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传动轴防尘罩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72265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45
一种汽车传动轴防尘罩散热结构,属于汽车零部件加工技术领域,该汽车传动轴防尘罩散热结构,包括发动机油底壳和导风装置,发动机油底壳的底部设置凹槽,凹槽上安装导风装置,导风装置和凹槽之间围成将冷却气流导流到防尘罩处的导流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传动轴防尘罩散热结构通过在发动机油底壳底部安装结构简单、成本低、结构强度高的导风装置,整体安装方便快捷,安装后结构稳定,可将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冷却气流导流到防尘罩处,增强了传动轴防尘罩周边的空气对流,有效降低了其表面的温度,解决了传动轴防尘罩的温度场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传动轴防尘罩散热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传动轴防尘罩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传动轴是汽车传动系中传递动力的重要部件,它的作用是与变速箱、驱动桥一起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车轮,使汽车产生驱动力。传动轴防尘罩是传动轴的重要组成部分,防尘罩主要作用就是防尘、防水、防止里面的润滑油变干,以保护轴承。当传动轴上的防尘罩破裂或损坏时,就会有灰尘进入和润滑脂泄漏,这会导致在汽车转弯时车轴关节发出撞击声。在整车性能开发过程中,传动轴防尘罩是整车可靠性设计要求极高的一个部件,也是整车温度场试验重点考察的对象。传动轴防尘罩表面温度不能过高,超出长期使用温度限值,防尘罩存在被烤焦风险,将影响轴承密封件及润滑脂的性能,从而影响轴承的使用寿命。为保证轴承旋转灵活,无异响,某款车型定义传动轴防尘罩温度限值为140℃,在CAE仿真中发现驱动轴防尘罩表面最高温度为148℃,超出材料温度设计限值,存在温度场风险。因此需要采取改进措施,来降低传动轴防尘罩表面温度。经过分析发现,传动轴防尘罩距离发动机三元催化器及排气管距离较近,接收到三元催化器及排气管的热辐射较大,同时由于发动机后方及防火墙之间空间狭小,对流换热较弱,是导致传动轴防尘罩温度过高的原因,但是增大防尘罩与排气间隙或增加防尘罩隔热罩的方案均不能达到设计要求。因此,如何设计一种结构简单、低成本的散热结构,来有效解决传动轴防尘罩的温度场问题是目前整车开发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传动轴防尘罩散热结构,主要解决了现有的传动轴防尘罩由于空间布置的问题,使其周围对流换热较弱,存在温度场风险的问题,目的在于,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安装方便的散热结构,可以增强传动轴防尘罩周围的对流换热,从而可以降低传动轴防尘罩表面的温度,满足温度场设计要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汽车传动轴防尘罩散热结构,包括发动机油底壳和导风装置,所述发动机油底壳的底部设置凹槽,所述凹槽上安装所述导风装置,所述导风装置和凹槽之间围成将冷却气流导流到所述防尘罩处的导流通道。进一步地,所述导风装置一体注塑成型,所述导风装置包括弧形导板及其两侧设置的挡风板,所述挡风板上设置有安装支耳并通过所述安装支耳与所述凹槽两侧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发动机油底壳包括相连通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的底壁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底壁的上方,所述第二腔室的底壁下端向下延伸与所述第一腔室的底壁连接,所述第二腔室的底壁与所述第一腔室的底壁之间形成所述凹槽。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挡风板分别卡接在所述凹槽的两侧,所述挡风板通过加强筋与所述安装支耳相连。进一步地,所述弧形导板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向内侧凸出的加筋条Ⅰ和多个与所述加筋条Ⅰ垂直的加筋条Ⅱ。进一步地,所述导风装置的入口处的挡风板上设置有便于将冷却气流引入的扩口段。进一步地,靠近所述第一腔室底壁一侧的挡风板外设置水平密封板,所述水平密封板与所述第一腔室的底壁密封接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利用传动轴防尘罩的安装位置位于发动机油底壳底部的后方,由于发动机油底壳底部设置有凹槽,在凹槽上安装导风装置,使导风装置和凹槽之间围成导流通道,可将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冷却气流导流到防尘罩处,增强了传动轴防尘罩周边的空气对流,降低了其表面的温度,解决了传动轴防尘罩的温度场问题。2、本技术提供的导风装置整体结构简单,可一体注塑成型,包括弧形导板和两侧的挡风板,挡风板卡接在所述凹槽的两侧,并通过挡风板上的安装支耳与发动机油底壳底部相连,安装方便快捷;而且弧形导板沿其长度方向设置加筋条Ⅰ和多个与加筋条Ⅰ垂直的加筋条Ⅱ,提高了整体的结构强度和使用寿命;导风装置的入口处的挡风板上设置扩口段,有利于冷却气流的引入,使进一步提高了空气对流的效果;而且在挡风板外设置与第一腔室的底壁密封接触的水平密封板,使安装后的结构更稳定,而且进一步防止了凹槽内沉积污物的问题。综上,该传动轴防尘罩散热结构通过在发动机油底壳底部安装结构简单、成本低、结构强度高的导风装置,整体安装方便快捷,安装后结构稳定,可将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冷却气流导流到防尘罩处,增强了传动轴防尘罩周边的空气对流,有效降低了其表面的温度,解决了传动轴防尘罩的温度场问题。附图说明下面对本技术说明书各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发动机油底壳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发动机油底壳与导风装置装配后的仰视图;图4为导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发动机油底壳,11.凹槽,12.第一腔室,13.第二腔室,2.导风装置,21.弧形导板,211.加筋条Ⅰ,212.加筋条Ⅱ,22.挡风板,221.扩口段,23.安装支耳,24.加强筋,25.水平密封板,3.导流通道,4.防尘罩。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技术具体的实施方案为: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传动轴防尘罩散热结构,包括发动机油底壳1和导风装置2,发动机油底壳1的底部后方设置传动轴,传动轴外套设防尘罩4,如图2所示,发动机油底壳1包括相连通的第一腔室12和第二腔室13,第二腔室13的底壁设置在第一腔室12底壁的上方,第二腔室13的底壁下端向下延伸与第一腔室12的底壁连接,第二腔室13的底壁与第一腔室12的底壁之间形成凹槽11,该凹槽11原来的作用是节省安装空间,而本方案巧妙利用了凹槽11的布置位置和形状,如图3所示,在凹槽11上安装导风装置2,导风装置2和凹槽11之间围成将冷却气流导流到防尘罩4处的导流通道3,可将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冷却气流导流到防尘罩4处,增强了传动轴防尘罩4周边的空气对流,降低了其表面的温度,解决了传动轴防尘罩的温度场问题。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其中的导风装置2一体注塑成型,该导风装置2包括弧形导板21及其两侧设置的挡风板22,挡风板22上设置有安装支耳23并通过安装支耳23与凹槽11两侧可拆卸连接,两个挡风板22分别卡接在凹槽11的两侧,挡风板22通过加强筋24与安装支耳23相连,使安装位置的结构更稳定,具体地,在凹槽11的两侧设置螺纹孔,将挡风板22卡接在凹槽11内后,将安装支耳23上的通孔与螺纹孔相对,然后将螺栓依次穿过通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传动轴防尘罩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油底壳(1)和导风装置(2),所述发动机油底壳(1)的底部设置凹槽(11),所述凹槽(11)上安装所述导风装置(2),所述导风装置(2)和凹槽(11)之间围成将冷却气流导流到所述防尘罩(4)处的导流通道(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传动轴防尘罩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油底壳(1)和导风装置(2),所述发动机油底壳(1)的底部设置凹槽(11),所述凹槽(11)上安装所述导风装置(2),所述导风装置(2)和凹槽(11)之间围成将冷却气流导流到所述防尘罩(4)处的导流通道(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传动轴防尘罩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装置(2)一体注塑成型,所述导风装置(2)包括弧形导板(21)及其两侧设置的挡风板(22),所述挡风板(22)上设置有安装支耳(23)并通过所述安装支耳(23)与所述凹槽(11)两侧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传动轴防尘罩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油底壳(1)包括相连通的第一腔室(12)和第二腔室(13),所述第二腔室(13)的底壁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12)底壁的上方,所述第二腔室(13)的底壁下端向下延伸与所述第一腔室(12)的底壁连接,所述第二腔室(1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吝理妮殷良艳万文杰付永宏叶坚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