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塔机分体式起重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84684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塔机分体式起重臂,包括上板架、侧板架和下弦杆,所述上板架两端部分别与两个侧板架一端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侧板架另一端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下弦杆上,以形成三角框架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上板架、侧板架和连接板组分别加工并进行焊接组成上部结构,上部结构和下弦杆分别加工生产和运输,可以避免由于单件超宽、超重而引起的加工和运输难题,塔机安装前,将上部结构与下弦杆组装成整体即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塔机分体式起重臂
本专利技术涉及起重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型塔机分体式起重臂。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蓬勃发展,在建筑领域中起重机的使用日益广泛。尤其对于一些电厂、大型建筑和桥梁的建造,塔机的使用也是尤为重要。但由于一些超大型建筑单件模块重量超大、超重,传统的起重机无法满足需求,这时候就要超大型起重机来完成吊装工作,以解决在施工中遇到的难题。传统塔机都是整体式起重臂,但由于超大型塔机起重臂超大、超宽、超重的原因,起重臂的加工复杂、运输难度大,不能很好的满足生产加工和运输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塔机分体式起重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超大型塔机起重臂超大、超宽、超重的原因,起重臂的加工复杂、运输难度大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塔机分体式起重臂,包括上板架、侧板架和下弦杆,所述上板架两端部分别与两个侧板架一端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侧板架另一端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下弦杆上,以形成三角框架结构。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板架包括上弦杆、中横腹板、斜横腹板和侧横腹板,所述中横腹板固定连接于两个平行布置的上弦杆之间,两个所述侧横腹板位于所述中横腹板两侧,且与所述上弦杆固定连接,所述斜横腹板两端部分别固定连接于中横腹板和上弦杆以及侧横腹板和上弦杆相接处。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侧板架包括中竖腹板、侧竖腹板和斜竖腹板,所述中竖腹板垂直设置于所述上弦杆和下弦杆之间,两个所述侧竖腹板位于所述中竖腹板两侧,且所述中竖腹板和两个侧竖腹板一端部均与所述上弦杆固定连接,其另一端部与所述下弦杆可拆卸连接,所述斜竖腹板倾斜设置于所述中竖腹板和侧竖腹板之间。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第一连接板组,所述第一连接板组包括立板、第一底板和第一肋板,所述立板底端部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底板上,且其顶端部与一个所述侧竖腹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肋板固定设置于所述立板侧部,且其底端部与所述第一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底板通过多个螺栓与所述下弦杆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第二连接板组,所述第二连接板组包括侧板、第二肋板和第二底板,所述侧板固设于所述斜竖腹板下部两侧,所述斜竖腹板下部与所述侧竖腹板或中竖腹板底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斜竖腹板底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通过多个螺栓与所述下弦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组和第二连接板组以及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组之间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方案,两个所述上弦杆之间固定设置有平台,所述上弦杆和下弦杆之间固定设置有爬梯。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中竖腹板和侧竖腹板之间水平设置有扶手。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下弦杆截面为工字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将整体式起重臂改为分体式起重臂,该分体式起重臂包括上板架、侧板架和下弦杆,上板架两端部分别与两个侧板架一端部固定连接,两个侧板架另一端部通过连接板组可拆卸连接于下弦杆上,以形成三角框架结构。上板架和侧板架分别加工并进行焊接组成上部结构,上部结构和下弦杆分别加工生产和运输,可以避免由于单件超宽、超重而引起的加工和运输难题。塔机安装前,将上部结构与下弦杆组装成整体即可。附图说明参照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应当了解,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指代相同的部件。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新型塔机分体式起重臂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向视图;图3为图1的B向视图;图4为图1的俯视图;图5为图1中M处局部放大图;图6为图1中N处局部放大图;图7为图2中P处局部放大图;图中标号:1下弦杆、2连接杆、3上弦杆、4中竖腹板、5斜竖腹板、6侧竖腹板、7螺栓、8第一连接板组、801立板、802第一底板、803第一肋板、9第二连接板组、901侧板、902第二肋板、903第二底板、10扶手、11中横腹板、12斜横腹板、13侧横腹板、14平台、15爬梯。具体实施方式容易理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专利技术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提出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专利技术的全部或者视为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结合图1至4示出。一种新型塔机分体式起重臂,包括上板架、侧板架和下弦杆1,上板架两端部分别与两个侧板架一端部固定连接,两个侧板架另一端部可拆卸连接于下弦杆1上,以形成三角框架结构。本实施例中,可拆卸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下弦杆1截面为工字型,结构强度高。具体的,上板架包括上弦杆3、中横腹板11、斜横腹板12和侧横腹板13,中横腹板11固定连接于两个平行布置的上弦杆3之间,两个侧横腹板13位于中横腹板11两侧,且与上弦杆3固定连接,斜横腹板12两端部分别固定连接于中横腹板11和上弦杆3以及侧横腹板13和上弦杆3相接处。本实施例中,固定连接方式为焊接连接。侧板架包括中竖腹板4、侧竖腹板6和斜竖腹板5,中竖腹板4垂直设置于上弦杆3和下弦杆1之间,两个侧竖腹板6位于中竖腹板4两侧,且中竖腹板4和两个侧竖腹板6一端部均与上弦杆3固定连接,其另一端部与下弦杆1可拆卸连接,斜竖腹板5倾斜设置于中竖腹板4和侧竖腹板6之间。该连接方式结构稳定,强度高。如图5至7所示,本实施例中,该起重臂还包括第一连接板组8,第一连接板组8包括立板801、第一底板802和第一肋板803,立板801底端部固定连接在第一底板802上,且其顶端部与一个侧竖腹板6固定连接,第一肋板803固定设置于立板801侧部,且其底端部与第一底板802固定连接,第一底板802通过多个螺栓7与下弦杆1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连接板组9,第二连接板组9包括侧板901、第二肋板902和第二底板903,侧板901固设于斜竖腹板5下部两侧,斜竖腹板5下部与侧竖腹板6或中竖腹板4底端部固定连接,斜竖腹板5底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底板903,第二底板903通过多个螺栓7与下弦杆1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板组8和第二连接板组9以及两个第二连接板组9之间通过连接杆2固定连接。进一步的,在两个上弦杆3之间固定设置有平台14,上弦杆3和下弦杆1之间固定设置有爬梯15,中竖腹板4和侧竖腹板6之间水平设置有扶手10。便于操作人员的组装拆卸和检修维护。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塔机分体式起重臂,其有益效果包括:通过将整体式起重臂改为分体式起重臂,该分体式起重臂包括上板架、侧板架和下弦杆1,上板架两端部分别与两个侧板架一端部固定连接,两个侧板架另一端部通过连接板组可拆卸连接于下弦杆1上,以形成三角框架结构。上板架和侧板架分别加工并进行焊接组成上部结构,上部结构和下弦杆1分别加工生产和运输,可以避免由于单件超宽、超重而引起的加工和运输难题。塔机安装前,将上部结构与下弦杆1组装成整体即可,安装简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塔机分体式起重臂,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板架、侧板架和下弦杆,所述上板架两端部分别与两个侧板架一端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侧板架另一端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下弦杆上,以形成三角框架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塔机分体式起重臂,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板架、侧板架和下弦杆,所述上板架两端部分别与两个侧板架一端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侧板架另一端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下弦杆上,以形成三角框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塔机分体式起重臂,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架包括上弦杆、中横腹板、斜横腹板和侧横腹板,所述中横腹板固定连接于两个平行布置的上弦杆之间,两个所述侧横腹板位于所述中横腹板两侧,且与所述上弦杆固定连接,所述斜横腹板两端部分别固定连接于中横腹板和上弦杆以及侧横腹板和上弦杆相接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塔机分体式起重臂,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架包括中竖腹板、侧竖腹板和斜竖腹板,所述中竖腹板垂直设置于所述上弦杆和下弦杆之间,两个所述侧竖腹板位于所述中竖腹板两侧,且所述中竖腹板和两个侧竖腹板一端部均与所述上弦杆固定连接,其另一端部与所述下弦杆可拆卸连接,所述斜竖腹板倾斜设置于所述中竖腹板和侧竖腹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塔机分体式起重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板组,所述第一连接板组包括立板、第一底板和第一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贵林黄建军马坤月潘天才
申请(专利权)人:中昇建机南京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