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线束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7879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折叠线束夹,涉及线束夹具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夹座和夹盖通常为弧形结构,在存放时占据大量空间提高了储存和运输成本的技术问题,该装置包括转动杆、连接杆、闭合套筒、滑槽、凸起及连接杆槽,其中,转动杆与连接杆均不少于一根且转动杆与转动杆之间、转动杆与连接杆之间均为转动连接,连接杆与连接杆之间可拆卸连接,连接杆上套设有闭合套筒且闭合套筒能在连接杆上滑动,闭合套筒的内侧面设置有朝向连接杆的凸起,连接杆上设置有与凸起相配合的滑槽,当连接杆相对接时,滑槽能对接贯通,与连接杆连接的转动杆上设置有连接杆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线束夹具的折叠存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折叠线束夹
本技术涉及线束夹具
,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折叠线束夹。
技术介绍
目前,城市电网发展迅速,供电可靠性、安全性尤为重要,也是供电企业提升服务的必要条件,线束、光缆的使用量越来越多,如地下管线、隧道等处,在布线时必须使用大量的固定夹支撑和固定线束。现有的线束固定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中一种固定方式是将线束或光缆夹设在夹座和夹盖之间,夹座和夹盖通常为半弧形结构,夹座和夹盖对接后形成类圆形的环状物体以固定线束,夹座和夹盖通常通过螺栓固定,另一种固定方式是通过尼龙扎带将线束或光缆绑扎起来。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1、现有技术中夹座和夹盖通常为弧形结构,弧形结构在存放时会占据大量空间提高了储存和运输成本;2、夹座和夹盖之间固定时会消耗螺栓,增加了材料成本,同时螺栓固定方式安装耗时高,也增加了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线束夹,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夹座和夹盖通常为弧形结构,在存放时占据大量空间提高了储存和运输成本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折叠线束夹,包括转动杆、连接杆、闭合套筒、滑槽、凸起及连接杆槽,其中,转动杆与连接杆均不少于一根且转动杆与转动杆之间、转动杆与连接杆之间均为转动连接,连接杆与连接杆之间可拆卸连接,连接杆上套设有闭合套筒且闭合套筒能在连接杆上滑动,闭合套筒的内侧面设置有朝向连接杆的凸起,连接杆上设置有与凸起相配合的滑槽,当相邻的连接杆相对接时,相邻连接杆上的滑槽能对接贯通,与连接杆连接的转动杆上设置有连接杆槽。优选地,的可折叠线束夹还包括转轴,转动杆与转动杆之间、转动杆与连接杆之间均通过转轴连接。优选地,连接杆与连接杆之间通过榫卯结构连接。优选地,连接杆与连接杆之间通过燕尾榫连接。优选地,转动杆与连接杆的数量为两根。优选地,连接杆相闭合后,可折叠线束夹正视图呈三角形。优选地,转动杆的一个侧面为弧面。优选地,闭合套筒横截面视图为内部空心的方形结构。优选地,闭合套筒能滑动至相邻两连接杆之间的可拆卸连接部位。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折叠线束夹,转动杆与转动杆之间、转动杆与连接杆之间均通过转轴连接,连接杆以转轴为中心转动并可隐没于连接杆槽中,之后转动杆与转动杆之间通过转轴相互旋转以彼此靠近,使得线束夹最终折叠为类似“一”字型的形状,折叠后的线束夹相比于现有的弧形结构线束夹会占用更少的空间,降低了储存和运输成本;本装置转动杆与转动杆之间、转动杆与连接杆之间均通过转轴连接,连接杆与连接杆之间通过榫卯结构连接并使用闭合套筒以增强连接杆与连接杆之间的闭合效果,相比螺栓的连接方式,本装置安装耗时少,降低了人工成本,也没有使用螺栓等耗材,降低了材料的制造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种可折叠线束夹一实施例的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可折叠线束夹一实施例的连接杆对接状态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可折叠线束夹一实施例中的连接杆位于连接杆槽时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可折叠线束夹一实施例中的闭合套筒与连接杆横截面示意图。图中:1、转动杆;2、连接杆;3、转轴;4、闭合套筒;5、滑槽;6、凸起;7、连接杆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应的技术特征,各附图仅作为示意图,并非一定按实际比例绘制的。参见图1、图2、图3及图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折叠线束夹,包括转动杆1、连接杆2、闭合套筒4、滑槽5、凸起6及连接杆槽7,其中,转动杆1与连接杆2均不少于一根且转动杆1与转动杆1之间、转动杆1与连接杆2之间均为转动连接,连接杆2与连接杆2之间可拆卸连接,连接杆2上套设有闭合套筒4且闭合套筒4能在连接杆2上滑动,闭合套筒4的内侧面设置有朝向连接杆2的凸起6,连接杆2上设置有与凸起6相配合的滑槽5,当相邻的连接杆2相对接时,相邻连接杆(2)上的滑槽5能对接贯通,与连接杆2连接的转动杆1上设置有连接杆槽7。转动杆1与转动杆1之间、转动杆1与连接杆2之间均转动方式连接,连接杆2以转轴3为中心转动并可隐没于连接杆槽7中,之后转动杆1与转动杆1之间通过转轴3相互旋转以彼此靠近,使得线束夹最终折叠为类似“一”字型的形状,折叠后的线束夹相比于现有的弧形结构线束夹会占用更少的空间,降低了储存和运输成本。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线束夹一实施例的正视图及连接杆对接状态连接结构示意图,如图1及图2所示,转动杆1与连接杆2的数量为两根,转动杆1与转动杆1之间、转动杆1与连接杆2之间均通过转轴3连接,当线束夹处于折叠状态时,连接杆2放置于连接杆槽7中,两个转动杆1通过转轴3转动并彼此靠近使得线束夹最终折叠为类似“一”字型的形状,当线束夹展开时,先将两个转动杆1彼此远离呈锐角,将线束夹设在两个转动杆1之间后,旋转位于连接杆槽7中的连接杆2使得两连接杆2与转动杆1分离,两连接杆2通过燕尾榫结构连接,并将闭合套筒4滑向两连接杆2上的燕尾榫结构区域完成线束夹的闭合工作。进一步的,本方案中连接杆槽7的设置位置既可设置于连接杆2以转轴3为圆心顺时针转动后连接杆2与转动杆1靠近的一面或设置于连接杆2以转轴3为圆心逆时针转动后连接杆2与转动杆1靠近的一面。在某些实施例中,连接杆槽7槽的宽度应略大于闭合套筒4的宽度,以使得连接杆槽7可以容纳套设有闭合套筒4的连接杆2。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的可折叠线束夹还包括转轴3,转动杆1与转动杆1之间、转动杆1与连接杆2之间均通过转轴3连接。本装置转动杆1与转动杆1之间、转动杆1与连接杆2之间均通过转轴3连接,相比螺栓的连接方式,本装置安装耗时少,降低了人工成本,也没有使用螺栓等耗材,降低了材料的制造成本。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连接杆2与连接杆2之间通过榫卯结构连接。进一步的,连接杆2与连接杆2之间通过燕尾榫连接。通过燕尾榫结构将连接杆2相互连接,燕尾榫结构的连接方式使得当连接杆2在受到沿连接杆2长度方向上的力时,连接杆2不会彼此分离。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折叠线束夹,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杆(1)、连接杆(2)、闭合套筒(4)、滑槽(5)、凸起(6)及连接杆槽(7),其中,/n所述转动杆(1)与所述连接杆(2)均不少于一根且所述转动杆(1)与所述转动杆(1)之间、所述转动杆(1)与所述连接杆(2)之间均为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2)与所述连接杆(2)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杆(2)上套设有所述闭合套筒(4)且所述闭合套筒(4)能在所述连接杆(2)上滑动,所述闭合套筒(4)的内侧面设置有朝向所述连接杆(2)的所述凸起(6),所述连接杆(2)上设置有与所述凸起(6)相配合的所述滑槽(5),当相邻的所述连接杆(2)相对接时,相邻所述连接杆(2)上的所述滑槽(5)能对接贯通,与所述连接杆(2)连接的所述转动杆(1)上设置有所述连接杆槽(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线束夹,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杆(1)、连接杆(2)、闭合套筒(4)、滑槽(5)、凸起(6)及连接杆槽(7),其中,
所述转动杆(1)与所述连接杆(2)均不少于一根且所述转动杆(1)与所述转动杆(1)之间、所述转动杆(1)与所述连接杆(2)之间均为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2)与所述连接杆(2)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杆(2)上套设有所述闭合套筒(4)且所述闭合套筒(4)能在所述连接杆(2)上滑动,所述闭合套筒(4)的内侧面设置有朝向所述连接杆(2)的所述凸起(6),所述连接杆(2)上设置有与所述凸起(6)相配合的所述滑槽(5),当相邻的所述连接杆(2)相对接时,相邻所述连接杆(2)上的所述滑槽(5)能对接贯通,与所述连接杆(2)连接的所述转动杆(1)上设置有所述连接杆槽(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线束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折叠线束夹还包括转轴(3),所述转动杆(1)与所述转动杆(1)之间、所述转动杆(1)与所述连接杆(2)之间均通过所述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庆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沃鑫联创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