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智能防水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7139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隧道智能防水板,将监测传感器与防水板进行集成,实现防水和监测一体化,解决监测传感器布设麻烦、存活率低的问题。一种隧道智能防水板,包括防水板基板,防水板基板一侧或两侧设有多个凹槽,凹槽包括监测传感器嵌入部和保护膜嵌入部,监测传感器嵌入部内嵌装有监测传感器,保护膜嵌入部嵌装有保护膜,监测传感器嵌入部宽度小于保护膜嵌入部宽度,且保护膜嵌入部靠近防水基板与隧道初期支护贴合的一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隧道智能防水板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水板,具体涉及一种隧道智能防水板,属于隧道与地下工程

技术介绍
目前山岭隧道大多采用复合式衬砌,其组成包括初期支护、防水板和二次衬砌,其中二次衬砌是主要承载结构,对隧道安全和耐久至关重要。为了保证二次衬砌的质量,混凝土浇筑时必须左右对称和前后均衡的连续浇筑,并保证混凝土浇筑密实,使二次衬砌与防水层、防水层与初期支护密贴。由于受到监测技术的限制,长期以来无法对衬砌混凝土的浇筑过程进行监测,导致二次衬砌质量通病问题较为突出。为了解决衬砌混凝土过程的主动监测问题,近年来工程领域专利技术了一些监测方法与传感器,如“一种隧道二次衬砌浇筑监测系统”(专利号:201720794259.7)、“一种光电压密传感器证书”(专利号:201820332143.6)、“一种分布式电触压密传感器”(专利号:201821821884.7)分别提供了挤压排水、光电导通、电触导通等方法的混凝土浇筑监测传感器。通过在隧道防水板上粘贴上述传感器,可以监测衬砌混凝土的浇筑进度和密实度,提高二次衬砌浇筑质量。采用上述方法的不足在于,监测传感器是在施工现场采用胶带等辅材粘贴在防水板上,施工麻烦,且难以保证粘贴的牢固性,影响监测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了一种隧道智能防水板,将监测传感器与防水板进行集成,实现防水和监测一体化,解决监测传感器布设麻烦、存活率低的问题。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隧道智能防水板,包括防水板基板,防水板基板一侧或两侧设有多个凹槽,凹槽包括监测传感器嵌入部和保护膜嵌入部,监测传感器嵌入部内嵌装有监测传感器,保护膜嵌入部嵌装有保护膜,监测传感器嵌入部宽度小于保护膜嵌入部宽度,且保护膜嵌入部靠近防水板基板与隧道初期支护贴合的一侧。上述隧道智能防水板基础上,凹槽为台阶形,监测传感器嵌入部宽度窄,深度为1-2mm,用于嵌入监测传感器,保护膜嵌入部台阶宽,深度0.2~0.5mm,用于粘贴保护监测传感器的保护膜。上述隧道智能防水板基础上,保护膜粘贴后与周围防水板基板齐平。上述隧道智能防水板基础上,监测传感器为带状的光电压密传感器或电触压密传感器,上面分布有一系列监测点,监测传感器沿防水板纵向直线布设一条或多条,或者呈S形布设一条。上述隧道智能防水板基础上,保护膜采用PVC、EVA、聚乙烯或无纺布制成。上述隧道智能防水板基础上,防水板基板采用PVC或EVA材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隧道智能防水板安装于隧道初期支护表面,当二次衬砌混凝土浇筑时,流态混凝土挤压保护膜和监测传感器,测试设备可以感知不同位置的挤压状态,从而判别相应位置衬砌混凝土是否已经浇筑和密实,从而实现对衬砌混凝土进度和密实情况的监测。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隧道智能防水板在既有防水功能的基础上,具有感知衬砌混凝土浇筑情况的功能,而且这种感知是面状分布的,从而可以避免在施工现场粘贴监测传感器带来的不便和不可靠,易于保证监测效果。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为一种隧道智能防水板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单侧设有监测传感器的隧道智能防水板示意图。图3为双侧设有监测传感器的隧道智能防水板示意图。图4为纵向S形布设传感器的隧道智能防水板示意图。图5为单侧设有监测传感器的隧道智能防水板应用示意图。图6为双侧设有监测传感器的隧道智能防水板应用示意图。图中标号:1-防水板基板,2-监测传感器,2-1-监测点,3-保护膜,4-初期支护,5-初期支护侧的空洞,6-二次衬砌,7-二次衬砌侧的空洞。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见图1、图2及图3,一种隧道智能防水板,包括防水板基板1,防水板基板1一侧或两侧设有多个凹槽,凹槽包括监测传感器嵌入部和保护膜嵌入部,监测传感器嵌入部内嵌装有监测传感器2,保护膜嵌入部嵌装有保护膜3,监测传感器嵌入部宽度小于保护膜嵌入部宽度,且保护膜嵌入部靠近防水板基板1与隧道初期支护4贴合的一侧。本实施例中,凹槽为台阶形,监测传感器嵌入部宽度窄,深度为1-2mm,用于嵌入监测传感器2,保护膜嵌入部台阶宽,深度0.2~0.5mm,用于粘贴保护监测传感器的保护膜3。保护膜粘贴后与周围防水板基板齐平。本实施例中,监测传感器2为带状的光电压密传感器或电触压密传感器,上面分布有一系列监测点2-1,监测传感器沿防水板纵向直线布设一条或多条,也可以如图4沿防水板基板1呈S形布设一条。本实施例中,防水板基板1采用PVC或EVA材质,保护膜采用PVC、EVA、聚乙烯或无纺布制成用于覆盖和保护监测传感器2。参见图5,采用单侧嵌入监测传感器2的隧道智能防水板时,如果防水板基板1与监测传感器2所在一侧的初期支护4混凝土密贴时,监测传感器2显示密贴信号,如果不能密贴而存在初期支护侧的空洞5,监测传感器2显示脱空信号。参见图6,采用双侧嵌入监测传感器2的隧道智能防水板时,如果防水板基板1与初期支护4之间不能密贴,则形成初期支护侧的空洞5,如果防水板基板1与二次衬砌6之间不能密贴,则形成二次衬砌侧的空洞7,均可以在相应位置的监测传感器2上显示脱空信号。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监测传感器2一旦被混凝土覆盖、挤压,也能产生密贴型号,由此可以反映相应位置的混凝土是否已经浇筑,进而监控混凝土浇筑的进度。综上,采用隧道智能防水板,可以直接监控混凝土的浇筑进度和密实度,为控制混凝土浇筑质量提供指导。由于监测传感器集成在防水板基板上,施工时不需要专门铺设,并受到保护膜的保护,提高了监测传感器的存活率和可靠性。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智能防水板,包括防水板基板(1),其特征在于:防水板基板(1)一侧或两侧设有多个凹槽,凹槽包括监测传感器嵌入部和保护膜嵌入部,监测传感器嵌入部内嵌装有监测传感器(2),保护膜嵌入部嵌装有保护膜(3),监测传感器嵌入部宽度小于保护膜嵌入部宽度,且保护膜嵌入部靠近防水板基板(1)与隧道初期支护(4)贴合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智能防水板,包括防水板基板(1),其特征在于:防水板基板(1)一侧或两侧设有多个凹槽,凹槽包括监测传感器嵌入部和保护膜嵌入部,监测传感器嵌入部内嵌装有监测传感器(2),保护膜嵌入部嵌装有保护膜(3),监测传感器嵌入部宽度小于保护膜嵌入部宽度,且保护膜嵌入部靠近防水板基板(1)与隧道初期支护(4)贴合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智能防水板,其特征在于:凹槽为台阶形,监测传感器嵌入部宽度窄,深度为1-2mm,用于嵌入监测传感器(2),保护膜嵌入部台阶宽,深度0.2~0.5mm,用于粘贴保护监测传感器的保护膜(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迟作强伍毅敏梁广山王树照徐以骞黄帅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中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