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现代叠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86860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现代叠院,包括建筑主体,建筑主体包括公共楼梯以及镜像布置于公共楼梯两侧的两个主体单元结构,主体单元结构包括下叠户型结构、中叠户型结构以及上叠户型结构,下叠户型结构、中叠户型结构以及上叠户型结构由下至上层层缩进形成露台区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面积小,但是得房率高,填补了当下市场中空缺的客群需求。本发明专利技术中下叠户型结构、中叠户型结构以及上叠户型结构三叠均享有超大露台,使得每层住户都拥有私人的开敞户外空间,感受别墅式的居住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现代叠院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现代叠院。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叠墅产品大多针对资产丰厚的中老年客户群体,户型面积段大,平面格局规整有致。而当下经济利好的大环境中,30-40岁青年精英阶层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只是其经济水平还并不足以支撑对大面积段叠墅产品的高昂消费。因而市场亟需总价低、布局更灵活流动的小户型叠墅来填补青年阶层的需求空缺。同时,随着近年来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得以不断提升,传统的中式建筑语言又重新回到别墅合院乃至于叠墅产品设计中并成为红极一时的“时尚新宠”。在此基础上,设计师们又提出“新中式”的造型概念,期望既能够承袭古典中式的优雅典美,又顺应现代简洁精炼的审美价值(偏向)。不过,目前大部分新中式产品,仍更侧重于传统装饰的刻画,所提炼的现代语汇比较有限。能否汲取传统精粹而创造真正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式”,依旧是建筑师需要研究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现代叠院,得房率高,空间利用率高,填补了当下市场中空缺的客群需求。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现代叠院,包括建筑主体,所述建筑主体包括公共楼梯以及镜像布置于公共楼梯两侧的两个主体单元结构,所述主体单元结构包括下叠户型结构、中叠户型结构以及上叠户型结构,所述下叠户型结构、中叠户型结构以及上叠户型结构由下至上层层缩进形成露台区域。本专利技术中两个主体单元结构镜像布置,中间为公共楼梯,该种方式由于公共楼梯公摊面积小,可以提高得房率。同时,本专利技术中建筑主体采用退台式,,即由下至上层层缩进,可以为中叠户型结构以及上叠户型结构留出对应的露台区域,一般留出进深3米以上的露台区域,可以使得本专利技术的建筑主体做到“上有天下有地”的空中院落。作为优选,所述上叠户型结构为由上层户型和下层户型组成的跃层结构,所述上层户型的屋顶为金属坡屋顶结构,所述金属坡屋顶结构四周与墙面收齐。本专利技术中上叠户型结构由于上层户型为坡屋顶结构形式,层高较高,最低处可为4.6m,该种结构可结合大幅落地窗打造舒适的通高卧室空间,也可以根据需求将坡屋顶下空间分隔成阁楼,作为书房、储藏、甚至于小卧室使用,因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多种设置,匹配不同的住户需求。另外,本专利技术中采用金属坡屋顶结构,不但可以继续保留传统坡屋顶的结构形式,采用金属坡屋顶结构形式,可以通过现代材料、工艺来表达出现代主义追求简约、单纯之美,将四周与墙面收齐,可以保持结构的纯粹干净。作为优选,所述中叠户型结构对应的露台区域与上叠户型结构中的下层户型对应的露台区域朝向一致,所述上叠户型结构中的上层户型对应的露台区域与上叠户型结构中的下层户型对应的露台区域朝向相垂直。本专利技术中形成三个大露台区域,大露台区域可以满足住户的不同需求。作为优选,所述中叠户型结构对应的露台区域以及上叠户型结构中的下层户型对应的露台区域的外部均出挑600mm以上的深灰色金属线脚。本专利技术中在露台区域外均设有出挑600mm以上的深灰色金属线脚,一是可以保证下叠户型结构、中叠户型结构以及上叠户型结构之间的私密性,防止视线干扰;同时有一定的防坠落保护作用,提高安全性;另外可通过深色水平线条来布局构图、均衡画面。作为优选,所述上叠户型结构、中叠户型结构以及下叠户型结构均包括卧室区域、卫生间区域、餐厅区域和客厅区域;所述中叠户型结构还包括榻榻米台地区域,所述中叠户型结构中餐厅区域、客厅区域以及榻榻米台地区域连通为一体;所述上叠户型结构、中叠户型结构以及下叠户型结构中的卫生间区域为开放式卫生间结构形式,所述卫生间区域中的站立区域连通客厅区域以及餐厅区域连通。本专利技术中中叠户型结构增加了榻榻米台地区域,与餐客厅连通为一体,使得整体空间开敞空阔。而且新增的榻榻米台地区域,可以用作孩童休憩、平时阅读休闲使用,或坐或卧,使用方式灵活多变。另外,本专利技术中由于采用了开放式卫生间,其站立区域亦作为过道连通房间,并将餐厅与开敞厨房融合,可以与客厅一体打造南北通透大空间,相较传统户型,同面积段下配套房间数更多,空间利用率更高而不局促,格局方正却又因流通性强而灵动。本专利技术中公共楼梯的结构设置方式有多种,作为优选,所述公共楼梯为露天直跑楼梯。作为优选,所述上叠户型结构中的下层户型和中叠户型结构中至少一个墙面上设置有沿着水平方向布置的长条形窗户结构。本专利技术中可以在墙面上开设长条形窗户结构,可以设置于户型的背面一侧或者其他侧的墙面上。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上叠户型结构中的下层户型和中叠户型结构与露台区域相对的一侧的墙面上设置有沿着水平方向布置的长条形窗户结构。本专利技术中长条形窗户结构的设置,可以结合厨房、橱柜等设计。本专利技术中二层以上北侧房间均为辅助性功能房间,如厨房、卫生间等,相对来说对于采光要求低,厨房更是需要在操作台上方预留出橱柜等储藏空间。现代主义代表建筑师之一沙利文提出“形式追随功能”,本专利技术中长条形窗户结构正契合了厨房功能的需求,同时也提供了开阔的水平向视野,景框一般限定出一幅平远的绵延山色长卷。长条形窗户强调水平线条,在本专利技术中造型应用的美学平面构成体系中,能通过纯粹的横向长“线”的形式分割北侧大片墙面,营造舒阔平展的视觉感官。作为优选,所述建筑主体的墙面局部外延凸出墙面,形成建筑外框。本专利技术中墙体局部外延凸出墙面,例如顶层墙体局部外延凸出墙面,形成几何特征明显的建筑外框,以此凸出造型的几何感、形式美,强调建筑语法的“现代性”。作为优选,所述建筑主体上具有设备平台的通风口区域,所述通风口区域处采用漏砖墙建造而成。本专利技术中采用漏砖墙来补充设备所需通风开口面积,可以采用与墙面同色同质的漏砖墙,低调不出挑,不会破坏墙面线条的延续。本专利技术中下叠户型结构、中叠户型结构以及上叠户型结构的面积有多种设计方式,作为优选,所述下叠户型结构的面积为70㎡;所述中叠户型结构的面积为50~60㎡;所述上叠户型结构的面积为75~8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1)本专利技术面积小,但是得房率高,填补了当下市场中空缺的客群需求。另外,本专利技术中在户型内部加入开放式卫生间和榻榻米设计,空间利用率高,同时又流动灵活;再者,本专利技术中上中下三叠均享有超大露台(或庭院),使得每层住户都拥有私人的开敞户外空间,感受别墅式的居住体验,真正做到了“上有天下有地”,造型相较现有新中式设计,更符合现代极简审美,相较极简风格,又有中式韵味和价值感,而且本专利技术中长窗结合厨房、橱柜设计,形式追随功能,本专利技术的户型和造型可针对年轻度假型客群,轻松活泼,风格统一。(2)本专利技术可以在现代极简与传统中式两种相去甚远的风格中寻求到平衡点,创造一种简洁轻松而又具有一定价值感的语言形式,也能为“新中式”这个当代课题提供新的思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后侧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右侧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上叠户型结构中上层户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上叠户型结构中下层户型的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现代叠院,包括建筑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主体包括公共楼梯以及镜像布置于公共楼梯两侧的两个主体单元结构,所述主体单元结构包括下叠户型结构、中叠户型结构以及上叠户型结构,所述下叠户型结构、中叠户型结构以及上叠户型结构由下至上层层缩进形成露台区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现代叠院,包括建筑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主体包括公共楼梯以及镜像布置于公共楼梯两侧的两个主体单元结构,所述主体单元结构包括下叠户型结构、中叠户型结构以及上叠户型结构,所述下叠户型结构、中叠户型结构以及上叠户型结构由下至上层层缩进形成露台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代叠院,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叠户型结构为由上层户型和下层户型组成的跃层结构,所述上层户型的屋顶为金属坡屋顶结构,所述金属坡屋顶结构四周与墙面收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现代叠院,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叠户型结构对应的露台区域与上叠户型结构中的下层户型对应的露台区域朝向一致,所述上叠户型结构中的上层户型对应的露台区域与上叠户型结构中的下层户型对应的露台区域朝向相垂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现代叠院,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叠户型结构对应的露台区域以及上叠户型结构中的下层户型对应的露台区域的外部均出挑600mm以上的深灰色金属线脚。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现代叠院,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叠户型结构、中叠户型结构以及下叠户型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刚陈伟涛郭坤康磊韦晨璐章永旭余露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青墨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南京清方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