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手动微动疲劳加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7554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51
一种简易手动微动疲劳加载装置,通过挡板、支撑柱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框架,挡板的下部外侧壁设有第一连杆支撑耳,第一连杆支撑耳沿竖直方向的上方依次设有推杆安装孔、长杠杆支撑耳、棘爪支撑耳;长杠杆大致呈L形,其长臂端悬挂有砝码,短臂端与连杆组铰接,拐点处与长杠杆支撑耳铰接,拐点处的外部设有棘轮,棘轮与止动棘爪配合;连杆组与推杆铰接,推杆的内侧一端设有力传感器,力传感器的另一端与微动垫连接,两个推杆之间设有试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简易、可手动调控砝码的重力进而实现对加载力的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简易手动微动疲劳加载装置
本技术涉及微动疲劳实验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简易手动微动疲劳加载装置。
技术介绍
微动是指两接触偶件在承受振动、疲劳载荷或热循环等外界作用下,接触面之间相对位移非常小(通常在微米量级)的运动。复杂的微动运动可以分解为4种基本方式,即切向式、径向式、扭动式和滚动式。在微动摩擦学领域,通常把微动根据环境和运行条件的不同进行划分,主要分为3类。1)微动磨损:接触体承受着一定的固定预应力或局部载荷,同时外界振动促使两接触体间发生相对位移发生微动。2)微动疲劳:在外界交变载荷作用下,接触界面之间发生相对位移的一种微动磨损。3)微动腐蚀:接触界面间的相对运动在腐蚀介质中进行的微动模式,此时腐蚀作用占主导地位。微动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紧配合部件中,通常表现为接触表面材料的磨损或疲劳裂纹的萌生。微动损伤是工程中一种广泛存在的现象,没有明显的相对运动,不易直接观测到。微动损伤普遍存在于机械行业、核反应堆、航空航天、桥梁工程、汽车、铁路、船舶、电力工业、电信装备以及人工植入器械等领域。而微动疲劳是微动对材料造成损伤的一种重要形式,与常规疲劳相比,微动可以加速裂纹的萌生与扩展,使构件的疲劳寿命大大降低,是造成飞机、船舶、车辆、核能、海洋工程等失效的主要原因。微动疲劳造成的后果大多是灾难性的,故研究微动疲劳极其损伤机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现有的微动疲劳试验机大多通过常规的疲劳试验机改进而来的,即在常规的疲劳试验机上增加一个施加恒定接触载荷的装置,这种加载装置没有统一的标准,其设计也是因人而异。这类的微动疲劳加载装置大多结构复杂,操作繁琐,可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动化程度,但是耗费较大,得不偿失。这时候,缺乏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耗费较低、能够提供稳定加载力的无污染绿色手动加载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简易手动调控的微动疲劳加载装置。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简易手动微动疲劳加载装置,包括竖直相对设置的两块挡板8,挡板8的四个角上分别穿设有一个沿水平横向布置的支撑柱9,两块挡板8通过支撑柱9固定连接;所述挡板8的下部外侧壁设有第一连杆支撑耳15,第一连杆支撑耳15沿竖直方向的上方依次设有用于安装推杆13的推杆安装孔、用于与长杠杆4铰接的长杠杆支撑耳25、用于与止动棘爪6铰接的棘爪支撑耳27;所述长杠杆4大致呈L形,其拐点处设有销孔,拐点处的外部设有棘轮,棘轮与销孔同心设置;所述止动棘爪6大致呈L形,其长臂端具有止动齿,止动齿与棘轮的棘齿配合,其拐点处与棘爪支撑耳27铰接,其短臂端设有便于解除棘轮于止动棘爪6配合的圆环手柄;第一连杆支撑耳15与第一连杆17一端铰接,第一连杆17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19一端铰接,第二连杆19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杆22一端共同铰接有推杆13,第三连杆22的另一端与长杠杆4的短臂端铰接,长杠杆4的拐点处与长杠杆支撑耳25铰接;长杠杆4的长臂端设有悬挂孔,悬挂孔内通过承重线3悬挂有砝码座1,砝码座1上设有砝码2;推杆安装孔内设有推杆套14,推杆13可活动的插设在推杆套14内,推杆13的外侧一端与第二连杆19和第三连杆22铰接,推杆13的内侧一端与微动垫10连接,力传感器11设置在微动垫10上;力传感器11通过数据线28与计算机29连接;推杆13位于挡板8外侧的部分设有用于限制推杆13相对于挡板8行程的挡柱21;推杆13、微动垫10的轴心线位于同一条平行于支撑柱9的直线上,微动垫10远离推杆13的一端设有试样,所述直线位于试样的法向。进一步,还包括外罩5,外罩5为中空的矩形体,外罩5设置在挡板8的外侧壁;第一连杆支撑耳15、长杠杆支撑耳25、棘爪支撑耳27、第一连杆17、第二连杆19、第三连杆22、推杆13、长杠杆4和止动棘爪6均位于外罩5的内部,外罩5上开设有避让第一连杆17、第二连杆19、第三连杆22、推杆13、长杠杆4和止动棘爪6的避让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将上述部件的对称设置,提供了两组对称稳定的微动疲劳试验加载力,也提高了装置的整体稳定性。2)通过设置左右对称的两组砝码座、砝码、承重线和长杠杆之间的配合连接,为本微动疲劳加载装置提供了两组相等的稳定可调加载力来源,通过增减砝码即可改变加载力大小,增加了装置的简易性、实用性和绿色性。3)通过设计左右对称的长杠杆、连杆组和推杆之间的相互配合,将重力转化为推杆的进给加载力,进而提供了两组对称相等的稳定加载力,形成了一个利用重力的简易绿色结构,提高了装置的环保性及简易性。4)通过长杠杆上的棘轮与止动棘爪之间的棘轮棘爪配合进一步确保了加载力的稳定,保证试验过程中的加载力可靠加载而不卸载,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和精确性。5)通过使用微动垫上的力传感器提供了一个加载力反馈,进一步完善了装置的反馈功能;利用计算机接收的加载力大小可手动微调砝码的重力进而实现对加载力的精确控制,提升了装置的精确性和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平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加载部分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砝码座;2-砝码;3-承重线;4-长杠杆;5-外罩;6-止动棘爪;7-螺母;8-挡板;9-支撑柱;10-微动垫;11-力传感器;12-螺钉;13-推杆;14-推杆套;15-第一连杆支撑耳;16-第一销钉;17-第一连杆;18-第二销钉;19-第二连杆;20-第三销钉;21-挡柱;22-第三连杆;23-第四销钉;24-第五销钉;25-长杠杆支撑耳;26-第六销钉;27-棘爪支撑耳;28-数据线;29-计算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参照附图,一种简易手动微动疲劳加载装置,包括竖直相对设置的两块挡板8,挡板8的四个角上分别穿设有一个沿水平横向布置的支撑柱9,两块挡板8通过支撑柱9固定连接;所述挡板8的下部外侧壁设有第一连杆支撑耳15,第一连杆支撑耳15沿竖直方向的上方依次设有用于安装推杆13的推杆安装孔、用于与长杠杆4铰接的长杠杆支撑耳25、用于与止动棘爪6铰接的棘爪支撑耳27;所述长杠杆4大致呈L形,其拐点处设有销孔,拐点处的外部设有棘轮,棘轮与销孔同心设置;所述止动棘爪6大致呈L形,其长臂端具有止动齿,止动齿与棘轮的棘齿配合,其拐点处通过第六销钉26与棘爪支撑耳27铰接,其短臂端设有便于解除棘轮于止动棘爪6配合的圆环手柄;第一连杆支撑耳15通过第一销钉16与第一连杆17一端铰接,第一连杆17另一端通过第二销钉18与第二连杆19一端铰接,第二连杆19另一端与第三连杆22一端通过第三销钉20共同铰接有推杆13,第三连杆22另一端通过第四销钉23与长杠杆4的短臂端铰接,长杠杆4的拐点处通过第五销钉24与长杠杆支撑耳25铰接;长杠杆4的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简易手动微动疲劳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直相对设置的两块挡板(8),挡板(8)的四个角上分别穿设有一个沿水平横向布置的支撑柱(9),两块挡板(8)通过支撑柱(9)固定连接;/n所述挡板(8)的下部外侧壁设有第一连杆支撑耳(15),第一连杆支撑耳(15)沿竖直方向的上方依次设有用于安装推杆(13)的推杆安装孔、用于与长杠杆(4)铰接的长杠杆支撑耳(25)、用于与止动棘爪(6)铰接的棘爪支撑耳(27);/n所述长杠杆(4)大致呈L形,其拐点处设有销孔,拐点处的外部设有棘轮,棘轮与销孔同心设置;所述止动棘爪(6)大致呈L形,其长臂端具有止动齿,止动齿与棘轮的棘齿配合,其拐点处与棘爪支撑耳(27)铰接,其短臂端设有便于解除棘轮于止动棘爪(6)配合的圆环手柄;/n第一连杆支撑耳(15)与第一连杆(17)一端铰接,第一连杆(17)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19)一端铰接,第二连杆(19)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杆(22)一端共同铰接有推杆(13),第三连杆(22)的另一端与长杠杆(4)的短臂端铰接,长杠杆(4)的拐点处与长杠杆支撑耳(25)铰接;长杠杆(4)的长臂端设有悬挂孔,悬挂孔内通过承重线(3)悬挂有砝码座(1),砝码座(1)上设有砝码(2);/n推杆安装孔内设有推杆套(14),推杆(13)可活动的插设在推杆套(14)内,推杆(13)的外侧一端与第二连杆(19)和第三连杆(22)铰接,推杆(13)的内侧一端与微动垫(10)连接,力传感器(11)设置在微动垫(10)上;力传感器(11)通过数据线(28)与计算机(29)连接;推杆(13)位于挡板(8)外侧的部分设有用于限制推杆(13)相对于挡板(8)行程的挡柱(21);/n推杆(13)、微动垫(10)的轴心线位于同一条平行于支撑柱(9)的直线上,微动垫(10)远离推杆(13)的一端设有试样,所述直线位于试样的法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简易手动微动疲劳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直相对设置的两块挡板(8),挡板(8)的四个角上分别穿设有一个沿水平横向布置的支撑柱(9),两块挡板(8)通过支撑柱(9)固定连接;
所述挡板(8)的下部外侧壁设有第一连杆支撑耳(15),第一连杆支撑耳(15)沿竖直方向的上方依次设有用于安装推杆(13)的推杆安装孔、用于与长杠杆(4)铰接的长杠杆支撑耳(25)、用于与止动棘爪(6)铰接的棘爪支撑耳(27);
所述长杠杆(4)大致呈L形,其拐点处设有销孔,拐点处的外部设有棘轮,棘轮与销孔同心设置;所述止动棘爪(6)大致呈L形,其长臂端具有止动齿,止动齿与棘轮的棘齿配合,其拐点处与棘爪支撑耳(27)铰接,其短臂端设有便于解除棘轮于止动棘爪(6)配合的圆环手柄;
第一连杆支撑耳(15)与第一连杆(17)一端铰接,第一连杆(17)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19)一端铰接,第二连杆(19)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杆(22)一端共同铰接有推杆(13),第三连杆(22)的另一端与长杠杆(4)的短臂端铰接,长杠杆(4)的拐点处与长杠杆支撑耳(25)铰接;长杠杆(4)的长臂端设有悬挂孔,悬挂孔内通过承重线(3)悬挂有砝码座(1),砝码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缨朱涛何留永杨杰沈永水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