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装式离子交换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4042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离子交换设备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组装式离子交换柱,包括树脂床管,树脂床管为圆形的床管,且树脂床管的上下两端为椭圆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当树脂和溶液分别从树脂进口和料液进口放入树脂床管内部时,到树脂和溶液一起落入树脂床管内部时,树脂和溶液首先会与导流板进行接触,当树脂落与导流板上方壁面时,树脂和溶液由于重力会与导流板的上方壁面进行粘黏,这时,导流板由于树脂和溶液的重量同样也会通过受力弹簧进行下弯,且导流板在向下弯曲之后通过受力弹簧还会反弹,这时导流板上方的树脂就会震动下来,这样导流板就达到了通过受力弹簧的弹力震动使物料不会与导流板进行粘黏,提高了离子交换效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装式离子交换柱
本技术涉及离子交换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装式离子交换柱。
技术介绍
离子交换柱凭借其独特的水净化功能,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医药、轻工、电子、化工等,目前在化工、医药、食品、电力等工业领域,为了有效地利用原料,通常采用离子交换柱来去除原料的中的杂质,但目前市场上已有的离子交换柱,柱体内由上往下交错大多设置有若干个导流板,导流板上均匀开设有多个导流孔。虽然其解决了物料无法均匀分布在柱体内的问题,但是,水平的导流板容易导致物料凝滞在导流板上,影响交换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组装式离子交换柱。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组装式离子交换柱。(二)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组装式离子交换柱,包括树脂床管,所述树脂床管为圆形的床管,且树脂床管的上下两端为椭圆形,所述树脂床管的内部为空心,所述树脂床管的上端壁面设有料液进口,料液进口为长方形的进口,且料液进口的内部为空心,所述料液进口的下端贯穿树脂床管的上端壁面且一直延伸至树脂床管的内部,所述料液进口的位置位于树脂床管的上端壁面中心处,所述树脂床管的下端壁面设有料液出口,料液出口为长方形的出口,且料液出口的内部为空心,所述料液出口的上端贯穿树脂床管的下端壁面且一直延伸至树脂床管的内部,所述树脂床管的左侧设有树脂进口,树脂进口为长方形的孔洞,且树脂进口的内部为空心,所述树脂进口的右端贯穿树脂床管的左侧壁面且一直延伸至树脂床管的内部,所述树脂进口的位置位于树脂床管左侧壁面的上方位置。作为优选,所述树脂床管的右侧壁面设有树脂出口,树脂出口为长方形的孔洞,且树脂出口的内部为空心,所述树脂出口的左端贯穿树脂床管的右侧壁面且一直延伸至树脂床管的内部,所述树脂出口的位置位于树脂床管的右侧壁面下方位置。作为优选,所述树脂床管的内部左右两侧壁面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块,固定块为正方形的块,且固定块总共有三组,三组所述固定块的前方壁面均固定安装有导流板,导流板为长方形的板,三组所述导流板的前方壁面均固定安装有活动轴,活动轴为圆形的轴。作为优选,三组所述导流板的下端壁面均固定安装有受力弹簧,树脂床管内部左侧的两组所述受力弹簧的下端与树脂床管的左侧壁面均固定连接,树脂床管内部右侧的所述受力弹簧的下端与树脂床管内部右侧壁面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树脂床管的内部上下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滤液板,滤液板为长方形的板,两组所述滤液板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滤网,且滤网总共有一百一十八组,且一百一十八组滤网纵横交错。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组装式离子交换柱。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组装式离子交换柱,当树脂和溶液分别从树脂进口和料液进口放入树脂床管内部时,到树脂和溶液一起落入树脂床管内部时,树脂和溶液首先会与导流板进行接触,当树脂落与导流板上方壁面时,树脂和溶液由于重力会与导流板的上方壁面进行粘黏,这时,导流板由于树脂和溶液的重量同样也会通过受力弹簧进行下弯,且导流板在向下弯曲之后通过受力弹簧还会反弹,这时导流板上方的树脂就会震动下来,这样导流板就达到了通过受力弹簧的弹力震动使物料不会与导流板进行粘黏,提高了离子交换效率的效果。(2)、该组装式离子交换柱,当树脂与溶液放入树脂床管内部进行交换完成后,树脂会通过树脂出口进行出料,而溶液就会通过料液出口进行排除,当树脂与溶液落入滤液板上时,树脂就会被滤液板进行截留,这样滤液板就达到了辅助过滤树脂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活动轴局部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滤网局部示意图。图例说明:1树脂床管、2料液进口、3料液出口、4树脂进口、5树脂出口、6固定块、7导流板、8活动轴、9受力弹簧、10滤液板、11滤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一种组装式离子交换柱,如图1-图3所示,包括树脂床管1,所述树脂床管1为圆形的床管,且树脂床管1的上下两端为椭圆形,所述树脂床管1的内部为空心,所述树脂床管1的上端壁面设有料液进口2,料液进口2为长方形的进口,且料液进口2的内部为空心,所述料液进口2的下端贯穿树脂床管1的上端壁面且一直延伸至树脂床管1的内部,所述料液进口2的位置位于树脂床管1的上端壁面中心处,所述树脂床管1的下端壁面设有料液出口3,料液出口3为长方形的出口,且料液出口3的内部为空心,所述料液出口3的上端贯穿树脂床管1的下端壁面且一直延伸至树脂床管1的内部,所述树脂床管1的左侧设有树脂进口4,树脂进口4为长方形的孔洞,且树脂进口4的内部为空心,所述树脂进口4的右端贯穿树脂床管1的左侧壁面且一直延伸至树脂床管1的内部,所述树脂进口4的位置位于树脂床管1左侧壁面的上方位置,所述树脂床管1的右侧壁面设有树脂出口5,树脂出口5为长方形的孔洞,且树脂出口5的内部为空心,所述树脂出口5的左端贯穿树脂床管1的右侧壁面且一直延伸至树脂床管1的内部,所述树脂出口5的位置位于树脂床管1的右侧壁面下方位置,所述树脂床管1的内部左右两侧壁面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块6,固定块6为正方形的块,且固定块6总共有三组,三组所述固定块6的前方壁面均固定安装有导流板7,导流板7为长方形的板,三组所述导流板7的前方壁面均固定安装有活动轴8,活动轴8为圆形的轴,三组所述导流板7的下端壁面均固定安装有受力弹簧9,树脂床管1内部左侧的两组所述受力弹簧9的下端与树脂床管1的左侧壁面均固定连接,树脂床管1内部右侧的所述受力弹簧9的下端与树脂床管1内部右侧壁面固定连接,所述树脂床管1的内部上下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滤液板10,滤液板10为长方形的板,两组所述滤液板10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滤网11,且滤网11总共有一百一十八组,且一百一十八组滤网11纵横交错。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当树脂和溶液分别从树脂进口4和料液进口2放入树脂床管1内部时,到树脂和溶液一起落入树脂床管1内部时,树脂和溶液首先会与导流板7进行接触,当树脂落与导流板7上方壁面时,树脂和溶液由于重力会与导流板7的上方壁面进行粘黏,这时,导流板7由于树脂和溶液的重量同样也会通过受力弹簧9进行下弯,且导流板7在向下弯曲之后通过受力弹簧9还会反弹,这时导流板7上方的树脂就会震动下来,这样导流板7就达到了通过受力弹簧9的弹力震动使物料不会与导流板7进行粘黏,提高了离子交换效率的效果。当树脂与溶液放入树脂床管1内部进行交换完成后,树脂会通过树脂出口5进行出料,而溶液就会通过料液出口3进行排除,当树脂与溶液落入滤液板10上时,树脂就会被滤液板10进行截留,这样滤液板10就达到了辅助过滤树脂的效果。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即本使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装式离子交换柱,包括树脂床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床管(1)的上端壁面设有料液进口(2),所述树脂床管(1)的下端壁面设有料液出口(3),所述树脂床管(1)的左侧设有树脂进口(4),所述树脂床管(1)的右侧壁面设有树脂出口(5),所述树脂床管(1)的内部左右两侧壁面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块(6),且固定块(6)总共有三组,三组所述固定块(6)的前方壁面均固定安装有导流板(7),三组所述导流板(7)的前方壁面均固定安装有活动轴(8),三组所述导流板(7)的下端壁面均固定安装有受力弹簧(9),所述树脂床管(1)的内部上下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滤液板(10),两组所述滤液板(10)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滤网(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装式离子交换柱,包括树脂床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床管(1)的上端壁面设有料液进口(2),所述树脂床管(1)的下端壁面设有料液出口(3),所述树脂床管(1)的左侧设有树脂进口(4),所述树脂床管(1)的右侧壁面设有树脂出口(5),所述树脂床管(1)的内部左右两侧壁面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块(6),且固定块(6)总共有三组,三组所述固定块(6)的前方壁面均固定安装有导流板(7),三组所述导流板(7)的前方壁面均固定安装有活动轴(8),三组所述导流板(7)的下端壁面均固定安装有受力弹簧(9),所述树脂床管(1)的内部上下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滤液板(10),两组所述滤液板(10)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滤网(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装式离子交换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液进口(2)的下端贯穿树脂床管(1)的上端壁面且一直延伸至树脂床管(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念爱程小东邱超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河清海晏环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