环回路包括热交换器、风机和夹套内胆。该防爆烘箱在实现了显著节能的同时,改善了烘箱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而且实现了无人值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套保温防爆烘箱
本专利技术属于工业和科研领域对易燃易爆物品进行烘培、干燥或温度试验的产品,涉及一种防爆烘箱,具体涉及一种风套保温防爆烘箱。
技术介绍
在生产及科研工作中,经常需要接触到对易燃易爆物品进行高温烘培、干燥或试验。防爆烘箱是已知可应用于该试验的设备。目前,防爆烘箱通常包括浸没在液相导热介质(油或水)的发热管(或蒸汽管),依靠介质温度升高后,将热量传递到工作室进行间接升温加热。然而,此类烘箱存在升温稳定时间长、能耗大,以及工作介质极易产生的污染和老化等弊端。并且,按照安全要求,对易燃易爆物品进行通电连续工作时,人工值守的工作强度非常大,稳定性和安全性成为影响此类烘箱应用的关键问题。因此,亟需开发具有改善加热性能、稳定性和/或安全性的防爆烘箱。
技术实现思路
为改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爆烘箱,所述烘箱包括加热系统,所述加热系统包括液相循环回路和气相循环回路,所述液相循环回路包括加热器、泵和热交换器,所述气相循环回路包括热交换器、风机和夹套内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液相循环回路中可以包含液相导热介质,所述液相导热介质可以为油或者水,优选导热油或热载体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液相循环回路中,加热器、泵和热交换器构成循环回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于泵在液相循环回路中的具体位置没有特别限定,其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只要其能够使得液相导热介质在液相循环回路中,特别是在加热器和热交换器之间循环即可;优选地,所述泵尽可能设置在距离热交换器和加热器近的位置,以减小管路的热损失。作为实例,所述液相循环回路包括依次连接构成回路的加热器、泵和热交换器。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器的出口与所述泵的入口连接,所述泵的出口与所述热交换器的进液口连接,所述热交换器的出液口与所述加热器的进口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加热器可以选用防爆加热器,例如,所述加热器为壳管式加热器。优选地,所述壳管式加热器具有筒型结构,可以保证所有加热介质完全流过加热器的表面。优选地,所述加热器的功率可以为70-130kW,例如80-110kW,作为实例,所述加热器的功率为90kW。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泵可以为水泵或油泵,例如可以选用防爆高温油泵。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气相循环回路中,热交换器、风机和夹套内胆构成循环回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于风机在气相循环回路中的具体位置没有特别限定,其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只要其能够使气体在气相循环回路中,特别是在热交换器和夹套内胆之间循环即可;优选地,所述风机尽可能设置在距离热交换器和夹套内胆近的位置,以减小管路的热损失。作为实例,所述气相循环回路包括依次连接构成回路的热交换器、夹套内胆和风机组成。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器的出风口与夹套内胆的进风口连接,所述夹套内胆的出风口与所述风机的进风口连接,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热交换器的进风口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液相循环回路和气相循环回路中的热交换器可以相同或不同。当所述热交换器相同时,其意指所述液相循环回路和气相循环回路共用热交换器。优选地,所述液相循环回路和气相循环回路共用热交换器时,其分别与热交换器构成闭环循环。当所述热交换器不同时,所述加热系统可以包括额外的热交换器,以使不同的热交换器之间实现热交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热交换器完成将液相介质的热能交换传递到气相介质的功能。液相介质通过加热器获取热能,在泵的作用下通过液相闭环循环流过热交换器内部管道;气相介质(空气)在风机作用下,流过热交换器内部管道表面,获得热能升温,也在与工作室夹套内胆形成气相闭环循环,将热量传递给铝板,铝板的热量通过辐射传导使工作室升温。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热交换器包括液相管道和气相管道,所述液相管道设置在所述气相管道内,所述液相管道优选为鳍片管,例如直径20-30mm的鳍片管,作为实例,所述液相管为直径22mm的鳍片管。进一步地,所述鳍片管的材质可以为铝质。进一步地,所述液相管道的入口与所述泵的出口连接,所述液相管道的出口与所述加热器的进口连接,所述气相管道的进口与所述风机的出风口连接,所述气相管道的出口与所述夹套内胆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器的热交换面积可以为300-400m2,例如320-380m2,作为实例,热交换面积可以为330m2、350m2、360m2。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器的热交换面积与内胆容积(即工作室容积)的比值可以为0.2-0.4m2/L,例如0.24-0.35m2/L,作为实例,比值可以为0.25m2/L、0.3m2/L。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夹套内胆包括内胆和位于所述内胆外部的夹套。优选地,所述夹套包括2层或更多层的金属板。优选地,所述金属板之间不直接接触,例如间隔排布,以形成空腔。优选地,两两金属板间隔排布的距离可以根据工作室容积大小,在40-60mm区间内选择,例如,两两金属板间隔排布的距离可以为40mm、50mm、60mm。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金属板之间的空腔为风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金属板上可以设置固定部件和/或支撑部件,以形成空腔或风道。作为实例,所述固定部件和/或支撑部件可以是金属部件,其材质可以和金属板相同或不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夹套内胆的进风口与所述风道连通。例如,如此设置以使由热交换器输出的热空气进入所述风道。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金属板可以选用铝板或者其它金属材料,如碳钢等材料,优选为铝板。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夹套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沿所述内胆的外表面设置。例如,所述夹套设置于内胆的壁上。优选地,所述夹套覆盖内胆左侧壁和右侧壁并与内胆的外表面接触。所述夹套可以与内胆的外表面接触或不接触。例如,所述夹套靠近内胆的金属板可以与内胆的外表面接触或不接触。作为实例,所述内胆的外表面可以是其上壁、下壁、左侧壁和/或右侧壁的外表面,优选左侧壁和/或右侧壁的外表面。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方案,当所述靠近内胆的金属板与内胆的外表面不接触时,所述靠近内胆的金属板与内胆的外表面也可以形成空腔或风道。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情况下,可以进一步在该金属板和/或内胆上设置固定部件和/或支撑部件,以形成空腔或风道。同时,为了保证工作室温度技术指标的实现,内胆壁内形成的空腔或夹套呈U形状态,风道的大小、路径经过充分的试验形成。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内胆与夹套接近的壁(例如左侧壁和/或右侧壁)上还可以设置1个、2个或更多个通孔,以和夹套内的空腔和风道连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加热系统还可以包括动力支架,所述加热器、风机和泵可以设置于所述动力支架的内部,即动力支架是集中分层安装各功能部件(加热器、换热器、泵、风机)的支架,在结构紧凑、安全方便的前提下,实现产品的一体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动力支架的一侧设置风门,所述风门用于在气相循环回路中开启和关闭气流的作用:正常工作时风门全开;需要停机保温时则关闭,切断散热路径,增强保温效果。进一步地,可以在所述风门上或其他位置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爆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箱包括加热系统,所述加热系统包括液相循环回路和气相循环回路,所述液相循环回路包括加热器、泵和热交换器,所述气相循环回路包括热交换器、风机和夹套内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爆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箱包括加热系统,所述加热系统包括液相循环回路和气相循环回路,所述液相循环回路包括加热器、泵和热交换器,所述气相循环回路包括热交换器、风机和夹套内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液相循环回路中包含液相导热介质,所述液相导热介质为油或者水;
优选地,所述液相循环回路中,加热器、泵和热交换器构成循环回路;
优选地,所述液相循环回路包括依次连接构成回路的加热器、泵和热交换器;
优选地,所述气相循环回路中,热交换器、风机和夹套内胆构成循环回路;
优选地,所述气相循环回路包括依次连接构成回路的热交换器、夹套内胆和风机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爆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液相循环回路和气相循环回路中的热交换器相同或不同;
优选地,所述热交换器包括液相管道和气相管道,所述液相管道设置在所述气相管道内,所述液相管道优选为鳍片管;
优选地,所述液相管道的入口与所述泵的出口连接,所述液相管道的出口与所述加热器的进口连接,所述气相管道的进口与所述风机的出风口连接,所述气相管道的出口与所述夹套内胆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防爆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套内胆包括内胆和位于所述内胆外部的夹套;
优选地,所述夹套包括2层或更多层的金属板;
优选地,所述金属板之间不直接接触形成空腔,所述金属板之间的空腔为风道;
优选地,所述金属板上设置固定部件和/或支撑部件,以形成空腔或风道;
优选地,所述夹套内胆的进风口与所述风道连通;
优选地,所述金属板为铝板或者碳钢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爆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套的至少一部分沿所述内胆的外表面设置;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葵蔡骐骏蔡芳耀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汉瞻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