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田晓萍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摩托车减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7208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摩托车减震结构,包括气囊筒和上安装套,上安装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外套筒,内轴杆底部固定安装有下安装套,上安装套和下安装套之间固定设置有弹簧,上安装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气囊筒,通过在气囊筒底部设置的第二旋钮、第一螺纹杆和第一活塞可以对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内部的液压油进行调节,第一螺纹杆带动第一活塞调节在第一油腔内部液压油的空间,当第一油腔内部的空间变大,液压油的往返的行程变长,因此减震器遇到颠簸时上下浮动较大,当第一油腔内内部的空间变小,液压油的往返行程变短,遇到颠簸路况时减震器上下浮动较小,实现调节减震器的软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摩托车减震结构
本技术属于摩托车减震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摩托车减震结构。
技术介绍
摩托车是由汽油机驱动,靠手把操纵前轮转向的两轮或三轮车,轻便灵活,行驶迅速,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时摩托车也可以作为竞速类体育器械。通常摩托车都会配备有减震器,因道路的凹凸不平会对摩托车造成冲击和震动,为了减小这种震动就需要使用减震器,以保证人员在行驶时的平稳性和舒适性,且有利于减小摩托车行驶时所受的损伤,延长摩托车的使用寿命。现有的减震器在调节减震器的软硬度方便不够便利,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摩托车减震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摩托车减震结构,包括气囊筒和上安装套,上安装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外套筒,外套筒的底部设置有内轴杆,内轴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活塞,外套筒套设在第二活塞的外部,内轴杆底部固定安装有下安装套,上安装套和下安装套之间固定设置有弹簧,上安装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气囊筒,气囊筒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油腔,气囊筒的底部贯穿设置有第一螺纹杆,第一螺纹杆的顶端且位于第一油腔内固定安装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底端且位于气囊筒的外部固定设置有第二旋钮,连接杆的内部开设有滑动槽,连接杆和上安装套的内部均开设有油孔,油孔与滑动槽互相贯通连接,油孔的两端分别与气囊筒和外套筒贯通连接,滑动槽的贯穿连接有第二螺纹杆,第二螺纹杆的一端且位于滑动槽的上方固定设置有第一旋钮,第二螺纹杆的底部且位于滑动槽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球体阀。进一步的,所述气囊筒的底部呈锥形凹槽设置,便于第二旋钮的安装。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的与上安装套设置为一体成型的构件,使整体装置结构更加稳固。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活塞在外套筒的内部滑动安装,并与外套筒内部构成第二油腔。进一步的,所述弹簧套设在外套筒和内轴杆的外部。进一步的,所述上安装套和下安装套均开设有安装孔,方便与车架安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新型摩托车减震结构,通过在气囊筒底部设置的第二旋钮、第一螺纹杆和第一活塞可以对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内部的液压油进行调节,第一螺纹杆带动第一活塞调节在第一油腔内部液压油的空间,实现调节液压油在第二油腔和第一油腔内部往复运动,当第一油腔内部的空间变大,液压油的往返的行程变长,因此减震器遇到颠簸时上下浮动较大,当第一油腔内内部的空间变小,液压油的往返行程变短,遇到颠簸路况时减震器上下浮动较小,实现调节减震器的软硬度,同时设置的第一旋钮带动第二螺纹杆,控制球体阀在滑动槽上下移动,球体阀控制液压油在油孔内部的流量大小,从而产生不同大小的阻力,使减震器产生不同的阻尼效果。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A处放大图。图中:1、气囊筒;2、连接杆;3、第一旋钮;4、安装孔;5、上安装套;6、滑动槽;7、弹簧;8、外套筒;9、内轴杆;10、下安装套;11、球体阀;12、第二旋钮;13、第一螺纹杆;14、第一活塞;15、第一油腔;16、油孔;17、第二油腔;18、第二活塞;19、第二螺纹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摩托车减震结构,包括气囊筒1和上安装套5,上安装套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外套筒8,外套筒8的底部设置有内轴杆9,内轴杆9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活塞18,外套筒8套设在第二活塞18的外部,内轴杆9底部固定安装有下安装套10,上安装套5和下安装套10之间固定设置有弹簧7,上安装套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连接杆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气囊筒1,气囊筒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油腔15,气囊筒1的底部贯穿设置有第一螺纹杆13,第一螺纹杆13的顶端且位于第一油腔15内固定安装有第一活塞14,所述第一螺纹杆13的底端且位于气囊筒1的外部固定设置有第二旋钮12,连接杆2的内部开设有滑动槽6,连接杆2和上安装套5的内部均开设有油孔16,油孔16与滑动槽6互相贯通连接,油孔16的两端分别与气囊筒1和外套筒8贯通连接,滑动槽6的贯穿连接有第二螺纹杆19,第二螺纹杆19的一端且位于滑动槽6的上方固定设置有第一旋钮3,第二螺纹杆19的底部且位于滑动槽6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球体阀11。如图1和图3所示,上安装套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外套筒8,外套筒8的底部设置有内轴杆9,内轴杆9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活塞18,外套筒8套设在第二活塞18的外部,第二活塞18在外套筒8的内部滑动安装,并与外套筒8内部构成第二油腔17,内轴杆9底部固定安装有下安装套10,上安装套5和下安装套10之间固定设置有弹簧7,弹簧7套设在外套筒8和内轴杆9的外部,上安装套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连接杆2的与上安装套5设置为一体成型的构件,使整体装置结构更加稳固,连接杆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气囊筒1,气囊筒1的底部呈锥形凹槽设置,便于第二旋钮12的安装,气囊筒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油腔15,气囊筒1的底部贯穿设置有第一螺纹杆13,第一螺纹杆13的顶端且位于第一油腔15内固定安装有第一活塞14,所述第一螺纹杆13的底端且位于气囊筒1的外部固定设置有第二旋钮12,连接杆2的内部开设有滑动槽6,连接杆2和上安装套5的内部均开设有油孔16,油孔16与滑动槽6互相贯通连接,油孔16的两端分别与气囊筒1和外套筒8贯通连接,滑动槽6的贯穿连接有第二螺纹杆19,第二螺纹杆19的一端且位于滑动槽6的上方固定设置有第一旋钮3,第二螺纹杆19的底部且位于滑动槽6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球体阀11,上安装套5和下安装套10均开设有安装孔4,方便与车架安装。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一种新型摩托车减震结构在使用时由上安装套5和下安装套10上设置的安装孔4与外部车架固定安装,当车辆骑行收到坑洼或凸起时,下安装套10受到向上的力,并带动内轴杆9和第二活塞18在第二油腔17上下活动,当第二活塞18上升时,第二活塞18推动第二油腔17内部的液压油,液压油受到压力后经过油孔16流经气囊筒1内部,当第二活塞18下降时,造成第二油腔17压力减小,使其气囊筒1内部的液压油经油孔16回流至第二油腔17,形成减震和缓冲,选转气囊筒1底部的第二旋钮12,使第一螺纹杆13带动第一活塞14在气囊筒1内部山下活动,当第一活塞14向下运动时增大气囊筒1内部空间,使液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摩托车减震结构,包括气囊筒(1)和上安装套(5),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安装套(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外套筒(8),所述外套筒(8)的底部设置有内轴杆(9),所述内轴杆(9)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活塞(18),所述外套筒(8)套设在第二活塞(18)的外部,所述内轴杆(9)底部固定安装有下安装套(10),所述上安装套(5)和下安装套(10)之间固定设置有弹簧(7),所述上安装套(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所述连接杆(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气囊筒(1),所述气囊筒(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油腔(15),所述气囊筒(1)的底部贯穿设置有第一螺纹杆(13),所述第一螺纹杆(13)的顶端且位于第一油腔(15)内固定安装有第一活塞(14),所述第一螺纹杆(13)的底端且位于气囊筒(1)的外部固定设置有第二旋钮(12),所述连接杆(2)的内部开设有滑动槽(6),所述连接杆(2)和上安装套(5)的内部均开设有油孔(16),所述油孔(16)与滑动槽(6)互相贯通连接,所述油孔(16)的两端分别与气囊筒(1)和外套筒(8)贯通连接,所述滑动槽(6)的贯穿连接有第二螺纹杆(19),所述第二螺纹杆(19)的一端且位于滑动槽(6)的上方固定设置有第一旋钮(3),所述第二螺纹杆(19)的底部且位于滑动槽(6)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球体阀(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摩托车减震结构,包括气囊筒(1)和上安装套(5),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安装套(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外套筒(8),所述外套筒(8)的底部设置有内轴杆(9),所述内轴杆(9)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活塞(18),所述外套筒(8)套设在第二活塞(18)的外部,所述内轴杆(9)底部固定安装有下安装套(10),所述上安装套(5)和下安装套(10)之间固定设置有弹簧(7),所述上安装套(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所述连接杆(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气囊筒(1),所述气囊筒(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油腔(15),所述气囊筒(1)的底部贯穿设置有第一螺纹杆(13),所述第一螺纹杆(13)的顶端且位于第一油腔(15)内固定安装有第一活塞(14),所述第一螺纹杆(13)的底端且位于气囊筒(1)的外部固定设置有第二旋钮(12),所述连接杆(2)的内部开设有滑动槽(6),所述连接杆(2)和上安装套(5)的内部均开设有油孔(16),所述油孔(16)与滑动槽(6)互相贯通连接,所述油孔(16)的两端分别与气囊筒(1)和外套筒(8)贯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晓萍
申请(专利权)人:田晓萍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