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房环境管理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7672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配电房环境管理机,该配电房环境管理机设置第一接口组,通过第一接口组与外部设备连接,并设置有用于外接对配电房环境数据进行采集的外部设备的外接口,对配电房环境数据进行采集的外部设备采集到环境数据输入微控制器,微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环境数据输出控制信号至三极管Q1~三极管Q7的控制端,使继电器H1~继电器H7动作使连接于第一接口组上的外部设备启动,改变配电房环境条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配电房环境管理机设置若干用于连接外部设备的接口,实现了外接功能,实现了与外部生物探测器、烟雾报警器、水位检测器、臭氧检测器及湿度传感器等外部设备连接实现烟雾、水位、臭氧、湿度等环境监测,功能强大、灵敏度高、及可靠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电房环境管理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配电房环境管理机。
技术介绍
配电房又叫配电所,在国家标准里面,配电所的定义是:"所内只有起开闭和分配电能作用的高压配电装置,母线上无主变压器"。配电所与变电所的区别在于,配电房(配电所)无变压器,而变电所有变压器;配电房是大厦供电系统的关键部位。配电房内的环境影响了供电的稳定性,目前并未有对配电房内环境进行有效管理的管理机,导致监控中心内的工作人员无法及时了解配电房内的环境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在此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灵敏度高、可靠性强及功能强大的配电房环境管理机。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在此提供的配电房环境管理机包括:第一外接口P4;第二外接口P7;第三外接口P8;第一接口组P5,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包括HG_1接口~HG_7接口和HK_1接口~HK_7接口;继电器组,包括继电器H1~继电器H7;低功耗半双工收发器U8,用于数据传递;以及微控制器,用于数据处理;所述第一外接口P4、所述第二外接口P7和所述第三外接口P8用于外接对配电房环境数据进行采集的外部设备;所述HG_1接口~HG_7接口分别与所述继电器H1~继电器H7的动触点连接,所述HK_1接口~HK_7接口分别与所述继电器H1~继电器H7的一个静触点连接;所述继电器H1~继电器H7的线圈的一端分别接三极管Q1~三极管Q7的高电源端,所述三极管Q1~三极管Q7的低电源端接地,所述三极管Q1~三极管Q7的控制端分别经电阻R17~电阻R23与所述微控制器连接;所述继电器H1~继电器H7的线圈的另一端接电源;所述低功耗半双工收发器U8与所述微控制器通信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口组P5还包括A1接口、B1接口、A2接口、B2接口、A3接口和B3接口,所述A1接口、所述B1接口、所述A2接口、所述B2接口、所述A3接口和所述B3接口分别通过低功耗半双工收发器U3、低功耗半双工收发器U4和低功耗半双工收发器U2与所述微控制器通信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低功耗半双工收发器U3的接收器输出端和驱动器输入端分别经电阻R25和电阻R26接电源;所述低功耗半双工收发器U4的接收器输出端和驱动器输入端分别经电阻R16和电阻R24接电源,所述低功耗半双工收发器U2的接收器输出端和驱动器输入端分别经电阻R14和电阻R15接电源。进一步的,本技术提供的配电房环境管理机还包括第二接口组P6,所述第二接口组P6包括外部开关量接口和用于连接水位传感器的LS_DUTG接口及LS_DUTG接口;所述第二接口组P6与所述微控制器通信连接。进一步的,本技术提供的配电房环境管理机还包括供电模块。进一步的,所述供电模块包括电源接口P10、同步降压转换器U10和三端稳压器U7,所述电源接口P10经保险丝F1与所述同步降压转换器U10的IN引脚连接,所述同步降压转换器U10的IN引脚还经电容C21接地;所述同步降压转换器U10的AAM引脚通过电阻R30接地,所述同步降压转换器U10的SW引脚经电感L1以及并联的电容C23和电解电容C20接地,所述同步降压转换器U10的SW引脚还经串联的电容C22和电阻R33接所述同步降压转换器U10的BST引脚;所述同步降压转换器U10的FB引脚接电阻R36的一端,所述电阻R36的另一端分别经电阻R34接所述三端稳压器U7的VIN引脚和通过电阻R35接地;所述同步降压转换器U10的VCC引脚经电容C24接地;所述同步降压转换器U10的EN/SYNC引脚接接口P11,所述接口P11分别经电阻R42接电源和电阻R46接地;所述三端稳压器U7的VIN引脚还经电容C18接地,所述三端稳压器U7的VOUT引脚输出3V3并经电容C19接地。进一步的,还包括齐纳二极管D11和瞬态抑制二极管TVS,所述齐纳二极管D11的负极和瞬态抑制二极管TVS的负极分别接所述电源接口P10的电源端,所述齐纳二极管D11的正极和瞬态抑制二极管TVS的正极分别接地。利用齐纳二极管和瞬态抑制二极管能够吸收高达数千瓦的浪涌功率,使两极间的电压箝位于一个预定值,有效地保护管理机内的精密元器件免受各种浪涌脉冲的损坏。进一步的,本技术提供的配电房环境管理机还包括发光二极管D2和发光二极管D3,所述发光二极管D2的阳极经电阻R3接工作电压,阴极与所述微控制器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3的阳极经电阻R4接工作电压,阴极与所述微控制器连接。设置发光二极管实现了指示作用。进一步的,本技术提供的配电房环境管理机还包括预留接口P1、接口P2及接口P3,所述接口P1、所述接口P2和所述接口P3分别所述微控制器通信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继电器H1的线圈两端并联有二极管D4,所述继电器H2的线圈两端并联有二极管D5,所述继电器H3的线圈两端并联有二极管D6,所述继电器H4的线圈两端并联有二极管D7,所述继电器H5的线圈两端并联有二极管D8,所述继电器H6的线圈两端并联有二极管D9,所述继电器H7的线圈两端并联有二极管D10。本技术在继电器的线圈两端并联二极管,有效地抑制瞬间电压对继电器线圈造成的损坏,保证了继电器的稳定性及使用寿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配电房环境管理机设置第一接口组,通过第一接口组与外部设备连接,并设置有用于外接对配电房环境数据进行采集的外部设备的外接口,对配电房环境数据进行采集的外部设备采集到环境数据输入微控制器,微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环境数据输出控制信号至三极管Q1~三极管Q7的控制端,使继电器H1~继电器H7动作使连接于第一接口组上的外部设备启动,改变配电房环境条件。本技术提供的配电房环境管理机设置若干用于连接外部设备的接口,实现了外接功能,实现了与外部生物探测器、烟雾报警器、水位检测器、臭氧检测器及湿度传感器等外部设备连接实现烟雾、水位、臭氧、湿度等环境监测,功能强大、灵敏度高、及可靠性强。本技术提供的配电房环境管理机的配置低功耗半双工收发器作为通信芯片,实现了MODBUS-RTU通讯协议,支持二次开发,便于本技术提供的配电房环境管理机应用于工程组网及工业应用。此外,采用modbus协议传输保证数据正确性,实现了与智能网关通信,能够将监测到的数据上传到监控中心,实现了远程平台快速报警功能。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配电房环境管理机的第一外接口、第二外接口和第三外接口的电路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配电房环境管理机的微控制器的电路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配电房环境管理机的第一接口组、第二接口组和低功耗半双工收发器U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配电房环境管理机,其特征在于,该管理机包括:/n第一外接口P4;/n第二外接口P7;/n第三外接口P8;/n第一接口组P5,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包括HG_1接口~HG_7接口和HK_1接口~HK_7接口;/n继电器组,包括继电器H1~继电器H7;/n低功耗半双工收发器U8,用于数据传递;以及/n微控制器,用于数据处理;/n所述第一外接口P4、所述第二外接口P7和所述第三外接口P8用于外接对配电房环境数据进行采集的外部设备;/n所述HG_1接口~HG_7接口分别与所述继电器H1~继电器H7的动触点连接,所述HK_1接口~HK_7接口分别与所述继电器H1~继电器H7的一个静触点连接;所述继电器H1~继电器H7的线圈的一端分别接三极管Q1~三极管Q7的高电源端,所述三极管Q1~三极管Q7的低电源端接地,所述三极管Q1~三极管Q7的控制端分别经电阻R17~电阻R23与所述微控制器连接;所述继电器H1~继电器H7的线圈的另一端接电源;/n所述低功耗半双工收发器U8与所述微控制器通信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房环境管理机,其特征在于,该管理机包括:
第一外接口P4;
第二外接口P7;
第三外接口P8;
第一接口组P5,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包括HG_1接口~HG_7接口和HK_1接口~HK_7接口;
继电器组,包括继电器H1~继电器H7;
低功耗半双工收发器U8,用于数据传递;以及
微控制器,用于数据处理;
所述第一外接口P4、所述第二外接口P7和所述第三外接口P8用于外接对配电房环境数据进行采集的外部设备;
所述HG_1接口~HG_7接口分别与所述继电器H1~继电器H7的动触点连接,所述HK_1接口~HK_7接口分别与所述继电器H1~继电器H7的一个静触点连接;所述继电器H1~继电器H7的线圈的一端分别接三极管Q1~三极管Q7的高电源端,所述三极管Q1~三极管Q7的低电源端接地,所述三极管Q1~三极管Q7的控制端分别经电阻R17~电阻R23与所述微控制器连接;所述继电器H1~继电器H7的线圈的另一端接电源;
所述低功耗半双工收发器U8与所述微控制器通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房环境管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组P5还包括A1接口、B1接口、A2接口、B2接口、A3接口和B3接口,所述A1接口、所述B1接口、所述A2接口、所述B2接口、所述A3接口和所述B3接口分别通过低功耗半双工收发器U3、低功耗半双工收发器U4和低功耗半双工收发器U2与所述微控制器通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电房环境管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功耗半双工收发器U3的接收器输出端和驱动器输入端分别经电阻R25和电阻R26接电源;所述低功耗半双工收发器U4的接收器输出端和驱动器输入端分别经电阻R16和电阻R24接电源,所述低功耗半双工收发器U2的接收器输出端和驱动器输入端分别经电阻R14和电阻R15接电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配电房环境管理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接口组P6,所述第二接口组P6包括外部开关量接口和用于连接水位传感器的LS_DUTG接口及LS_DUTG接口;所述第二接口组P6与所述微控制器通信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配电房环境管理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电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班红星王念彭再德黎旺徐仲学钱贵民
申请(专利权)人:贵安新区华旭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