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单层均粒树脂颗粒层的水质软化树脂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6790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单层均粒树脂颗粒层的水质软化树脂罐,包括安装有中心管的罐体,所述中心管的一端沿罐体的轴线由罐体上方伸入罐体并靠近罐体底部,于所述罐体内沿其轴向设有与中心管可拆卸连接的两个隔离网,于两隔离网之间的空间内填充满粒径相同的树脂颗粒以形成均粒树脂颗粒层,两隔离网的相对位置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了软化水质不充分,且树脂颗粒再生不完全,再生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水质软化的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单层均粒树脂颗粒层的水质软化树脂罐
本技术属于水质软化的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单层均粒树脂颗粒层的水质软化树脂罐。
技术介绍
水质软化工艺大都为将树脂颗粒填充入树脂罐中,一中心管竖直插入树脂罐内,在中心管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上布水器和下布水器,其中,上布水器和中心管的上端与安装在树脂罐上的多路阀连接,下布水器插入树脂颗粒所形成的树脂颗粒层内。待软化水由多路阀经上布水器进入树脂罐内,并通过树脂颗粒进行反应,使待软化水中的钙、镁离子与树脂颗粒上的钠离子进行交换,实现水质的软化,之后软化水经下布水器进入中心管,并通过中心管经多路阀进入出水管。当树脂颗粒上的钠离子过少导致软化效果不好时,需要进行再生,具体的方法是,采用盐桶与多路阀的吸盐口连接,盐水通过上布水器进入树脂罐、树脂颗粒所形成的树脂颗粒层、下布水器及中心管,并通过与多路阀连接的排水管排出。然而,在水质软化和/或树脂颗粒再生的过程中,由于现有的构成树脂颗粒层的树脂颗粒的粒径不同,粒径不一的树脂颗粒之间的间隙不同;软化时,待软化水经过大间隙和小间隙是水流反应的情况不同,大间隙相对小间隙的反应不充分;再生时,大粒径的树脂颗粒相比小粒径的树脂颗粒再生较慢,这样,一方面极易造成再生不完全的现象,另一方面再生的时间较长,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单层均粒树脂颗粒层的水质软化树脂罐,解决软化水质不充分,且树脂颗粒再生不完全,再生效率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具有单层均粒树脂颗粒层的水质软化树脂罐,包括安装有中心管的罐体,所述中心管的一端沿罐体的轴线由罐体上方伸入罐体并靠近罐体底部,于所述罐体内沿其轴向设有与中心管可拆卸连接的两个隔离网,于两隔离网之间的空间内填充满粒径相同的树脂颗粒以形成均粒树脂颗粒层,两隔离网的相对位置固定。进一步的,于所述中心管上沿其轴向间隔构造有两个第一法兰,于各隔离网的中心位置处构造有第二法兰,所述第一法兰与相对应的第二法兰通过螺栓紧固。进一步的,两所述隔离网分别由中心管的两端套装并固定连接中心管上。进一步的,所述隔离网包括圆形的金属网,于金属网的边沿经硫化工艺胶连有密封胶圈,所述密封胶圈与罐体内壁贴合。进一步的,于中心管上端装配有上布水器,所述上布水器和中心管分别与装配于罐体上端的多路阀连接,所述上布水器位于上端的隔离网的上方。进一步的,于中心管伸入罐体的一端装配有下布水器,所述下布水器位于下端的隔离网的下方。进一步的,于罐体的出水管上安装有电导率仪。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结构,其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本技术采用两个隔离网将罐体分隔为三个空间,位于上端的隔离网以上的空间为待软化水腔,位于下端的隔离网以下的空间为软化水腔,这两个隔离网之间填充满树脂颗粒,该树脂颗粒层的树脂颗粒的粒径相同;待软化水进入待软化水腔并通过树脂颗粒层,在其通过树脂颗粒层的过程中待软化水与树脂颗粒反应成软化水,软化水进入软化水腔,再通过中心管向上运动离开罐体,由于树脂颗粒层的树脂颗粒粒径相同,使得树脂颗粒间的间隙相同,待软化水自上而下逐渐进入树脂颗粒层,使得树脂颗粒上的钠离子与待软化水中的钙、镁离子充分交换,实现水质的软化,克服了粒径大小不一,造成树脂颗粒间的间隙不一,而使得水质软化情况不一,致使水质软化不充分,且吸盐再生的过程与软化的原理相同,一方面避免了盐水溶液进入间隙不一的树脂颗粒层,而造成盐水的浪费,另一方面避免树脂颗粒层的树脂颗粒间隙大小不一而造成部分树脂颗粒无法充分再生的现象发生;且本技术可以去除现有的上布水器和下布水器的设置,树脂颗粒被相对应的隔离网与待软化水腔和软化水腔分离,以避免树脂颗粒逃离罐体;本技术解决了软化水质不充分,且树脂颗粒再生不完全,再生效率低的问题。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去除树脂颗粒层的局部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隔离网与中心管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隔离网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的轴向结构剖视图。标注部件:1-罐体,2-进水管,3-多路阀,4-出水管,5-电导率仪,6-中心管,601-第一法兰,7-隔离网,701-金属网,702-固定套,703-第二法兰,704-密封胶圈,8-上布水器,9-下布水器,10-树脂颗粒层,11-待软化水腔,12-软化水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单层均粒树脂颗粒层的水质软化树脂罐,如图1-3所示,包括罐体1、中心管6及两个隔离网7。其中,中心管6的一端由罐体1上方伸入罐体1并靠近罐体1底部,且中心管6与罐体1的轴线重合,上述的两个隔离网7沿中心管6的轴向间隔安装在中心管6上,每个隔离网7的边沿紧贴在罐体1的内壁上,这两个隔离网7的相对位置固定,在这两个隔离网7之间的空间内填充满树脂颗粒以形成树脂颗粒层10,该树脂颗粒层10的树脂颗粒粒径相同。且本技术为了避免树脂颗粒逃逸出树脂颗粒层10,隔离网7的网孔的大小小于粒径。本技术原理及优势在于:本技术采用两个隔离网7将罐体1分隔为三个空间,位于上端的隔离网7以上的空间为待软化水腔11,位于下端的隔离网7以下的空间为软化水腔12,这两个隔离网7之间填充满树脂颗粒,该树脂颗粒层10的树脂颗粒的粒径相同;待软化水通过多路阀3和进水管2进入待软化水腔11并通过树脂颗粒层10,在其通过树脂颗粒层10的过程中待软化水与树脂颗粒反应成软化水,软化水进入软化水腔12,再通过中心管6向上运动离开罐体1,由于树脂颗粒层10的树脂颗粒粒径相同,使得树脂颗粒间的间隙相同,待软化水自上而下逐渐进入树脂颗粒层10,使得树脂颗粒上的钠离子与待软化水中的钙、镁离子充分交换,实现水质的软化,克服了粒径大小不一,造成树脂颗粒间的间隙不一,而使得水质软化情况不一,致使水质软化不充分,且吸盐再生的过程与软化的原理相同,一方面避免了盐水溶液进入间隙不一的树脂颗粒层10,而造成盐水的浪费,另一方面避免树脂颗粒层10的树脂颗粒间隙大小不一而造成部分树脂颗粒无法充分再生的现象发生;且本技术可以去除现有的上布水器8和下布水器9的设置,树脂颗粒被相对应的隔离网7与待软化水腔11和软化水腔12分离,以避免树脂颗粒逃离罐体1;本技术解决了软化水质不充分,且树脂颗粒再生不完全,再生效率低的问题。作为本技术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如图4-6所示,在中心管6上沿其轴向间隔固定有两个第一法兰601。当中心管6为金属管时,第一法兰601与中心管6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单层均粒树脂颗粒层的水质软化树脂罐,包括安装有中心管的罐体,所述中心管的一端沿罐体的轴线由罐体上方伸入罐体并靠近罐体底部,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罐体内沿其轴向设有与中心管可拆卸连接的两个隔离网,于两隔离网之间的空间内填充满粒径相同的树脂颗粒以形成均粒树脂颗粒层,两隔离网的相对位置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单层均粒树脂颗粒层的水质软化树脂罐,包括安装有中心管的罐体,所述中心管的一端沿罐体的轴线由罐体上方伸入罐体并靠近罐体底部,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罐体内沿其轴向设有与中心管可拆卸连接的两个隔离网,于两隔离网之间的空间内填充满粒径相同的树脂颗粒以形成均粒树脂颗粒层,两隔离网的相对位置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单层均粒树脂颗粒层的水质软化树脂罐,其特征在于:于所述中心管上沿其轴向间隔构造有两个第一法兰,于各隔离网的中心位置处构造有第二法兰,所述第一法兰与相对应的第二法兰通过螺栓紧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单层均粒树脂颗粒层的水质软化树脂罐,其特征在于:两所述隔离网分别由中心管的两端套装并固定连接中心管上。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禾贾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润水净水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