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股骨髓内钉手术的侧卧位下肢复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2092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股骨髓内钉手术的侧卧位下肢复位装置,其包括底板、大腿托块、小腿固定块、导向杆和牵引丝杆,所述底板固定在手术床的侧部并位于侧卧位患者的臀部前方,所述大腿托块固定在底板上并垫在患者上部大腿的下部,所述小腿固定块放置在底板上并与大腿托块拼成L形状,小腿固定块上部固定患者的上部小腿,所述导向杆和牵引丝杆平行于患者上部大腿,导向杆穿过小腿固定块上的导向孔并与大腿托块固定连接,牵引丝杆旋入小腿固定块上的螺纹孔中并顶在大腿托块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患者侧卧位曲腿状态时对其股骨进行可靠牵引,髓内钉即可从股骨近端植入,也可从远端植入,很好地解决了股骨近端植入髓内钉时的牵引复位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股骨髓内钉手术的侧卧位下肢复位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股骨髓内钉植入手术的下肢牵引复位装置,属于骨科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股骨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由于腿部肌肉力量强大,患者股骨发生骨折后常常会在肌肉的牵拉下出现短缩畸形,术中复位、恢复其长度并有效维持较为困难。如果术中不能解剖复位,术后可能发生畸形愈合和下肢力线不良等并发症,进而导致创伤性关节炎或骨性关节炎,严重影响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髓内钉固定是股骨骨折的常用治疗方法,术中牵引是复位股骨骨折、恢复下肢长度的重要手段。目前,植入髓内钉手术时一般需两位助手帮助牵引患者,两助手分别把持股骨的近端和远端,使股骨复位,然而这种方法往往不能稳定维持骨折复位和下肢长度,复位效果不理想,从而影响治疗效果;而且两位助手会挤占术者空间,影响术者手术操作。采用牵引装置对骨折的股骨进行复位可以克服上述缺点,但现有的牵引装置不仅需要占用患者下肢上部空间,影响手术操作,而且还要求患者采用仰卧位,髓内钉只能从股骨的远端植入,当患者股骨近端发生骨折,需要从近端植入髓内钉时,传统牵引装置则无法满足使用要求。因此设计一种适用于股骨近端髓内钉手术的下肢复位装置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之弊端,提供一种用于股骨髓内钉手术的侧卧位下肢复位装置,以解决股骨近端植入髓内钉时的牵引复位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股骨髓内钉手术的侧卧位下肢复位装置,构成中包括底板、大腿托块、小腿固定块、导向杆和牵引丝杆,所述底板固定在手术床的侧部并位于侧卧位患者的臀部前方,所述大腿托块固定在底板上并垫在患者上部大腿的下部,所述小腿固定块放置在底板上并与大腿托块拼成L形状,小腿固定块上部固定患者的上部小腿,所述导向杆和牵引丝杆平行于患者上部大腿,导向杆穿过小腿固定块上的导向孔并与大腿托块固定连接,牵引丝杆旋入小腿固定块上的螺纹孔中并顶在大腿托块上。上述用于股骨髓内钉手术的侧卧位下肢复位装置,所述大腿托块与底板之间通过角度调节机构连接,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定位轴、锁紧螺杆和锁紧螺母,所述定位轴固定在大腿托块靠近手术床的一端并插入底板上的定位孔中,所述锁紧螺杆穿过底板上的与定位轴同轴的弧形螺栓孔,锁紧螺杆的上端与大腿托块远离手术床的一端固定连接,下端通过螺纹与锁紧螺母配合。上述用于股骨髓内钉手术的侧卧位下肢复位装置,所述底板与手术床之间通过翻转机构连接,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翻转臂和碰锁,所述翻转臂位于手术床的床板下部并垂直于手术床的长边,翻转臂的一端通过水平转轴与手术床的床板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碰锁固定在底板上,碰锁的锁舌与设置在手术床的床板侧部的锁孔相对应。上述用于股骨髓内钉手术的侧卧位下肢复位装置,所述大腿托块与手术床相对的一端上部设有骨盆支撑头,所述骨盆支撑头靠近患者腹部的一侧设有与患者的骨盆前侧相对应的骨盆挡杆。上述用于股骨髓内钉手术的侧卧位下肢复位装置,所述小腿固定块的上部设有至少两个小腿绑带,它们沿小腿固定块的长度方向布置。上述用于股骨髓内钉手术的侧卧位下肢复位装置,所述大腿托块和小腿固定块的上表面均为弧形凹面。上述用于股骨髓内钉手术的侧卧位下肢复位装置,所述导向杆设置两个,二者对称设置在牵引丝杆的两侧。上述用于股骨髓内钉手术的侧卧位下肢复位装置,所述牵引丝杆的端部设有手轮。上述用于股骨髓内钉手术的侧卧位下肢复位装置,所述导向杆远离大腿托块的一端设有与小腿固定块相对应的防脱限位盘。上述用于股骨髓内钉手术的侧卧位下肢复位装置,所述锁紧螺母为蝶形螺母。本技术在患者侧卧位曲腿状态时对其股骨进行可靠牵引,髓内钉即可从股骨近端植入,也可从远端植入,很好地解决了股骨近端植入髓内钉时的牵引复位问题。而且所有零部件均不高于患者下肢,不影响手术操作,从而提高了手术质量和手术效率。此外,本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性能可靠等优点。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底板与手术床的连接示意图;图4是底板翻转到手术床下方的状态;图5是大腿托块的底面图;图6是图5的俯视图;图7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中各标号如下:1、手术床,2、骨盆挡杆,3、大腿托块,4、底板,5、小腿绑带,6、小腿固定块,7、牵引丝杆,8、导向杆,9、定位孔,10、弧形螺栓孔,11、定位轴,12、骨盆支撑头,13、锁紧螺杆,14、锁紧螺母,15、骨折患者,16、翻转臂,17、碰锁。具体实施方式参看图1~图7,本技术主要包括大腿托块3、底板4、小腿绑带5、小腿固定块6、牵引丝杆7、导向杆8、定位轴11、锁紧螺杆13、锁紧螺母14、翻转臂16、碰锁17。底板4上设有与定位轴11匹配的定位孔9和与锁紧螺杆13对应的弧形螺栓孔10,大腿托块3靠近患者的一端设有骨盆支撑头12和骨盆挡杆2。骨折患者15侧卧在手术床1上且发生骨折的腿位于正常腿的上部,底板4设置在手术床1侧部并位于患者的臀部前方,底板4上的大腿托块3和小腿固定块6拼成L形状,大腿托块3固定在底板4上,小腿固定块6可在底板4上自由滑动,患者下部腿(正常腿)伸直,上部大腿(即股骨骨折的大腿)放置在大腿托块3上,小腿通过小腿绑带5固定在小腿固定块6上。两根导向杆8穿过小腿固定块6上的导向孔并固定在大腿托块3上,牵引丝杆7旋入小腿固定块6上的螺纹孔中并顶在大腿托块3上,通过正向旋转牵引丝杆7可使小腿固定块6沿导向杆8向远离大腿托块3的方向滑动,小腿固定块6带动患者小腿一起移动,从而实现对大腿的牵引。在牵引过程中,大腿托块3上的骨盆支撑头12和骨盆挡杆2顶在患者的骨盆上,对骨盆起到定位作用,防止其向牵引力的方向移动。为了保证牵引效果,患者的上部大腿和小腿应该相互垂直,大腿与躯干也应该相互垂直,因此大腿托块3和小腿固定块6的轴线相互垂直,大腿托块3的轴线也应该与手术床1的侧边垂直。但由于有些患者由于身体较胖,大腿可能不能与躯干垂直,因此本技术的大腿托块3通过角度调节机构与底板4连接,角度调节机构由定位轴11、锁紧螺杆13和锁紧螺母14构成,定位轴11固定在大腿托块3靠近手术床1的一端并插入底板4上的定位孔9中,锁紧螺杆13穿过底板4上的弧形螺栓孔10,其上端与大腿托块3远离手术床1的一端固定连接,下端旋入锁紧螺母14,大腿托块3绕定位轴11旋转时,锁紧螺杆13可在弧形螺栓孔10中滑动,通过改变锁紧螺杆13在弧形螺栓孔10中的位置,可以调节大腿托块3的角度,使之适应不同体型的患者。大腿托块3的角度调节合适后,旋紧锁紧螺母14即可将大腿托块3锁紧在底板4上。为了不影响手术床1的其他功能,底板4通过翻转机构与手术床1的床板连接,翻转机构包括翻转臂16和碰锁17,翻转臂16的一端通过水平转轴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股骨髓内钉手术的侧卧位下肢复位装置,其特征是,构成中包括底板(4)、大腿托块(3)、小腿固定块(6)、导向杆(8)和牵引丝杆(7),所述底板(4)固定在手术床(1)的侧部并位于侧卧位患者的臀部前方,所述大腿托块(3)固定在底板(4)上并垫在患者上部大腿的下部,所述小腿固定块(6)放置在底板(4)上并与大腿托块(3)拼成L形状,小腿固定块(6)上部固定患者的上部小腿,所述导向杆(8)和牵引丝杆(7)平行于患者上部大腿,导向杆(8)穿过小腿固定块(6)上的导向孔并与大腿托块(3)固定连接,牵引丝杆(7)旋入小腿固定块(6)上的螺纹孔中并顶在大腿托块(3)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股骨髓内钉手术的侧卧位下肢复位装置,其特征是,构成中包括底板(4)、大腿托块(3)、小腿固定块(6)、导向杆(8)和牵引丝杆(7),所述底板(4)固定在手术床(1)的侧部并位于侧卧位患者的臀部前方,所述大腿托块(3)固定在底板(4)上并垫在患者上部大腿的下部,所述小腿固定块(6)放置在底板(4)上并与大腿托块(3)拼成L形状,小腿固定块(6)上部固定患者的上部小腿,所述导向杆(8)和牵引丝杆(7)平行于患者上部大腿,导向杆(8)穿过小腿固定块(6)上的导向孔并与大腿托块(3)固定连接,牵引丝杆(7)旋入小腿固定块(6)上的螺纹孔中并顶在大腿托块(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股骨髓内钉手术的侧卧位下肢复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大腿托块(3)与底板(4)之间通过角度调节机构连接,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定位轴(11)、锁紧螺杆(13)和锁紧螺母(14),所述定位轴(11)固定在大腿托块(3)靠近手术床(1)的一端并插入底板(4)上的定位孔中,所述锁紧螺杆(13)穿过底板(4)上的与定位轴(11)同轴的弧形螺栓孔(10),锁紧螺杆(13)的上端与大腿托块(3)远离手术床(1)的一端固定连接,下端通过螺纹与锁紧螺母(14)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股骨髓内钉手术的侧卧位下肢复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底板(4)与手术床(1)之间通过翻转机构连接,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翻转臂(16)和碰锁(17),所述翻转臂(16)位于手术床(1)的床板下部并垂直于手术床(1)的长边,翻转臂(16)的一端通过水平转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连晓东张迪陈伟金霖张英泽侯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