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液传输接口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7819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却液传输接口及车辆,该冷却液传输接口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控制盘;第一壳体的第一端设有第一水口,第二壳体的第一端设有第二水口,第一水口与第二水口可选择性连通,第一壳体的第二端与第二壳体的第二端贴合;控制盘嵌入第一壳体的第二端以及第二壳体的第二端的贴合位置;控制盘上设有导通孔区域和封闭区域,控制盘可旋转,以通过旋转导通或封闭第一水口以及第二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冷却液传输接口可以控制连接电池包与冷却液管路的水路的导通或断开,从而在更换电池包时,无需放出、添加冷却液,减少了更换电池包的时间,提供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却液传输接口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冷却液传输接口及车辆。
技术介绍
当前日益强化的汽车市场竞争,使得人们倾向于选择续航里程更长、性能更高的电动车,同时对电动车的水冷系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复杂的水冷系统的冷却液能够实现对电池包的加热、冷却、电机余热回收等多种水冷功能,有效提升了电动车的性能上限。在复杂的水冷系统中,更换电池包前需要先放出冷却液,更换电池包后再重新添加,导致步骤繁琐、耗时长、换电效率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冷却液传输接口及车辆,以简化更换电池包过程中放出、添加冷却液的步骤,提高换电效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却液传输接口,所述冷却液传输接口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控制盘;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端设有连接电池包的第一水口;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一端设有连接冷却液管路的第二水口,所述第一水口与所述第二水口可选择性连通,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端贴合;所述控制盘嵌入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端的贴合位置;所述控制盘上设有导通孔区域和封闭区域,所述控制盘可旋转,以通过旋转导通或封闭第一水口以及第二水口。可选地,所述控制盘包括第一控制盘、密封圈以及第二控制盘;所述第一控制盘嵌入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控制盘嵌入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端;所述密封圈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盘与所述第二控制盘相贴合;所述第一控制盘的第一导通孔区域与所述第二控制盘的第二导通孔区域对应。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内还设有第一弹簧、第一限位卡子,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第一限位卡子位于一条轴线上;所述控制盘包括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依次通过所述第一弹簧、所述第一限位卡子,以使所述控制盘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内还设有第一水封,所述第一水封与所述第一弹簧位于同一条轴线上;所述第一水封设置在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端之间。可选地,所述第二壳体内还设有第二弹簧、第二限位卡子,所述第二弹簧与所述第二限位卡子位于一条轴线上;所述控制盘包括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依次通过所述第二弹簧、所述第二限位卡子,以使所述控制盘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二壳体内还设有第二水封,所述第二水封与所述第二弹簧位于同一条轴线上;所述第二水封设置在所述第二弹簧与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端之间。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可分离;可选地,所述第二壳体还包括防尘端盖。可选地,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分离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一端与所述防尘端盖贴合。可选地,所述冷却液传输接口还包括至少一个紧固螺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通过紧固螺栓连接。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的冷却液传输接口。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冷却液传输接口具有以下优势: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却液传输接口,使用包括导通孔区域与封闭区域的控制盘,可以控制连接电池包与冷却液管路的水路的导通或断开,从而在更换电池包时,无需放出、添加冷却液,减少了更换电池包的时间,提供了工作效率,同时加强了冷却液的循环利用,降低了电池的使用维护成本。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冷却液传输接口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冷却液传输接口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第一壳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冷却液传输接口处于导通状态时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水路处于导通状态时第二壳体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冷却液传输接口处于封闭状态时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水路处于封闭状态时第二壳体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冷却液传输接口的爆炸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第二壳体的内部结构剖面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防尘端盖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壳体101,2-第二壳体102,3-控制盘103,4-第一水口1011,5-第二水口1021,6-导通孔区域10301,7-封闭区域10302,8-第一控制盘1031,9-密封圈1032,10-第二控制盘1033,11-第一导通孔区域10311,12-第二导通孔区域10331,13-第一封闭区域10312,14-第二封闭区域10332,15-第一弹簧1012,16-第一限位卡子1013,17-第一水封1014,18-第二弹簧1022,19-第二限位卡子1023,20-第二水封1024,21-第一旋转轴10313,22-第二旋转轴10333,23-防尘端盖1015,24-紧固螺栓104。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冷却液传输接口可以用于连接冷却系统管路,以及需要冷却的装置如电池包、发动机等。以冷却液传输接口连接冷却系统与电池包为例,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却液传输接口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冷却液传输接口可以包括:第一壳体101、第二壳体102、以及控制盘103。本技术实施例中,冷却液传输接口的第一壳体101、第二壳体102、以及控制盘103的结构、尺寸、材质不作具体限定,可以根据应用的车型、安装位置、需要冷却的装置等进行对应设置。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却液传输接口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第一壳体101、第二壳体102为立方体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选择圆柱体结构、半球体结构等,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所述第一壳体101的第一端设有第一水口1011。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水口1011可以连接需要冷却的装置,如电池包,由于冷却液传输接口用于传输冷却液,而冷却液在液冷过程中通常需要达到循环流动,即从冷却系统流出进入电池包的冷却液在对电池包液冷后,还需要再回到冷却系统,经过散热后可以再次从冷却系统流出进入电池包以达成对冷却液的循环利用。因此,第一壳体第一端的第一水口包括至少一个从冷却系统流出进入电池包的水口,以及至少一个从电池包流出进入冷却系统的水口。如图1所示,第一壳体101第一端上的第一水口1011具有两个水口,在第一水口1011连接电池包后,两个水口一个用于向电池包输入冷却液,另一个用于从电池包输出冷却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却液传输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传输接口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控制盘;/n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端设有第一水口;/n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一端设有第二水口,所述第一水口与所述第二水口可选择性连通,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端贴合;/n所述控制盘嵌入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端的贴合位置;/n所述控制盘上设有导通孔区域和封闭区域,所述控制盘可旋转,以通过旋转导通或封闭第一水口以及第二水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液传输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传输接口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控制盘;
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端设有第一水口;
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一端设有第二水口,所述第一水口与所述第二水口可选择性连通,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端贴合;
所述控制盘嵌入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端的贴合位置;
所述控制盘上设有导通孔区域和封闭区域,所述控制盘可旋转,以通过旋转导通或封闭第一水口以及第二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液传输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盘包括第一控制盘、密封圈以及第二控制盘;
所述第一控制盘嵌入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控制盘嵌入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端;
所述密封圈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盘与所述第二控制盘相贴合;
所述第一控制盘的第一导通孔区域与所述第二控制盘的第二导通孔区域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液传输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内还设有第一弹簧、第一限位卡子,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第一限位卡子位于一条轴线上;
所述控制盘包括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依次通过所述第一弹簧、所述第一限位卡子,以使所述控制盘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液传输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内还设有第一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嘉皓谢连青李磊张雷尚祥钊牛荣平常瑞征李宗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