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盐城工学院专利>正文

黄豆秸秆打捆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8008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黄豆秸秆打捆机,属于压捆机技术领域。该打捆机包括秸秆输送装置、秸秆碾压装置和打捆装置,所述秸秆输送装置包括第一皮带输送装置和第二皮带输送装置,所述第二皮带输送装置的皮带上设有若干孔洞以及可使其皮带振动的振动装置;所述秸秆碾压装置包括第一压辊、第二压辊和第三压辊,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压辊的端部分别设有第一、第二、第三齿轮,所述第一压辊、第二压辊和第三压辊与所述第二皮带输送装置的皮带之间的间隙逐渐缩小;所述打捆装置包括成捆室以及设置在所述成捆室内的捆扎机构,所述成捆室的一侧设有可沿成捆室往复移动的推板。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降低黄豆秸秆损坏率并提高黄豆秸秆的打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黄豆秸秆打捆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黄豆秸秆打捆机,属于压捆机

技术介绍
黄豆秸秆又称大豆秸秆,是黄豆/大豆收获后的秸秆和茎叶等剩余物,俗称黄豆秸。黄豆秸秆的营养价值较高,富含蛋白质、纤维素、半纤维素、戊聚糖以及钙、磷、氮等矿物元素,其含干物质85%左右,粗蛋白10%-12%,粗纤维40%-45%,粗脂肪8%-11.0%,钙0.5%-0.8%,磷0.15%-0.25%。因此,黄豆秸秆是营养丰富的饲料资源,可借助牛羊等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的发酵作用消化利用。但是,目前我国黄豆秸秆利用率还不到3%,几乎属于空白,大量的大豆秸秆都被当作燃料焚烧,造成宝贵资源的极大浪费,并可能会造成环境污染。究其原因,目前市场上的秸秆打捆装置多为稻麦秸秆打捆装置,尚缺乏针对黄豆秸秆的打捆装置,而黄豆秸秆与稻麦秸秆有很大的不同,水稻和小麦秸秆纤维组织较相似,纤维形状清晰,呈细长条形状,由于其形状比较规则,长度均一,因此易形成致密组织,而黄豆秸秆的表面孔隙和孔径大于稻麦秸秆,容易吸水,而且黄豆秸秆韧性较大,采用现有的秸秆打捆装置打捆后的黄豆秸秆捆比较蓬松,打捆效率和损坏率都不如人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降低黄豆秸秆损坏率并提高黄豆秸秆打捆效率的打捆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黄豆秸秆打捆机,包括机架以及依次设置在机架上的秸秆输送装置、秸秆碾压装置和打捆装置,其中所述秸秆碾压装置设置在打捆装置的入口处;所述秸秆输送装置包括沿秸秆输送方向从低向高倾斜设置的第一皮带输送装置和水平设置的第二皮带输送装置,所述第一皮带输送装置和第二皮带输送装置均由电机驱动;所述第二皮带输送装置的皮带上设有若干孔洞,所述第二皮带输送装置设有可使其皮带振动的振动装置;所述秸秆碾压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二皮带输送装置上方并沿秸秆输送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压辊、第二压辊和第三压辊,所述第一压辊的端部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压辊的端部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三压辊的端部设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构成一个由电机驱动的齿轮组;所述第一压辊、第二压辊和第三压辊与所述第二皮带输送装置的皮带之间的间隙逐渐缩小;所述打捆装置包括成捆室以及设置在所述成捆室内的捆扎机构,所述成捆室的一侧设有可沿成捆室往复移动的推板。据申请人了解,有人在对秸秆打捆时,采用主、被动齿轮压辊对秸秆进行碾压,以使秸秆柔顺。但主、被动齿轮压辊更适合玉米秸秆等较为为松软的秸秆,而黄豆秸秆带有延展枝蔓,骨架不像稻秆、麦秆那样柔顺,另外加上黄豆秸秆的大小不一,每根黄豆秸秆的延展枝蔓数量多少不同,申请人实验表明,黄豆秸秆在经齿轮压辊挤压后容易卡在压辊的轮齿之间或者缠绕在轮齿上,影响后续的打捆工作。因此,虽然齿轮压辊的碾压效率很高,但并不适合韧性更好的黄豆秸秆。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本专利技术没有使用齿轮压辊,也就避免了黄豆秸秆在压辊的轮齿之间或者缠绕在轮齿上的缺陷。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秸秆输送装置将黄豆秸秆输送至秸秆碾压装置,秸秆碾压装置的齿轮组驱动第一压辊、第二压辊和第三压辊对黄豆秸秆进行碾压,通过齿轮的啮合可以调节第一压辊、第二压辊和第三压辊的转速,利用压辊与皮带的速度差产生不同的压紧力,从而可以调节各压辊压紧力的大小,便于适应不同大小的黄豆秸秆。而所述第一压辊、第二压辊和第三压辊与所述第二皮带输送装置的皮带之间的间隙逐渐缩小,这样可以克服黄豆秸秆的韧性,提高碾压效果,使黄豆秸秆保持柔顺。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中第一压辊和第三压辊的旋转方向一致,而第二压辊的旋转方向则与其相反,因此在使用时,将第一压辊、第三压辊底部的旋转方向与皮带前进方向保持一致,这样在碾压黄豆秸秆时,黄豆秸秆经过第一压辊的粗压调整后,在第二压辊的反向旋转作用下,黄豆秸秆在第一压辊、第二压辊之间变得蓬松,黄豆秸秆可能会翻转或移位,这样经过第二压辊的碾压后,黄豆秸秆更加柔顺,而第三压辊则在将黄豆秸秆进一步压柔顺的同时,将黄豆秸秆压实,使黄豆秸秆紧密,从而提高了后续打捆装置的打捆效率。另外,所述第二皮带输送装置的皮带上的若干孔洞,通过振动装置的振动作用,可以去除黄豆秸杆上的落叶和泥土,提高黄豆秸秆的碾压效果,使黄豆秸秆更加柔顺。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A-A向示意图。图3是第二皮带输送装置、秸秆碾压装置和打捆装置的示意图。附图标记:上半模1,下半模2,成捆区3,推板4,机架5,液压机6,电机7,电机8,传送带9,可伸缩的支撑杆10,第一皮带输送装置11,传送带12,第二皮带输送装置13,振动轮轴14,第一轧棍的支撑柱15,第二轧棍的支撑柱16,第三轧棍的支撑柱17,支撑架18,孔洞19,第一轧棍20,第二轧棍21,第三轧棍22,液压输送管23,第一齿轮24,第二齿轮25,第三齿轮26,打捆装置27,第一皮带输送装置的从动轴28,第一皮带输送装置的主动轴29,伸缩杆机构32,限位挡33,第一齿轮34,第二齿轮35,第三齿轮36。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本实施例的黄豆秸秆打捆机,如图1-3所示,包括机架5以及依次设置在机架5上的秸秆输送装置、秸秆碾压装置和打捆装置27,其中所述秸秆碾压装置设置在打捆装置27的入口处,在使用时,先通过秸秆输送装置将黄豆秸秆输送至秸秆碾压装置,经秸秆碾压装置碾压送入打捆装置27进行打捆。所述秸秆输送装置包括沿秸秆输送方向从低向高倾斜设置的第一皮带输送装置11和水平设置的第二皮带输送装置13,所述第一皮带输送装置11和第二皮带输送装置13均由电机8驱动(驱动第二皮带输送装置13的传送带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皮带输送装置11的支撑架的顶部与机架5铰接,所述第一皮带输送装置11的支撑架的中部与机架5之间设有可伸缩的支撑杆10,所述支撑杆1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机架5、第一皮带输送装置11的支撑架铰接,所述支撑杆10伸缩时可调整所述第一皮带输送装置11的倾斜角度,便于适应不同田地的打捆作业工作。所述第二皮带输送装置13的皮带上设有若干孔洞19,孔洞19呈阵列分布,所述第二皮带输送装置13设有可使其皮带振动的振动装置。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振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皮带输送装置13的主动轴和从动轴之间的振动轮轴14,所述振动轮轴14的两端设置有带凸起的振动轮(图中未示出),所述振动轮的凸起与所述第二皮带输送装置13的皮带的上部紧边、下部松边均相贴合。通过皮带振动可使黄豆秸秆中的落叶和泥土从孔洞19中落下,一是提高了后续碾压和打捆的效果,二是可以使落叶和泥土还田,利于环保。为了方便落叶和泥土还田,本实施例还可以在所述第二皮带输送装置的上部紧边和下部松边之间设置左右倾斜的导料板(图中未示出),所述导料板固定在机架上并沿第二皮带输送装置的长度方向延伸,这样落叶和泥土从孔洞19落下时,通过导料板输送至打捆机一侧的土地上。所述秸秆碾压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二皮带输送装置13上方并沿秸秆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黄豆秸秆打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以及依次设置在机架上的秸秆输送装置、秸秆碾压装置和打捆装置,其中所述秸秆碾压装置设置在打捆装置的入口处;/n所述秸秆输送装置包括沿秸秆输送方向从低向高倾斜设置的第一皮带输送装置和水平设置的第二皮带输送装置,所述第一皮带输送装置和第二皮带输送装置均由电机驱动;所述第二皮带输送装置的皮带上设有若干孔洞,所述第二皮带输送装置设有可使其皮带振动的振动装置;/n所述秸秆碾压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二皮带输送装置上方并沿秸秆输送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压辊、第二压辊和第三压辊,所述第一压辊的端部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压辊的端部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三压辊的端部设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构成一个由电机驱动的齿轮组;所述第一压辊、第二压辊和第三压辊与所述第二皮带输送装置的皮带之间的间隙逐渐缩小;/n所述打捆装置包括成捆室以及设置在所述成捆室内的捆扎机构,所述成捆室的一侧设有可沿成捆室往复移动的推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黄豆秸秆打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以及依次设置在机架上的秸秆输送装置、秸秆碾压装置和打捆装置,其中所述秸秆碾压装置设置在打捆装置的入口处;
所述秸秆输送装置包括沿秸秆输送方向从低向高倾斜设置的第一皮带输送装置和水平设置的第二皮带输送装置,所述第一皮带输送装置和第二皮带输送装置均由电机驱动;所述第二皮带输送装置的皮带上设有若干孔洞,所述第二皮带输送装置设有可使其皮带振动的振动装置;
所述秸秆碾压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二皮带输送装置上方并沿秸秆输送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压辊、第二压辊和第三压辊,所述第一压辊的端部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压辊的端部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三压辊的端部设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构成一个由电机驱动的齿轮组;所述第一压辊、第二压辊和第三压辊与所述第二皮带输送装置的皮带之间的间隙逐渐缩小;
所述打捆装置包括成捆室以及设置在所述成捆室内的捆扎机构,所述成捆室的一侧设有可沿成捆室往复移动的推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豆秸秆打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兆锋凌福林黄传锦洪捐姜文康董小飞王震黄龙飞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