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砂管柱及防砂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87129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砂管柱及防砂系统,该防砂管柱用于设置在套管内,至少包括上防砂装置和下防砂装置,下防砂装置靠近套管的底端,上防砂装置位于下防砂装置的上方;上防砂装置和下防砂装置相互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砂管柱和防砂系统,通过设置上防砂装置和下防砂装置,当油液依次通过下防砂装置和上防砂装置时,油液中的砂砾沉入沉砂管中,从而起到防砂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砂管柱及防砂系统
本技术涉及石油开采
,尤其涉及一种防砂管柱及防砂系统。
技术介绍
在油气井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压差过大、砂岩油气层岩石胶结疏松等原因,地层砂会随着油液流入井筒,堵塞油气通道,造成油气井停产,这种现象被称为出砂。在石油工业中,油、气井出砂是个普遍性问题。如果砂害得不到治理,油、气井出砂会越来越严重,导致出砂油、气井不能有效地开发。出砂的危害主要有:使地面和井下设备严重磨蚀,甚至造成砂卡;冲砂检泵、地面清罐等维修工作量剧增;砂埋油层或井筒砂堵会造成油井停产;出砂严重时还会引起井壁甚至油层坍塌而损坏套管甚至造成油井报废等等。这些危害既提高了原油的生产成本,又加大了油田的开采难度。因此,如何在采油过程中防止油井出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防砂管柱及防砂系统,通过在管柱中设置多个防砂装置,解决了防止油井出砂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防砂管柱,用于设置在套管内,至少包括上防砂装置和下防砂装置,所述下防砂装置靠近所述套管的底端,所述上防砂装置位于所述下防砂装置的上方;所述下防砂装置包括:下沉砂管、下封隔器和下防砂管,所述下防砂管穿设在所述下封隔器上,所述下沉砂管套设在所述下防砂管外且与所述下防砂管相连通,所述下沉砂管靠近所述下封隔器的侧壁上开设多个下沉砂孔;所述上防砂装置包括:上沉砂管、上封隔器和上防砂管,所述上防砂管穿设在所述上封隔器上,所述上沉砂管套设在所述上防砂管外且与所述上防砂管相连通,所述上沉砂管靠近所述上封隔器的侧壁上开设多个上沉砂孔;且所述下防砂管与所述上沉砂管之间设置第一油管且所述第一油管与所述下防砂管和所述上沉砂管相连通,所述上防砂管远离所述上沉砂管的一端连接第二油管。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砂管柱,通过设置上防砂装置和下防砂装置,当油液依次通过下防砂装置和上防砂装置时,油液中的砂砾沉入沉砂管中,从而起到防砂的作用。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位于所述上防砂装置和所述下防砂装置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防砂装置,每个所述中间防砂装置包括:中间沉砂管、中间封隔器和中间防砂管,所述中间防砂管穿设在所述中间封隔器上,所述中间沉砂管套设在所述中间防砂管外且与所述中间防砂管相连通,所述中间沉砂管靠近所述中间封隔器的侧壁上开设多个中间沉砂孔;且所述中间沉砂管靠近所述中间封隔器的侧壁上开设中间沉砂孔;且靠近所述下防砂管的所述中间沉砂管通过所述第一油管与所述下防砂管连通,靠近所述上防砂管的所述中间防砂管与所述上沉砂管之间设置第三油管,所述第三油管将所述中间防砂管与所述上沉砂管连通。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间防砂装置的数量为多个,且相邻两个所述中间防砂装置之间设置第四油管,所述第四油管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中间防砂装置中的所述中间沉砂管相连通,所述第四油管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中间防砂装置中的所述中间防砂管相连通。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至少两个丢手接头,其中一个所述丢手接头用于将所述下防砂管和所述第一油管相连,另一个所述丢手接头用于将所述上防砂管与所述第二油管相连。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下防砂装置下方的筛管,所述筛管悬挂连接在所述套管的底端。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沉砂孔的孔径、所述中间沉砂孔的孔径和所述上沉砂孔的孔径自下而上逐渐减小。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油管顶端伸入所述上沉砂管或所述中间沉砂管内,且所述第一油管的顶端在竖向上高于所述上沉砂管或所述中间沉砂管的内底面;或者,所述第三油管的顶端伸入所述上沉砂管内,且所述第三油管的顶端在竖向上高于所述上沉砂管的内底面。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至少一个过滤网,所述至少一个过滤网设在所述下防砂管、所述上防砂管和所述中间防砂管中的至少一个的底端上。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防砂管、所述下防砂管和所述中间防砂管的底端为圆台形结构。本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防砂系统,包括:套管和位于所述套管内的上述防砂管柱。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或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防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防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防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防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防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套管;2-下防砂装置;21-下沉砂管;211-下沉砂孔;22-下防砂管;23-下封隔器;3-上防砂装置;31-上沉砂管;311-上沉砂孔;32-上防砂管;33-上封隔器;4-中间防砂装置;41-中间沉砂管;411-中间沉砂孔;42-中间防砂管;43-中间封隔器;51-第一油管;52-第二油管;53-第三油管;54-第四油管;6-射孔;7-丢手接头;8-筛管;9-过滤网。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参考附图并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描述本技术。实施例一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砂管柱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防砂管柱,用于设置在套管1内,至少包括上防砂装置3和下防砂装置2,下防砂装置2靠近套管1的底端,上防砂装置3位于下防砂装置2的上方,其中,下防砂装置2包括下沉砂管21、下防砂管22和下封隔器23,下防砂管22穿设在下封隔器23上,即下封隔器23位于下防砂管22和套管1之间,下封隔器23坐封时,其内表面与下防砂管22贴紧,外表面与套管1贴紧,这样下封隔器23即将其上下的空间隔开;下沉砂管21套设在下防砂管22外且与下防砂管22相连通,下沉砂管21靠近下封隔器23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下沉砂孔211,用于阻挡油液中的砂砾,当油液从下沉砂孔211中通过时,直径大于下沉砂孔211的砂砾将被阻挡在下沉砂管21外。上防砂装置3包括上沉砂管31、上防砂管32和上封隔器33,上防砂管32穿设在上封隔器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砂管柱,用于设置在套管内,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上防砂装置和下防砂装置,所述下防砂装置靠近所述套管的底端,所述上防砂装置位于所述下防砂装置的上方;/n所述下防砂装置包括:下沉砂管、下封隔器和下防砂管,所述下防砂管穿设在所述下封隔器上,所述下沉砂管套设在所述下防砂管外且与所述下防砂管相连通,所述下沉砂管靠近所述下封隔器的侧壁上开设多个下沉砂孔;/n所述上防砂装置包括:上沉砂管、上封隔器和上防砂管,所述上防砂管穿设在所述上封隔器上,所述上沉砂管套设在所述上防砂管外且与所述上防砂管相连通,所述上沉砂管靠近所述上封隔器的侧壁上开设多个上沉砂孔;/n且所述下防砂管与所述上沉砂管之间设置第一油管且所述第一油管与所述下防砂管和所述上沉砂管相连通,所述上防砂管远离所述上沉砂管的一端连接第二油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砂管柱,用于设置在套管内,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上防砂装置和下防砂装置,所述下防砂装置靠近所述套管的底端,所述上防砂装置位于所述下防砂装置的上方;
所述下防砂装置包括:下沉砂管、下封隔器和下防砂管,所述下防砂管穿设在所述下封隔器上,所述下沉砂管套设在所述下防砂管外且与所述下防砂管相连通,所述下沉砂管靠近所述下封隔器的侧壁上开设多个下沉砂孔;
所述上防砂装置包括:上沉砂管、上封隔器和上防砂管,所述上防砂管穿设在所述上封隔器上,所述上沉砂管套设在所述上防砂管外且与所述上防砂管相连通,所述上沉砂管靠近所述上封隔器的侧壁上开设多个上沉砂孔;
且所述下防砂管与所述上沉砂管之间设置第一油管且所述第一油管与所述下防砂管和所述上沉砂管相连通,所述上防砂管远离所述上沉砂管的一端连接第二油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砂管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上防砂装置和所述下防砂装置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防砂装置,每个所述中间防砂装置包括:中间沉砂管、中间封隔器和中间防砂管,所述中间防砂管穿设在所述中间封隔器上,所述中间沉砂管套设在所述中间防砂管外且与所述中间防砂管相连通,所述中间沉砂管靠近所述中间封隔器的侧壁上开设多个中间沉砂孔;
且所述中间沉砂管靠近所述中间封隔器的侧壁上开设中间沉砂孔;
且靠近所述下防砂管的所述中间沉砂管通过所述第一油管与所述下防砂管连通,靠近所述上防砂管的所述中间防砂管与所述上沉砂管之间设置第三油管,所述第三油管将所述中间防砂管与所述上沉砂管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砂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防砂装置的数量为多个,且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明杨勇胥志雄孔伟周理志崔小虎孟祥娟史鸿祥李洪李刚胡登强柴雄孙红海程开河罗慎超王红标郭勇丁洪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