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克负泵及气液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71800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克负泵及气液分离装置,涉及一种气液分离技术。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液位变化较大,泵一直频繁启停的问题。本克负泵,包括泵腔、泵入口、泵出口,所述泵入口上方连通有平衡气管道,平衡气管道用于连通泵腔与气液分离装置,所述的克负泵通过泵入口法兰与气液分离罐底部的排水口法兰相连接,克负泵上设有平衡气接口,气液分离罐上设有平衡法兰,平衡气接口与平衡法兰之间连接平衡气管道。所述的克负泵设计新颖、构思合理,泵腔内的气体与分离罐相连通,有效平衡压力,并通过蜗壳倒灌设计,使蜗壳及泵腔内充满液体能顺利地由叶轮泵出蜗壳外,半开式、长流道圆柱叶片的设计,抗气蚀性能强,符合克负泵低比转速的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克负泵及气液分离装置
本技术属于气液分离
,具体涉及一种真空系统用的克负泵及气液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克负泵是一种能使气液混合物在负压容器内正常排出的设备,应用于造纸工艺时,真空泵尤其是透平真空泵,需要将液体从气液混合物中充分分离,气由透平真空泵抽走,水则由气液分离装置底部的克负泵抽走,克负泵排出的白水经回收可循环利用。现有技术的克负泵,在分离装置工作过程中液位变化较大,泵一直频繁启停,皮带轮易损坏,皮带更换频繁,维护成本较高,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克负泵及气液分离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克负泵的频繁启停。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克负泵,包括泵腔、泵入口、泵出口,所述泵入口上方连通有平衡气管道,平衡气管道用于连通泵腔与气液分离装置。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克负泵的泵入口与所述克负泵的蜗壳进液口垂直连通。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叶轮为半开式、长流道圆柱叶片。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平衡气管道中设有阀门。一种应用上述克负泵的气液分离装置,包括连接配合的气液分离罐(1)、平衡气管道(2)和克负泵(3),其特征在于,所述克负泵(3)泵入口与所述气液分离罐(1)排水口连通,所述平衡气管道(2)与所述气液分离罐(1)的液面上部连通。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泵腔低于所述气液分离罐(1)的排水口。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克负泵通过泵入口法兰与气液分离罐底部的排水口法兰相连接,克负泵上设有平衡气接口,气液分离罐上设有平衡法兰,平衡气接口与平衡法兰之间连接平衡气管道。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克负泵为立式结构,电动机位于克负泵顶部,且叶轮及泵出口均低于泵入口法兰管壁的最低点。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平衡气接口高于泵入口法兰管壁的最高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主题名称具有以下优点:本克负泵及气液分离装置设计新颖、构思合理,泵腔内的气体与分离罐相连通,有效平衡压力,并通过蜗壳倒灌设计,使蜗壳及泵腔内充满液体能顺利地由叶轮泵出蜗壳外,半开式、长流道圆柱叶片的设计,抗气蚀性能强,符合克负泵低比转速的特性,能最大限度地将机械能转化液体动能和势能,并能更好地适应频繁启停的使用环境。附图说明在附图(其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中,相似的附图标记可在不同的视图中描述相似的部件。具有不同字母后缀的相似附图标记可表示相似部件的不同示例。附图以示例而非限制的方式大体示出了本文中所讨论的各个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所有的定向参考(例如,上方、下方、向上、上、向下、下、顶部、底部、左、右、垂直、水平等)描述性地用于附图以有助于读者理解,且不表示(例如,对位置、方位或用途等)对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的限制。另外,术语“基本上”可以是指条件、量、值或尺寸等的轻微不精确或轻微偏差,其中的一些在制造偏差或容限范围内。图1为本技术示意图;图2为叶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气液分离罐、1a-罐进口、1b-罐出口、1c-排水口法兰、1d-平衡法兰、2-平衡气管道、3-克负泵、3a-泵入口法兰、3b-平衡气接口、3c-叶轮、3d-泵出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以下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权利要求书所涉及的专利技术。此外,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特征的所有组合未必是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所必须的。实施例一如图1、图2所示为一种克负泵应用于气液分离罐上,包括连接配合的气液分离罐1、平衡气管道2和克负泵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克负泵3通过泵入口法兰3a与气液分离罐1底部的排水口法兰1c相连接,克负泵3上设有平衡气接口3b,气液分离罐1上设有平衡法兰1d,平衡气接口3b与平衡法兰1d之间连接设置平衡气管道2。造纸工艺中,湿部等真空点过来的气液混合物,经气液分离罐1内部的螺旋分离装置将气液分离,气体由真空泵抽走,液体则由克负泵排走,排出的液体经回收可循环利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克负泵3为立式结构,电动机位于克负泵3顶部,泵的占地安装面积比卧式泵小许多。叶轮3c及泵出口3d均低于泵入口法兰3a管壁的最低点,真空系统工作时,气液分离罐1分离出来的液体由底部倒灌至克负泵3,克负泵3的蜗壳及泵腔内充满液体,由叶轮3c顺利地输送至泵外。上述实施例中,叶轮3c为半开式、长流道圆柱叶片,与普通离心泵叶轮相比,抗气蚀性能更加优越,满足真空系统的使用要求,同时也符合克负泵3的低比转速特性,能最大限度地将机械能转化液体动能和势能,并能更好地适应气液分离罐1底部液位变化引起克负泵3频繁启停的使用环境。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克负泵3设有平衡气接口3b,平衡气接口3b高于泵入口法兰3a管壁的最高点,在泵吸入腔开平衡孔,通过管线与气液分离罐1相连通,平衡气接口3b位于泵入口法兰3a与轴封之间,真空系统工作时,气液分离罐1内形成真空,由于气液分离罐1分离出来的物质不可能达到100%的液体,泵腔内会存在少量气体,这部分气体运动至平衡气管道2由气液分离罐1排走,自动防止了气缚现象的发生,这种设计可使克负泵3能在不灌水及任何液位的条件下均可正常启动、正常运行,实现良好的吸入性能,节省真空泵消耗于排水动力,延长真空泵的使用寿命,减少环境污染,选用本专利产品即可满足水和气分别排除的要求。上述实施例中,平衡气管道2中设有阀门,在克负泵3开机后能长时间运行的工况下可以关闭阀门,也能为设备检修提供便利条件。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一些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技术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技术精神相违背的。说明书及附图中所示的装置及方法中的动作、步骤等执行顺序,只要没有特别明示顺序的限定,只要前面处理的输出并不用在后面的处理中,则可以任意顺序实现。为描述方便起见而使用“首先”、“接着”等的说明,并不意味着必须依照这样的顺序实施。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克负泵,包括泵腔、泵入口、泵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入口上方连通有平衡气管道(2),平衡气管道用于连通泵腔与气液分离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克负泵,包括泵腔、泵入口、泵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入口上方连通有平衡气管道(2),平衡气管道用于连通泵腔与气液分离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克负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克负泵的泵入口与所述克负泵的蜗壳进液口垂直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克负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克负泵的叶轮(3c)为半开式、长流道圆柱叶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克负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衡气管道(2)中设有阀门。


5.一种应用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克负泵的气液分离装置,包括连接配合的气液分离罐(1)、平衡气管道(2)和克负泵(3),其特征在于,所述克负泵(3)泵入口与所述气液分离罐(1)排水口连通,所述平衡气管道(2)与所述气液分离罐(1)的液面上部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月仙
申请(专利权)人:振欣透平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