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第四代建筑住宅的平面布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7065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住宅平面布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第四代建筑住宅的平面布置结构,包括呈方形结构的交通区、分别与交通区四侧连接的住宅区;所述交通区包括枢纽室以及设置在枢纽室外侧的环廊;所述环廊与住宅区连接,设置了环廊使得建筑公摊更小,核心筒不再封闭而是与户外空间交互,设备平台、公区花池使得建筑内物理环境更舒适怡人;平面组合呈“花瓣形”,户型组合按照东南、西南角度布局,可以使每套房子都具有良好视野、采光和通风,满足均好性,解决了传统塔楼北侧户型日照和通风不良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第四代建筑住宅的平面布置结构
本技术涉及住宅平面布置
,具体的说,是一种第四代建筑住宅的平面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塔式住宅是以公共楼梯、电梯为核心筒布置多套住房的高层住宅,其平面布置紧凑,开间与进深尺寸相近,为布置更多住户,甚至进深尺寸大于开间尺寸。往往采用十字、井字形平面,以其凹口解决通风的问题。其主要优点是节约土地资源,容纳户数多房价较低,空间结构灵活,宜于改造,结构强度高,抗震性好,居高望远,视野开阔等;其缺点主要是均好性差,居住密度高,面积使用率不高,存在灰色空间,多住户相互遮挡采光、通风、景观等环境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第四代建筑住宅的平面布置结构,本技术设置了环廊使得建筑公摊更小,核心筒不再封闭而是与户外空间交互,设备平台、公区花池使得建筑内物理环境更舒适。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第四代建筑住宅的平面布置结构,包括呈方形结构的交通区、分别与交通区四侧连接的住宅区;所述交通区包括枢纽室以及设置在枢纽室外侧的环廊;所述环廊与住宅区连接。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枢纽室包括电梯、消防楼梯以及设置在电梯与消防楼梯之间的电梯前室;所述电梯前室分别与消防楼梯的两翼、环廊连通;在所述消防楼梯远离电梯前室的一侧设置有水井、风井和电井。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环廊与住宅区之间设置有连接走廊。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住宅区包括分别与通过连接走廊与环廊连通的住宅A区和住宅B区,所述住宅A区包括两个结构相同且镜像设置A单元,所述住宅B区包括两个结构相同且镜像设置B单元;两个A单元相邻设置,两个B单元相邻设置。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每个所述A单元包括两个分别通过连接走廊与环廊连通的A1户型和A2户型;A1户型和A2户型之间设置有A墙;所述A1户型和A2户型结构相同;所述A1户型包括与连接走廊远离环廊一端连通的A1玄关、依次与A1玄关连通的A1餐厅和A1客厅、设置在玄关远离A墙一侧的A1厨房、设置在A1餐厅远离A墙一侧的A1次卧、设置在A1客厅远离A墙一侧的A1主卧、设置在A1主卧与A1次卧之间的A1卫生间、设置在A1客厅和A1主卧外侧的A1阳台以及设置在A1阳台外侧的A1花池;在所述A1厨房远离A1玄关的一侧、A1卫生间的山墙上、A1厨房的山墙上分别设置有通风窗;所述A2户型包括与连接走廊远离环廊一端连通的A2玄关、依次与A2玄关连通的A2餐厅和A2客厅、设置在A2玄关远离A墙一侧的A2厨房、设置在A2餐厅远离A墙一侧的A2公共卫生间、设置在A2客厅远离A墙一侧的A2次卧、设置在A2公共卫生间远离公共卫生间一侧的A2书房、设置在A2次卧远离A2客厅一侧的A2主卧、设置在A2客厅、A2次卧、A2主卧外侧的A2阳台以及设置在A2阳台外侧的A2花池;所述A2玄关距离环廊的距离大于A1玄关距离环廊的距离;在所述A2书房远离A1公共卫生间的一侧、A2厨房远离A2玄关的一侧、A2公共卫生间靠近环廊的一侧分别设置有通风窗;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每个所述B单元包括两个分别通过连接走廊与环廊连通的B1户型和B2户型;B1户型与A1户型结构相同;B2户型与A2户型结构相同;所述B1户型的玄关与B2户型的玄关距离环廊的距离相同;所述B1户型的阳台与B2户型的阳台的外侧在同一平面上,所述B1户型的花池与B2户型的花池的外侧在同一平面上。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所述A2户型之间、A1户型与B2户型之间、B1户型与B1户型之间分别设置有结构板。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A1户型为90平方米,所述A2户型为116平方米。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技术设置了环廊使得建筑公摊更小,核心筒不再封闭而是与户外空间交互,设备平台、公区花池使得建筑内物理环境更舒适怡人;(2)本技术平面组合呈“花瓣形”,户型组合按照东南、西南角度布局,可以使每套房子都具有良好视野、采光和通风,满足均好性,解决了传统塔楼北侧户型日照和通风不良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住宅区、交通区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各户型与交通区的连接示意图;其中1、交通区;10、环廊;20、电梯;30、消防楼梯;40、结构板;11、A1玄关;12、A1次卧;13、A1卫生间;14、A1客厅;15、A1主卧;16、A1阳台;17、A1花池;21、A2玄关;22、A2厨房;23、A2客厅;24、A2次卧;25、A2主卧;26、A2书房;27、A2阳台;28、A2花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如图1、图2所示,一种第四代建筑住宅的平面布置结构,包括呈方形结构的交通区1、分别与交通区1四侧连接的住宅区;所述交通区1包括枢纽室以及设置在枢纽室外侧的环廊10;所述环廊10与住宅区连接。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上述改进,环廊10上均匀的设置有多个通风口;空气和阳光从通风口进入环廊10内,有效的加强了环廊10日照,从而使得避免在白天需要开灯来增加环廊10的亮度;同时空气从环廊10进入到住宅区,有效的加强了住宅区的通风。通过环廊10入户户使得建筑公摊更小。住宅区与环廊10的四侧连接,使得平面形成一个花瓣形。采用上述设置使得电梯20的核心筒不在是封闭而是和户外空间进行交互;合理的利用空间,使得建筑公摊面积更小。实施例2: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第四代建筑住宅的平面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呈方形结构的交通区(1)、分别与交通区(1)四侧连接的住宅区;所述交通区(1)包括枢纽室以及设置在枢纽室外侧的环廊(10);所述环廊(10)与住宅区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第四代建筑住宅的平面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呈方形结构的交通区(1)、分别与交通区(1)四侧连接的住宅区;所述交通区(1)包括枢纽室以及设置在枢纽室外侧的环廊(10);所述环廊(10)与住宅区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第四代建筑住宅的平面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枢纽室包括电梯(20)、消防楼梯(30)以及设置在电梯(20)与消防楼梯(30)之间的电梯(20)前室;所述电梯(20)前室分别与消防楼梯(30)的两翼、环廊(10)连通;在所述消防楼梯(30)远离电梯(20)前室的一侧设置有水井、风井和电井。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第四代建筑住宅的平面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廊(10)与住宅区之间设置有连接走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第四代建筑住宅的平面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住宅区包括分别与通过连接走廊与环廊(10)连通的住宅A区和住宅B区,所述住宅A区包括两个结构相同且镜像设置A单元,所述住宅B区包括两个结构相同且镜像设置B单元;两个A单元相邻设置,两个B单元相邻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第四代建筑住宅的平面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A单元包括两个分别通过连接走廊与环廊(10)连通的A1户型和A2户型;A1户型和A2户型之间设置有A墙;所述A1户型和A2户型结构相同;
所述A1户型包括与连接走廊远离环廊(10)一端连通的A1玄关(11)、依次与A1玄关(11)连通的A1餐厅和A1客厅(14)、设置在玄关远离A墙一侧的A1厨房、设置在A1餐厅远离A墙一侧的A1次卧(12)、设置在A1客厅(14)远离A墙一侧的A1主卧(15)、设置在A1主卧(15)与A1次卧之间的A1卫生间(13)、设置在A1客厅(14)和A1主卧(15)外侧的A1阳台(16)以及设置在A1阳台(16)外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清平张凤兰张轶李朝鹏唐明连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清凤现代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