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式骨折复位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骨科医疗
,具体为一种可调式骨折复位器。
技术介绍
目前临床对于长管状骨折的复位主要通过牵引后复位并固定,在稳定状态下进行内固定治疗,既往的骨折复位器主要针对短缩成角畸形进行,复位后难以稳定固定,甚至影响内固定植入过程中的操作空间。传统的骨折复位技巧一般是对骨折部位进行闭合复位,且采用拔伸牵引,旋转屈伸灯等多种手法,多是人工进行控制,而采用这些手法复位往往存在着复位不精确,力度难以掌握,不易进行细微调整等缺点,使骨折断段不能达到解剖学复位,更有甚者连基本的功能复位也不能满足,从而导致治疗失败,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创伤,且目前骨折复位治疗上也有采取以外固定器作为复位机的治疗方式,但此种外固定器又存在复位移动范围小、使用灵活度不够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固定效果不佳、灵活性不强、使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问题,提供一种可调式骨折复位器。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调式骨折复位器,包括第一导杆、第二导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式骨折复位器,包括第一导杆(1)、第二导杆(2)和第一半环固定板(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杆(1)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一半环固定板(6),所述第一半环固定板(6)的内壁与第一导杆(1)的外壁相连,所述第一半环固定板(6)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二导杆(2),所述第二导杆(2)的外壁与第一半环固定板(6)的内壁相连,所述第一导杆(1)的顶部贯穿连接有第一半环形针座(4),所述第一半环形针座(4)的内壁与第一导杆(1)的外壁相连,所述第一导杆(1)的底部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二半环固定板(9),所述第二半环固定板(9)的内壁与第一导杆(1)的底部相连,所述第二半环固定板(9)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式骨折复位器,包括第一导杆(1)、第二导杆(2)和第一半环固定板(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杆(1)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一半环固定板(6),所述第一半环固定板(6)的内壁与第一导杆(1)的外壁相连,所述第一半环固定板(6)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二导杆(2),所述第二导杆(2)的外壁与第一半环固定板(6)的内壁相连,所述第一导杆(1)的顶部贯穿连接有第一半环形针座(4),所述第一半环形针座(4)的内壁与第一导杆(1)的外壁相连,所述第一导杆(1)的底部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二半环固定板(9),所述第二半环固定板(9)的内壁与第一导杆(1)的底部相连,所述第二半环固定板(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半环形针座(29),所述第二半环形针座(29)的底部与第二半环固定板(9)的顶部搭接相连。
所述第一半环固定板(6)的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滑槽(13),所述滑槽(13)的底部与第一半环固定板(6)的内壁相连,所述第一半环固定板(6)的表面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洞孔(11),所述第一洞孔(11)的底部与第一半环固定板(6)的内壁相连,所述滑槽(13)的顶部嵌入连接有固定螺母(5),所述固定螺母(5)的底部与滑槽(13)的顶部相连。
所述第一半环形针座(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27),所述连接块(27)的外壁与第一半环形针座(4)的外壁相连,所述连接块(2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洞孔(14),所述第二洞孔(14)的外壁与连接块(27)的内壁相连,所述连接块(27)的一侧紧密焊接有第一板半弧板(16),所述第一板半弧板(16)的一端与连接块(27)的表面相连,所述第一板半弧板(1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半弧板(17),所述第二半弧板(17)的一侧与第一板半弧板(16)内侧搭接相连,所述连接块(27)另一侧嵌入连接有第二螺栓(26),所述第二螺栓(26)的内壁与连接块(27)的一侧相连。
所述第一导杆(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7),所述固定杆(7)的顶部与第一导杆(1)的内壁相连,所述固定杆(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套筒(10),所述连接套筒(10)的内壁与固定杆(7)的内壁相连,所述连接套筒(10)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滑动槽(22),所述滑动槽(22)的外壁与连接套筒(10)的内部相连,所述连接套筒(10)的顶部嵌入连接有伸缩杆(3),所述伸缩杆(3)的外壁与连接套筒(10)的内壁相连,所述连接套筒(10)的一侧嵌入连接有第一螺栓(8),所述第一螺栓(8)的外壁与连接套筒(10)的内壁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式骨折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2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滕加文,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