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林斌专利>正文

一种水加热器的加热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887884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3:25
一种水加热器的加热方法,其中,一种水加热器包括上水道件、下水道件、发热管第二连接位、发热管第一连接位、水槽、发热管、第一水道接口、第二水道接口,上水道件与下水道件之间盖合设置水槽,所述加热方法,包括:螺旋加热步骤:让上水槽与下水槽上下盖合,将发热管夹持一部分隔空,上水槽、下水槽和发热管螺旋设置相适应盖合;发热管悬空步骤:水槽内壁上至少设置一个水流导向筋,位于上水槽和下水槽的内壁上,导向筋顶部将发热管上下夹持悬空;旋转加热步骤:水流导向筋倾斜设置或者螺旋设置在发热管外围,将水流强制在发热管外围360度旋转由进水口螺旋流向出水口,强迫水流充分吸收发热管的外围热量进一步提高发热管的加热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加热器的加热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加热器,特别是一种水加热器的加热方法。
技术介绍
水加热器是常用的加热器之一,用于对水进行加热,同时又可作为水的即热加热器,具有加热快使用方便的特点;市面上的即热加热器都是加热器侧部设置水管导热加热,加热效果差,温度加热慢、耗能大,因此有必要作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安全可靠、连接牢固和密封效果好的一种水加热器的加热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水加热器的加热方法,其中,一种水加热器包括上水道件、下水道件、发热管第二连接位、发热管第一连接位、水槽、发热管、第一水道接口、第二水道接口,上水道件与下水道件之间盖合设置水槽,所述加热方法,包括:螺旋加热步骤:让上水槽与下水槽上下盖合,将发热管夹持一部分隔空,上水槽、下水槽和发热管螺旋设置相适应盖合,现成螺旋加热水槽;发热管悬空步骤:水槽内壁上至少设置一个水流导向筋,位于上水槽和下水槽的内壁上,导向筋顶部将发热管上下夹持悬空;旋转加热步骤:水流导向筋倾斜设置或者螺旋设置在发热管外围,将水流强制在发热管外围度旋转由进水口螺旋流向出水口,强迫水流充分吸收发热管的外围热量;密封连接步骤:水槽外围设置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外围设置凹定位、定位螺丝柱打螺丝固定连接。经本专利技术使用一种水加热器,主体上包括上水道件、下水道件、发热管第二连接位、发热管第一连接位、水槽、发热管、第一水道接口、第二水道接口,上水道件与下水道件之间盖合设置水槽,其特征是所述水槽内设置发热管、水流导向筋,水槽两端上设置发热管第二连接位、发热管第一连接位、第一水道接口、第二水道接口,上水道件、下水道件、发热管和水槽构成可容纳液体的加热水槽组件,所述水槽由发热管、上水道件和下水道件装配而成,水槽内壁上至少设置一个水流导向筋,水流导向筋倾斜设置或者螺旋设置在发热管外围将水流强制在发热管外围度旋转由进水口螺旋流向出水口,强迫水流充分吸收发热管的外围热量。所述水槽由上水槽、下水槽上下盖合组成,或者,所述水槽由单水槽、平面板上下盖合组成。所述水槽上的设置向内凸起的水流导向筋,水流导向筋前后设置在上水槽和下水槽上,水流导向筋前后伸展方向与水槽流水方向形成夹角,水流导向筋顶部错位支撑发热管上下表面夹持,现成一个螺旋加热水道。所述水流导向筋前后端截止在上水道件或下水道件的基准面位置,即水流导向筋低于基准面或平行基准面,上水槽与下水槽上的水流导向筋首尾相连螺旋延伸。所述水流导向筋设置下水流导向筋和上水流导向筋,下水流导向筋和上水流导向筋分别设置在上水道件和下水道件的水槽内,下水流导向筋与上水流导向筋的首尾相连螺旋前后延伸强迫水流沿发热管外围上下螺旋流动克服水的重力下沉且发热管加热均匀避免汽化。所述加热水槽组件上部上水道件顶部面与外部容器底部接触传导保温加热。下水道件下部至少设置第一水道接口、第二水道接口、发热管;上水道件与下水道件之间通过焊接或密封圈密封连接,上水道件与下水道件之间设置第一密封圈或者翻边密封限位;所述水槽的流水将发热管外围包裹螺旋流动,发热管为裸管设置快速传热,发热管由外向内设置发热管外壁、石英砂、发热丝,发热管的发热管外壁被下水道件和下水流导向筋上下夹持掉空设置在水槽内加热流水。所述发热管或下水槽螺旋设置或迂回设置或者弧形设置;发热管与下水槽上下对应相适应设置,形成螺旋或迂回或者弧形水槽;发热管主体设置成平面螺旋型或平面迂回型或者平面弧型,发热管主体与水槽相适应配合在水槽内;发热管主体与发热管插脚成夹角设置;所述发热管两端设置插脚向下与下水道件上的第二水通道进出口和第一水通道进出口相适应插接,通过密封圈密封或者焊接密封连接;第二水通道进出口和第一水通道进出口一侧分别设置第一水道接口和第二水道接口;第一水道接口和第二水道接口向下与水槽夹角设置。所述下水流导向筋设置在发热管下部传导的热量给温控器,温控器控制发热管加热温度;下水道件和下水流导向筋间断性分别在上水道件和下水道件上,下水道件和下水流导向筋间断性首尾相连延伸上下螺旋,即下水道件至下水流导向筋至下水道件至下水流导向筋由上至下再至上或者由下至上再至下;发热管插脚与第一水道接口通过第二密封圈密封连接,第二密封圈设置在发热管的插脚外围插入第二水通道进出口和第一水通道进出口内侧挤压密封连接,或者,发热管插脚与第二水通道进出口和第一水通道进出口后,通过第二密封圈横跨发热管插脚与第二水通道进出口和第一水通道进出口外侧密封连接;所述第二密封圈为密封圈或密封管。其具有结构简单合理、装配快捷、性能可靠和使用寿命长的特点,能有效减少废品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立体爆炸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水槽对应立体爆炸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发热管、导向筋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加热水槽组件顶部保温加热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下水道件、第一密封圈、发热管组装俯视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下水道件内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下水道件、第一密封圈、发热管外部组装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下水道件侧部示意图。图中:1为上水道件,1.1为保温发热位,1.2为上水流导向筋,1.3为上水槽,1.4为定位螺丝柱,2为下水道件,2.0为第二水通道进出口,2.1为第一水通道进出口,2.2为下水槽,2.3为凹定位,2.5为下水流导向筋,2.6为水槽,2.7为密封槽,3为发热管,4为第一密封圈,5为第二密封圈,6为第一水道接口,7为第二水道接口,8为发热管外壁,9为发热丝,10为石英砂,12为上基准面,13为下基准面,14为温控器,15为熔断器,16为发热管第一插脚孔,17为发热管第二插脚孔,18为容器底,19为容器,30为加热水槽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图6,本专利技术一种水加热器的加热方法,主体上包括上水道件1、下水道件2、发热管第二连接位2.0、发热管第一连接位2.1、水槽2.6、发热管3、第一水道接口6、第二水道接口7,上水道件10与下水道件2之间盖合设置水槽2.6,通过加热水槽组件30上的发热管3上部接触上水流导向筋1.2传导加热上水道件1,再传导加热加热容器19底部,容器19底部放置在加热水槽组件30顶部保温加热,发热管3下部接触下水流导向筋2.5传导加热下水道件2,下水道件2上设置温控器14控温,控制水的温度,上水流导向筋1.2和下水流导向筋2.5凸起首尾相连夹持发热管3一部分接触,发热管3未接触导向筋的部分外壁、上水槽1.3拱起和下水槽2.2下沉构成螺旋加热水槽2.6,水槽2.6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二水通道进出口2.0和第一水通道进出口2.1,与之对应设置的第一水道接口6、第二水道接口7,位于下水道件2上,下水道件2上还设置发热管第一插脚孔16、发热管第二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加热器的加热方法,其中,一种水加热器包括上水道件(1)、下水道件(2)、发热管第二连接位(2.0)、发热管第一连接位(2.1)、水槽(2.6)、发热管(3)、第一水道接口(6)、第二水道接口(7),上水道件(1)与下水道件(2)之间盖合设置水槽(2.6),/n所述加热方法,包括:/n螺旋加热步骤:让上水槽(1.3)与下水槽(2.2)上下盖合,将发热管(3)夹持一部分隔空,上水槽(1.3)、下水槽(2.2)和发热管(3)螺旋设置相适应盖合,现成螺旋加热水槽(2.6);/n发热管(3)悬空步骤:水槽(2.6)内壁上至少设置一个水流导向筋,位于上水槽(1.3)和下水槽(2.2)的内壁上,导向筋顶部将发热管(3)上下夹持悬空;/n旋转加热步骤:水流导向筋倾斜设置或者螺旋设置在发热管(3)外围,将水流强制在发热管(3)外围360度旋转由进水口螺旋流向出水口,强迫水流充分吸收发热管(3)的外围热量;/n密封连接步骤:水槽(2.6)外围设置第一密封圈(4),第一密封圈(4)外围设置凹定位(2.3)、定位螺丝柱(1.4)打螺丝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加热器的加热方法,其中,一种水加热器包括上水道件(1)、下水道件(2)、发热管第二连接位(2.0)、发热管第一连接位(2.1)、水槽(2.6)、发热管(3)、第一水道接口(6)、第二水道接口(7),上水道件(1)与下水道件(2)之间盖合设置水槽(2.6),
所述加热方法,包括:
螺旋加热步骤:让上水槽(1.3)与下水槽(2.2)上下盖合,将发热管(3)夹持一部分隔空,上水槽(1.3)、下水槽(2.2)和发热管(3)螺旋设置相适应盖合,现成螺旋加热水槽(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林斌
申请(专利权)人:周林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