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车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88469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绞车控制系统具备:距离测量部,基于使物体从所述第1绞车移动至所述第2绞车时的所述第2绳缆的卷收长度或所述第1绳缆的放出长度来测定所述第1绞车和所述第2绞车之间的绞车间距离,所述物体在介由第1绳缆而被悬吊于第1绞车的同时介由第2绳缆而被悬吊于第2绞车;及相对位置确定部,基于所述绞车间距离来确定所述第2绞车相对于所述第1绞车的相对位置。基于第2绞车相对于第1绞车的相对位置及物体的目标位置来计算出从第1绞车的第1绳缆的放出长度及从所述第2绞车的第2绳缆的放出长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绞车控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进行绳缆的卷收及放出的绞车的动作进行控制的绞车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已知有一种从设置在较高位置上的多个绞车使用被绳缆悬吊的摄像机对被摄物体进行拍摄的拍摄装置。这种拍摄装置例如被设置在体育比赛设施、美术馆、音乐会场等。用于拍摄的摄像机的移动是通过利用绞车控制系统使绞车动作来进行控制。例如,通过进行控制,可使摄像机向操作者指定的位置移动,所述控制为使一部分绞车卷收绳缆,使其他绞车放出绳缆的控制。例如在日本国特开平1-255383号公报及日本国特开2000-32325号公报中记述有具备这种绞车控制系统的现有的拍摄装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平1-25538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2000-3232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现有的绞车控制系统上,为了设定悬吊在绳缆上的物体的可移动范围或是使该物体移动至目标位置,为了确定安装在多个绞车各自上的绳缆的放出量、卷收长度,需要有表示该多个绞车彼此的相对位置的情报。例如,在设施的柱子、横梁上设置有多个绞车的情况下,需要根据该结构物的设计数据来把握该多个绞车的相对位置或对各绞车的位置进行定位。然而,设施的利用者通常无法访问设计数据。此外,为了进行绞车的定位,需要有光学测距仪、GPS定位装置这样的与绞车的本来功能无关的定位装置。如此,需要使绞车控制系统可利用表示各绞车的位置的情报,而不利用设置对象的设施的设计数据,所述绞车控制系统通过绞车的控制来使悬吊在绳缆上的物体移动。此外,在绞车控制系统中,为了得到各绞车的位置情报,希望最小限度抑制利用与绞车的动作无关的定位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便于确定多个绞车的相对位置的绞车控制系统,所述多个绞车用于使悬吊在绳缆上的物体移动。通过参照本说明书整体可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外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绞车控制系统具备:第1绞车,用于卷收用于悬吊物体的第1绳缆;第2绞车,距所述第1绞车离开配置,用于卷收用于悬吊所述物体的第2绳缆;距离测量部,基于使所述物体从所述第1绞车移动至所述第2绞车时的所述第2绳缆的卷收长度或所述第1绳缆的放出长度,来测定所述第1绞车和所述第2绞车之间的绞车间距离;相对位置确定部,基于所述绞车间距离,来确定所述第2绞车相对于所述第1绞车的相对位置;放出长度计算部,基于所述第2绞车相对于所述第1绞车的相对位置及所述物体应该移动的目标位置,计算出表示从所述第1绞车的所述第1绳缆的放出长度的第1绳缆放出长度及表示从所述第2绞车的所述第2绳缆的放出长度的第2绳缆放出长度;及绞车控制部,基于所述第1绳缆放出长度来控制所述第1绞车,并基于所述第2绳缆放出长度控制所述第2绞车。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绞车控制系统具备测定所述第1绞车的高度即第1高度的第1高度表、测定所述第2绞车的高度即第2高度的第2高度表。在该实施方式中,是基于所述绞车间距离、所述第1高度、所述第2高度来测量所述第2绞车相对于所述第1绞车的相对位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绞车控制系统具备从各个所述第1绞车及所述第2绞车离开配置并用于卷收用于悬吊所述物体的第3绳缆的第3绞车。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相对位置确定部确定所述第3绞车相对于所述第1绞车的相对位置,所述放出长度计算部基于所述第2绞车的相对位置、所述第3绞车的相对位置及所述物体应该移动的目标位置,计算出所述第1绳缆放出长度、所述第2绳缆放出长度及表示从所述第3绞车的所述第3绳缆的放出长度的第3绳缆放出长度,所述绞车控制部基于所述第3绳缆放出长度来控制所述第3绞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可便于确定用于使被绳缆悬吊的物体移动的多个绞车的相对位置。附图说明图1是模式化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绞车控制系统的立体图。图2是用于说明图1的绞车控制系统的功能的框图。图3A是用于说明绞车间距离的测定方法的模式图。图3B是用于说明绞车间距离的测定方法的模式图。在图3B中,绳缆20A向绞车10A被卷收至物体M与绞车10A接触为止。图3C是用于说明绞车间距离的测定方法的模式图。在图3C中,通过利用绞车10B卷收绳缆20B,物体M从绞车10A朝向绞车10B移动。图3D是用于说明绞车间距离的测定方法的模式图。在图3D中,绳缆20B向绞车10B被卷收至物体M与绞车10B接触为止。图4是模式化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绞车控制系统的立体图。符号说明1-绞车控制系统;10A、10B、10C-绞车;11A、11B-马达;12A、12B-卷筒;13A、13B-高度表;14A、14B-编码器;20A、20B、20C-绳缆;30-操作板;50-控制器;51-处理器;51a-距离测量部;51b-相对位置确定部;51c-放出长度计算部;51d-绞车控制部;C-顶棚;M-物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适当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各种各样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各附图中对共同的构成要素标注有相同的参照符号。为了便于说明,各附图不一定以正确的比例尺进行记述,希望注意到这一点。参照图1及图2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绞车控制系统1进行说明。图1是模式化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绞车控制系统1的立体图,图2是用于说明绞车控制系统1的功能的框图。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绞车控制系统1具备绞车10A、卷收于绞车10A的绳缆20A、绞车10B、卷收于绞车10B的绳缆20B。绞车控制系统1也可以具备3个以上的绞车。绞车控制系统1通过绳缆20A及绳缆20B来悬吊物体M。从绞车控制系统1悬吊的物体M为绞车控制系统1可悬吊的任意的物体。物体M例如为摄像机、照明装置、扬声器、话筒、传感器、消防装置、货物及它们以外的物体。绞车控制系统1通过利用绞车10A进行绳缆20A的卷收及放出,利用绞车10B进行绳缆20B的卷收及放出,可使物体M移动至操作者指定的目标位置。绳缆20A其一端被安装在绞车10A上,其另一端被安装在物体M。同样,绳缆20B其一端被安装在绞车10B上,其另一端被安装在物体M上。如此,物体M被绳缆20A及绳缆20B悬吊。绳缆20A及绳缆20B既可以直接安装在物体M上,也可以介由物体M以外的物体支撑件来安装。绳缆20A及绳缆20B也可以为由金属材料、合成树脂材料或它们以外的原材料构成的单线或捻线。可根据悬吊的物体M的重量、使用环境或它们以外的要素来选择适合的绳缆20。优选绳缆20A及绳缆20B具有可卷收到绞车10A及绞车10B程度的可挠性。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绞车10A及绞车10B被安装在建筑的顶棚C的相互离开的位置上。该建筑例如为现场演播室、美术馆、体育馆及它们以外的任意的建筑。除顶棚以外,绞车10A及绞车10B也可以安装在建筑的柱子、横梁及它们以外的结构物上。除建筑以外,绞车10A及绞车10B也可以安装在体育比赛赛场、桥梁及它们以外的各种结构物上。绞车10A及绞车10B既可以配置在相同的高度上,也可以彼此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绞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n第1绞车,用于卷收用于悬吊物体的第1绳缆;/n第2绞车,距所述第1绞车离开配置,用于卷收用于悬吊所述物体的第2绳缆;/n距离测量部,基于使所述物体从所述第1绞车移动至所述第2绞车时的所述第2绳缆的卷收长度或所述第1绳缆的放出长度,来测定所述第1绞车和所述第2绞车之间的绞车间距离;/n相对位置确定部,基于所述绞车间距离,来确定所述第2绞车相对于所述第1绞车的相对位置;/n放出长度计算部,基于所述第2绞车相对于所述第1绞车的相对位置及所述物体应该移动的目标位置,计算出表示从所述第1绞车的所述第1绳缆的放出长度的第1绳缆放出长度及表示从所述第2绞车的所述第2绳缆的放出长度的第2绳缆放出长度;/n及绞车控制部,基于所述第1绳缆放出长度来控制所述第1绞车,并基于所述第2绳缆放出长度控制所述第2绞车。/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329 JP 2019-0681791.一种绞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1绞车,用于卷收用于悬吊物体的第1绳缆;
第2绞车,距所述第1绞车离开配置,用于卷收用于悬吊所述物体的第2绳缆;
距离测量部,基于使所述物体从所述第1绞车移动至所述第2绞车时的所述第2绳缆的卷收长度或所述第1绳缆的放出长度,来测定所述第1绞车和所述第2绞车之间的绞车间距离;
相对位置确定部,基于所述绞车间距离,来确定所述第2绞车相对于所述第1绞车的相对位置;
放出长度计算部,基于所述第2绞车相对于所述第1绞车的相对位置及所述物体应该移动的目标位置,计算出表示从所述第1绞车的所述第1绳缆的放出长度的第1绳缆放出长度及表示从所述第2绞车的所述第2绳缆的放出长度的第2绳缆放出长度;
及绞车控制部,基于所述第1绳缆放出长度来控制所述第1绞车,并基于所述第2绳缆放出长度控制所述第2绞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绞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测量所述第2绞车相对于所述第1绞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田悠
申请(专利权)人:古洛布莱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