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侯广明专利>正文

一种非幕墙体系的建筑外围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7001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非幕墙体系的建筑外围护结构,建筑围护墙体中设有固定的透明采光窗体和可开合的非透明通风墙体,透明采光窗体由至少两层透明材料构成,各层透明材料之间形成空腔结构,非透明通风墙体包括外框以及设于其内部与其活动连接的墙扇,非透明通风墙体由导热系数小于0.20W/m.K的保温材料构成,透明采光窗体与非透明通风墙体之间相邻或被建筑围护墙体间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使用便捷,方便维护,在不大幅增加制造成本的前提下,显著提升了整体结构的热工性能,增强了保温隔热效果,同时进一步改善了窗体的采景采光效果,为实现其围护、采光采景、通风换气以及保温隔热性能的低成本优化提供了方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幕墙体系的建筑外围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非幕墙体系的建筑外围护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绿色节能的基本国策逐渐深入,建筑的节能要求越来越高。现阶段,建筑能耗约50%是由建筑的外围护结构散热产生的,尤其是建筑外窗,它是建筑节能的薄弱点,现在使用的建筑外窗,即使将它的传热系数降低到1W/m2.K都需要付出较大的代价,若想进一步提升外窗的热工性能那就更加困难了。现有设计的思路固化,仅针对外窗本体进行改进,缺少对外围护结构整体进行重新设计的方法或思路。从传统的非幕墙体系的建筑外围护结构的构件分工来看,建筑外窗承担的功能太多,技术方向相异,其中:保温、采光、通风换气均由窗户完成,作法是在窗户上设置至少一个开启扇,用于通风换气和人员维护外部设备的需要,同时该开启扇作为窗户的一部分还要兼具、保温、采光要求,以及窗户外观和平面的一致性要求,这种作法几乎世界范围内千篇一律,形成的惯性思维是窗户必须同时具有保温、采光和通风功能。而开启窗由于开启操作需要,不能过于厚重,同时因为密封、防雨需要开启扇都是嵌装在窗框内,并要求缝隙要尽量小,而窗扇的启闭轨迹是绕铰链的弧形,因此嵌装和缝隙小的要求也限制了窗扇的厚度要尽量薄。由此导致窗体厚度偏薄,而透明材料热工性能通常较差,而外窗的制作也要满足利于开启的轻薄要求,却为保温性能的提升带来了物理结构上的限制。若采用中空多层玻璃(重量大),再配高强度绝热框料成本代价太大。此外,外窗开启扇的设置,还会产生大量划分玻璃的窗框料,会极大地影响采景采光效果。因此,急需开发一种新型的非幕墙体系的建筑外围护结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非幕墙体系的建筑外围护结构,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使用便捷,方便维护,在不大幅增加制造成本的前提下,显著提升了整体结构的热工性能,增强了保温隔热效果,有利于节约建筑物能耗,同时进一步改善了窗体的采景采光效果,为实现其维护、采光采景、通风换气以及保温隔热性能的低成本优化提供了方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利于推广应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非幕墙体系的建筑外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筑围护墙体,所述建筑围护墙体中设有固定的透明采光窗体和可开合的非透明通风墙体,所述透明采光窗体由至少两层透明材料构成,各层透明材料之间形成空腔结构,所述非透明通风墙体包括外框以及设于其内部与其活动连接的墙扇,所述非透明通风墙体由导热系数小于0.20W/m.K的保温材料构成,所述透明采光窗体与非透明通风墙体之间相邻或被建筑围护墙体间隔。优选地,所述非透明通风墙体由外框和设于其内部与其活动连接的内、外两墙扇组成,外墙扇外表面,外框外表面均与建筑围护墙体外表面平齐且颜色、材质风格协调,内墙扇内表面,外框内表面均与建筑围护墙体内表面平齐且颜色、材质风格协调。优选地,所述透明材料为玻璃,可调光的光电玻璃,PMMA,PS,PC,PVC,PP,SAN,PET或透明ABS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地,所述透明材料的表面镀有Low-E膜和保温透明膜,各层透明材料之间的层间厚度不大于25mm。优选地,所述空腔结构内填充有惰性气体。优选地,所述外框由金属材料与热固类塑料或尼龙复合而成,内部为金属材料,外部为热固类塑料或尼龙,或者中间层为金属材料,内外两侧为热固类塑料或尼龙。优选地,所述墙扇与外框之间设有密封条和启口结构。优选地,所述非透明通风墙体上设有可解锁的锁闭结构。优选地,构成非透明通风墙体的材料中还包括耐候性材料或耐火性材料。优选地,所述空腔结构内设有活动外遮阳装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非幕墙体系的建筑外围护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采用透明采光窗体与非透明通风墙体的组合设计,将采光与通风功能分离,由于窗体不需要开启,不需要追求轻薄,可以增加透明采光窗体的构造层数,层间厚度,填充惰性气体,以提高保温效果,也可以无需中间窗框将透明材料分隔成多块,进一步提高保温效果。而非透明通风墙体不具有采光功能,因此能够选用由保温性能更好的材料制成的非透明通风墙体,发挥协同作用,显著提升了整体结构的热工性能,增强了保温隔热效果,为降低“提高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而付出的代价”提供了可能性。2.本技术的透明采光窗体无需开启,不需要设置分格,在其他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以采用一体结构,进而大大提升了窗体的采景采光效果。3.本技术的非透明通风墙体可以开启,不仅可以实现通风换气,还可以辅助完成擦窗,维护外部设备等工作,功能性强,有利于提高使用便利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非幕墙体系的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非幕墙体系的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非幕墙体系的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非幕墙体系的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第四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中:1.建筑围护墙体2.透明材料3.空腔结构4.墙扇401.内墙扇402.外墙扇5.外框6.密封条7.启口结构8.可解锁的锁闭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以助于理解本技术的内容。第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非幕墙体系的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该非幕墙体系的建筑外围护结构包括建筑围护墙体1,所述建筑围护墙体1中设有固定的透明采光窗体和可开合的非透明通风墙体,所述透明采光窗体与非透明通风墙体相邻设置。所述透明采光窗体由至少两层透明材料2构成,所述透明材料2可以为玻璃,可调光的光电玻璃,PMMA,PS,PC,PVC,PP,SAN,PET或透明ABS中的一种或几种。上述几种材料仅为举例说明,但不限于此,凡是可以构成透明采光窗体的透明材料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所述透明材料2的表面镀有Low-E膜和保温透明膜,以提高窗体的热性能和光学性能。各层透明材料2之间形成空腔结构3,所述空腔结构3内填充有惰性气体,以提高窗体的热工性能。各层透明材料2之间的层间厚度不大于25mm。所述中间层透明材料的顶部可以朝室内一侧倾斜一定角度设置,以提高隔声性能。优选地,构成透明采光窗体的各层透明材料2均为一体结构,可避免带来大量划分透明材料2的窗框料而影响采景采光效果。所述空腔结构3内还可以设有活动外遮阳装置。所述非透明通风墙体包括外框5以及设于其内部与其活动连接的墙扇4,所述墙扇4与外框5之间设有密封条6和启口结构7。优选的,所述墙扇4与外框5的四周均设有密封条6。所述外框5由金属材料与热固类塑料或尼龙复合而成,复合结构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内部为金属材料,外部为热固类塑料或尼龙;另一种是:中间层为金属材料,内外两侧为热固类塑料或尼龙。采用热固类塑料或尼龙将金属材料包覆在内,可以有效降低金属材料的热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幕墙体系的建筑外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筑围护墙体,所述建筑围护墙体中设有固定的透明采光窗体和可开合的非透明通风墙体,所述透明采光窗体由至少两层透明材料构成,各层透明材料之间形成空腔结构,所述非透明通风墙体包括外框以及设于其内部与其活动连接的墙扇,所述非透明通风墙体由导热系数小于0.20W/m.K的保温材料构成,所述透明采光窗体与非透明通风墙体之间相邻或被建筑围护墙体间隔。/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610 CN 20191049746551.一种非幕墙体系的建筑外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筑围护墙体,所述建筑围护墙体中设有固定的透明采光窗体和可开合的非透明通风墙体,所述透明采光窗体由至少两层透明材料构成,各层透明材料之间形成空腔结构,所述非透明通风墙体包括外框以及设于其内部与其活动连接的墙扇,所述非透明通风墙体由导热系数小于0.20W/m.K的保温材料构成,所述透明采光窗体与非透明通风墙体之间相邻或被建筑围护墙体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幕墙体系的建筑外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透明通风墙体由外框和设于其内部与其活动连接的内、外两墙扇组成,外墙扇外表面,外框外表面均与建筑围护墙体外表面平齐,内墙扇内表面,外框内表面均与建筑围护墙体内表面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非幕墙体系的建筑外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材料为玻璃,可调光的光电玻璃,PMMA,PS,PC,PVC,PP,SAN,PET或透明ABS。


4.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广明王戊己张孟洁刘俊波张晓津
申请(专利权)人:侯广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