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箱设备支撑装置及含该装置的墙体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7001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箱设备支撑装置及含该装置的墙体,涉及建筑工程中强弱电箱安装技术领域。针对传统开槽补槽工艺实施墙体砌筑及电箱设备安装存在步骤繁琐、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它包括至少一根横向设置于强电箱底部的连接钢筋,连接钢筋的一端植入待浇筑墙体一侧的侧墙,其另一端依次与强电箱的多根竖向设置的连接钢筋拉结,利用连接钢筋作为强电箱和弱电箱的连接管线的支撑构件,并将强弱电箱的承重间接传递至侧墙,利用已有墙体完成强弱电箱的稳定支撑,能够避免后续墙体整体浇筑施工过程中上述构件发生位移,从而保证墙体的浇筑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箱设备支撑装置及含该装置的墙体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中强弱电箱及线槽线盒的安装
,特别涉及电箱设备支撑装置及含该装置的墙体。
技术介绍
目前,建筑工程施工的现场质量管控工作不仅需要接受更多严格的地方标准,同时还要承受来自业主的制约,对于墙体砌筑工程中“一墙多电箱多线盒”的工况,传统施工工艺需经过定位放线→机械开槽→人工开槽→线盒固定→配管固定→一次补槽→二次补槽→修补挂网等八道工序,尤其是在厚度较薄的墙体内镶嵌多个电箱及线管的情况,墙体因频繁开槽、补槽易引起质量通病,如墙体开凿穿透、断砖裂缝、安装偏位等。因此,如何合理规避墙体砌筑及电箱设备安装工程中“老大难”的质量通病问题,做到“优质、文明、高速、低耗”施工将成为工程技术人员需要不断探索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采用传统开槽补槽工艺实施墙体砌筑及电箱设备安装存在步骤繁琐、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箱设备支撑装置及含该装置的墙体,采用电箱预埋安装定位→安装电箱设备支撑装置→墙体封模整体浇筑的整浇工艺取代传统开槽补槽工艺,确保墙体的整体稳定性。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箱设备支撑装置,所述电箱设备包括强电箱和弱电箱,所述强电箱和所述弱电箱均设置于同一面待浇筑墙体,它包括:至少一根横向设置于所述强电箱底部的连接钢筋,所述连接钢筋的一端植入与待浇筑墙体连接的侧墙,所述连接钢筋另一端依次与所述强电箱的竖向设置的连接管线拉结连接。本技术的电箱设备支撑装置,包括至少一根横向设置于强电箱底部的连接钢筋,连接钢筋的一端植入待浇筑墙体一侧的侧墙,其另一端依次与强电箱的多根竖向设置的连接钢筋拉结,利用连接钢筋作为强电箱和弱电箱的连接管线的支撑构件,并将强弱电箱的承重间接传递至侧墙,巧妙利用已有墙体完成强弱电箱的稳定支撑,能够避免后续墙体整体浇筑施工过程中上述构件发生位移,从而保证墙体的浇筑质量,该电箱设备支撑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取材。优选的,它还包括多个支撑杆件,所述支撑杆件分别紧贴设置于强电箱和弱电箱的底部,且所述支撑杆件与待浇筑墙体一侧的模板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撑杆件与所述模板之间为螺栓连接。优选的,所述强电箱的连接管线与所述连接钢筋之间通过钢丝绑扎连接固定。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含有电箱设备支撑装置的墙体,它包括:钢筋混凝土墙体主体,埋设于所述钢筋混凝土墙体主体内的强电箱和弱电箱,所述强电箱和所述弱电箱上、下且错开设置,分别连接于所述强电箱、所述弱电箱的顶部和底部的多个连接管线,以及横向设置于所述强电箱底部的至少一根连接钢筋,所述连接钢筋的一端植入所述钢筋混凝土墙体主体一侧的侧墙内,所述连接钢筋另一端依次与所述强电箱的竖向设置的连接管线拉结连接,所述连接管线及所述连接钢筋均埋设于所述钢筋混凝土墙体主体内。本技术的含有电箱设备支撑装置的墙体,包括钢筋混凝土墙体主体,埋设于其内的强弱电箱,分别连接于强弱电箱顶部和底部的多个连接管线,以及横向设置于强电箱底部且一端植入侧墙的连接钢筋,多个连接管线依次与连接钢筋拉结,使得强弱电箱通过连接钢筋与已有侧墙连接,利用已有侧墙实现强弱电箱的稳定支撑,避免混凝土浇筑时各构件发生位移;混凝土整体浇筑完成后,强弱电箱及连接管线均能够按照设计位置埋设于钢筋混凝土墙体主体内,避免传统开槽补槽施工对墙体的破坏,从而保证墙体的整体稳定性。优选的,它还包括多个支撑杆件,所述支撑杆件分别紧贴设置于所述强电箱和所述弱电箱的底部,且所述支撑杆件与待浇筑墙体一侧的模板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含有电箱设备支撑装置的墙体的整体浇筑方法一实施例中电箱设备支撑装置的布置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含有电箱设备支撑装置的墙体的整体浇筑方法一实施例中电箱设备支撑装置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电箱设备支撑装置一实施例中强电箱的竖向管线与连接钢筋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含有电箱设备支撑装置的墙体的整体浇筑方法一实施例中墙体封模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如下:侧墙1;模板2;连接管线3;连接钢筋4;支撑杆件5;固定杆件6。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述的“上”、“下”与附图的上、下的方向一致,但这不能成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电箱设备包括强电箱和弱电箱,强电箱和弱电箱均安装于同一面待浇筑墙体,且具有密集的连接管线3,与待浇筑墙体连接的侧墙1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下面结合图1至图4说明本技术的电箱设备支撑装置,它包括:至少一根横向设置于强电箱底部的连接钢筋4,连接钢筋4的一端植入与待浇筑墙体连接的侧墙1,连接钢筋4另一端的伸出长度需确保能够依次与强电箱的竖向设置的连接管线3有效拉结;本实施例中的连接管线3为pvc管线,并安装两根Φ8的连接钢筋4。本技术的电箱设备支撑装置,包括至少一根横向设置于强电箱底部的连接钢筋4,连接钢筋4的一端植入待浇筑墙体一侧的侧墙1,其另一端依次与强电箱的多根竖向设置的连接钢筋4拉结,利用连接钢筋4作为强电箱和弱电箱的连接管线3的支撑构件,并将强弱电箱的承重间接传递至侧墙1,巧妙利用已有墙体完成强弱电箱的稳定支撑,能够避免后续墙体整体浇筑施工过程中上述构件发生位移,从而保证墙体的浇筑质量,该电箱设备支撑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取材。请继续参考图1,对于体积较大、自重较大的强电箱和弱电箱而言,上述电箱设备支撑装置还包括多个支撑杆件5,在待浇筑墙体一侧模板2的强电箱和弱电箱所在位置分别开设洞口,强电箱和弱电箱嵌设于洞口后,支撑杆件5分别紧贴设置于强电箱和弱电箱的底部,且支撑杆件5与待浇筑墙体一侧的模板2连接;由支撑杆件5作为强电箱和弱电箱的竖向支撑,能够确保电箱设备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待浇筑墙体的模板2采用胶合木模板2,支撑杆件5采用木方制成,使得支撑杆件5能够与木模板2螺栓连接,拆装方便,有利于构件反复利用,当然,模板2和支撑杆件5也可采用钢材制成并螺栓连接,均可实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上述强电箱的连接管线3与连接钢筋4之间通过钢丝绑扎连接固定,钢丝易于取材,拆装方便。实施例2结合图1至图4说明本技术的含有电箱设备支撑装置的墙体,它包括:钢筋混凝土墙体主体,埋设于钢筋混凝土墙体主体内的强电箱和弱电箱,强电箱和弱电箱上、下且错开设置,分别连接于强电箱、弱电箱的顶部和底部的多个连接管线3,以及横向设置于强电箱底部的至少一根连接钢筋4,连接钢筋4的一端植入钢筋混凝土墙体主体一侧的侧墙1内,连接钢筋4另一端的伸出长度需确保能够依次与强电箱的竖向设置的连接管线3有效拉结,连接管线3及连接钢筋4均埋设于钢筋混凝土墙体主体内。本技术的含有电箱设备支撑装置的墙体,包括钢筋混凝土墙体主体,埋设于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箱设备支撑装置,所述电箱设备包括强电箱和弱电箱,所述强电箱和所述弱电箱均设置于同一面待浇筑墙体,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至少一根横向设置于所述强电箱底部的连接钢筋,所述连接钢筋的一端植入与待浇筑墙体连接的侧墙,所述连接钢筋另一端依次与所述强电箱的竖向设置的连接管线拉结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箱设备支撑装置,所述电箱设备包括强电箱和弱电箱,所述强电箱和所述弱电箱均设置于同一面待浇筑墙体,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至少一根横向设置于所述强电箱底部的连接钢筋,所述连接钢筋的一端植入与待浇筑墙体连接的侧墙,所述连接钢筋另一端依次与所述强电箱的竖向设置的连接管线拉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箱设备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多个支撑杆件,所述支撑杆件分别紧贴设置于强电箱和弱电箱的底部,且所述支撑杆件与待浇筑墙体一侧的模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箱设备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件与所述模板之间为螺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箱设备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强电箱的连接管线与所述连接钢筋之间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人杰胡越刘锐吴炜程张浩邵俊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