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动压轴承、马达以及送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8728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3:23
提供气体动压轴承、马达以及送风装置,气体动压轴承具有:轴,其沿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配置;以及套筒,其具有至少向轴向的一侧开口的孔,并在所述孔的内部收纳所述轴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套筒在所述孔的内周面具有多个动压槽,所述轴具有:芯部;以及保护部,其配置于所述芯部的外周面,并且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孔的内周面在径向上对置,所述保护部具有第一保护部和第二保护部,所述第一保护部在轴向上配置于比所述第二保护部靠上侧和下侧中的至少一方的位置,所述第一保护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径向的厚度比所述第二保护部的径向的厚度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体动压轴承、马达以及送风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体动压轴承、使用该气体动压轴承的马达以及送风装置。
技术介绍
日本特开2000-304037号公报所记载的气体动压轴承包含:环,其具有圆筒状的外周面区域;以及壳体,其具备筒状部,该筒状部具有与外周面区域对置的内周面区域。而且,外周面区域或内周面区域具备多个径向动压槽,该多个径向动压槽使这两面区域之间作为径向动压轴承区域发挥作用。气体动压轴承例如是对空气进行压缩从而成为径向动压轴承区域的结构,由于是非接触的,因此能够对应高旋转的情况,静音性也较高。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304037号公报然而,在日本特开2000-304037号公报记载的气体动压轴承中,在旋转体的旋转速度非常慢或者停止时,环与壳体可能直接接触。例如,在反复进行旋转和停止时,环在环与壳体接触的状态下旋转,因此环和壳体的至少一方被切削,从而可能无法稳定地旋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反复进行旋转和停止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轴稳定地旋转的气体动压轴承和马达。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反复进行旋转和停止的情况下,也能够稳定地排出空气的送风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例示的气体动压轴承的特征在于,其具有:轴,其沿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配置;以及套筒,其具有至少向轴向的一侧开口的孔,并在所述孔的内部收纳所述轴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套筒在所述孔的内周面具有多个动压槽,所述轴具有:芯部;以及保护部,其配置于所述芯部的外周面,并且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孔的内周面在径向上对置,所述保护部具有第一保护部和第二保护部,所述第一保护部在轴向上配置于比所述第二保护部靠上侧和下侧中的至少一方的位置,所述第一保护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径向的厚度比所述第二保护部的径向的厚度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例示的气体动压轴承和马达,即使在反复进行旋转和停止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轴稳定地旋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例示的送风装置,即使在反复进行旋转和停止的情况下,也能够稳定地排出空气。附图说明图1是送风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送风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1所示的送风装置的纵剖视图。图4是构成气体动压轴承5的轴和套筒的纵剖视图。图5是套筒的纵剖视图。图6是将本专利技术的气体动压轴承的第一保护部放大的放大剖视图。图7是示出对制造轴之前的棒材料的表面进行了切削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图8是示出在图7中形成的切削部分涂敷了保护部件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图9是示出通过切削加工对图8所示的棒材料进行成型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气体动压轴承的第一保护部的放大剖视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气体动压轴承的纵剖视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气体动压轴承的第一保护部的放大剖视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气体动压轴承的第一保护部的放大剖视图。标号说明10:壳体;11:风洞部;12:基座部;121:基座贯通孔;122:轴承保持部;13:静叶片;14:吸气口;15:排气口;20:马达;21:定子;211:定子铁芯;212:绝缘件;213:线圈;214:基板保持部;22:转子;221:转子轭;222:转子磁铁;223:转子顶板部;224:转子筒部;225:轴保持部;30:叶轮;31:叶轮轮毂;311:轮毂顶板部;312:轮毂筒部;32:叶片;40:电路板;5:气体动压轴承;50:芯部;501:动压产生部;502:动压保持部;51:轴;510:芯部;511:轴承部;5110:外周面;512:圆筒面部;513:倾斜面部;514:凹部;515:转子固定部;516:磁铁固定部;517:缘部;52:保护部;521:第一保护部;522:第二保护部;523:保护倾斜面部;53:套筒;530:孔;531:内周面;532:轴承磁铁保持部;533:气体压缩部;534:动压槽;535:陆部;536:内筒部;537:通气孔;538:定子固定部;54:轴向磁铁;55:轴向板;5b:气体动压轴承;51b:轴;510b:芯部;511b:轴承部;5111:外周面;52b:保护部;521b:第一保护部;5c:气体动压轴承;51c:轴;510c:芯部;511c:轴承部;5112:外周面;512c:圆筒面部;514c:凹部;52c:保护部;521c:第一保护部;522c:第二保护部;5d:气体动压轴承;51d:轴;510d:芯部;511d:轴承部;5113:外周面;52d:保护部;521d:第一保护部;522d:第二保护部;A:送风装置;Cx:中心轴线;Rt:旋转方向;St:棒材料;St1:第一切削部分;St2:第二切削部分;St3:保护部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在本说明书中,送风装置A、马达20以及气体动压轴承5的中心轴线Cx一致。而且,在本说明书中,将与送风装置A、马达20以及气体动压轴承5的中心轴线Cx平行的方向作为“轴向”,将与中心轴线Cx垂直的方向作为“径向”,将沿以中心轴线Cx为中心的圆弧的方向作为“周向”。在本说明书中,在送风装置A中,将轴向作为上下方向,相对于叶轮30将壳体10的吸气口14侧作为上,对各部分的形状和位置关系进行说明。另外,上下方向仅是用于说明的名称,并不限定送风装置A在使用状态下的位置关系和方向。<1.送风装置的整体结构>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例示的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进行说明。图1是送风装置A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送风装置A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1所示的送风装置A的纵剖视图。如图1~图3所示,送风装置A具有壳体10、马达20、叶轮30以及电路板40。如图3所示,在送风装置A中,马达20、叶轮30以及电路板40配置于壳体10的内部。叶轮30安装于马达20。通过马达20的旋转,叶轮30旋转。安装有叶轮30的马达20安装于壳体10的后述的风洞部11的内部。在送风装置A中,通过马达20的旋转在风洞部11产生从轴向上方朝向下方的气流。气流从后述的排气口15喷出。<2.关于壳体10>如图1至图3所示,壳体10具有风洞部11、基座部12以及静叶片13。风洞部11是连接壳体10的上端与下端的贯通孔。风洞部11具有沿中心轴线Cx延伸的筒状的内表面。叶轮30配置于风洞部11的内部。通过叶轮30在风洞部11的内部旋转,在风洞部11的内部产生从上方朝向下方的气流。另外,风洞部11是将因叶轮30的旋转而产生的气流沿中心轴线Cx引导的引导件。风洞部11的轴向上端是吸气口14,轴向下端是排气口15。通过叶轮30旋转,从吸气口14吸入空气,通过叶轮30被加速或被加压的气流从排气口15排出。基座部12在轴向上配置于风洞部11的下端部,即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配置于风洞部11的下游侧端部。而且,基座部12在径向上配置于风洞部11的内侧。基座部12在中央部具有沿轴向贯通的基座贯通孔121(参照图3),并且具有比基座贯通孔121的边缘部向轴向上侧突出的筒状的轴承保持部122。轴承保持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体动压轴承,其具有:/n轴,其沿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配置;以及/n套筒,其具有至少向轴向的一侧开口的孔,并在所述孔的内部收纳所述轴的至少一部分,/n所述套筒在所述孔的内周面具有多个动压槽,/n所述轴具有:/n芯部;以及/n保护部,其配置于所述芯部的外周面,并且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孔的内周面在径向上对置,/n所述保护部具有第一保护部和第二保护部,/n所述第一保护部在轴向上配置于比所述第二保护部靠上侧和下侧中的至少一方的位置,/n所述第一保护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径向的厚度比所述第二保护部的径向的厚度厚。/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329 JP 2019-0662181.一种气体动压轴承,其具有:
轴,其沿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配置;以及
套筒,其具有至少向轴向的一侧开口的孔,并在所述孔的内部收纳所述轴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套筒在所述孔的内周面具有多个动压槽,
所述轴具有:
芯部;以及
保护部,其配置于所述芯部的外周面,并且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孔的内周面在径向上对置,
所述保护部具有第一保护部和第二保护部,
所述第一保护部在轴向上配置于比所述第二保护部靠上侧和下侧中的至少一方的位置,
所述第一保护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径向的厚度比所述第二保护部的径向的厚度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动压轴承,其中,
所述外周面形成有沿径向凹陷的凹部,
所述第一保护部配置于所述凹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动压轴承,其中,
所述外周面具有:
所述芯部的外径恒定的圆筒面部;以及
倾斜面部,其配置于比所述圆筒面部靠上侧和下侧中的至少一方的位置,随着朝向所述芯部的端部而向所述中心轴线侧倾斜,
所述凹部在轴向上连接所述圆筒面部与所述倾斜面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动压轴承,其中,
所述第一保护部具有与所述倾斜面部连续的保护倾斜面部,
所述保护倾斜面部与所述倾斜面部平滑地连结。


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岛和彦玉冈健人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