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柱成专利>正文

一种吊车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6757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吊车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吊车控制装置,所述控制室内具有回转杆、伸缩杆、变幅杆、小钩卷扬杆和大钩卷扬杆,所述装置包括第一调节摇杆、第二调节摇杆、第一按钮、第一切换机构、第二切换机构、第一推拉件和第二推拉件;所述第一调节摇杆控制回转杆运动;所述第一按钮设置在第一调节摇杆和/或第二控制摇杆上,所述第二调节摇杆上设置有第二按钮,所述第一按钮控制第一切换机构带动第一推拉件与伸缩杆或变幅杆连接;所述第二按钮控制第二切换机构带动第二推拉件与小钩卷扬杆或大钩卷扬杆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调节摇杆和第二调节摇杆的设置,能够通过两个摇杆直接对五个控制杆进行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吊车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吊车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吊车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吊车作为一种重物运输工具,已经广泛地应用于车间、码头、仓库、建筑工地等场所。吊绳作为悬挂重物的工具,有利于重物的提升和下放、提高了运输速度;现有的吊车通过控制室1进行控制,但是现有的吊车控制需要五条的控制杆2进行控制,分别为回转杆、伸缩杆、变幅杆、小钩卷扬杆和大钩卷扬杆,由于五条控制杆2较长,如图1所示,使得吊车的控制室1的活动空间减小;操控的时候需要同时对五条控制杆2进行操作,操作难度大;同时由于五条控制杆2均为前后摆动进行控制,进一步压缩在操作时控制室1内的活动空间,且操作更加不方便,尤其是对于回转杆控制的回转动作来说。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更方便对吊车进行控制的吊车控制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吊车控制装置,包括回转杆、伸缩杆、变幅杆、小钩卷扬杆和大钩卷扬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第一调节摇杆、第二调节摇杆、第一按钮、第一切换机构、第二切换机构、第一推拉件和第二推拉件;所述第一调节摇杆控制回转杆运动;所述第一按钮设置在第一调节摇杆和/或第二控制摇杆上,所述第二调节摇杆上设置有第二按钮,所述第一按钮控制第一切换机构带动第一推拉件与伸缩杆或变幅杆连接;所述第二按钮控制第二切换机构带动第二推拉件与小钩卷扬杆或大钩卷扬杆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第一调节摇杆和第二调节摇杆的设置,能够通过两个摇杆直接对回转杆、伸缩杆、变幅杆、小钩卷扬杆和大钩卷扬杆五个的控制杆进行调节,避免了双手无法同时操控五个控制杆时操控难度大的问题;同时采用摇杆,能够降低控制调节时摆动的行程,降低操作人员的负担;同时由于无需工作人员直接操控控制杆,能够对传统的操作杆的进行截断,进而增大控制室内的空间,增大操作人员的活动空间,且截断的部分操作杆可以作为备用零件,避免因为吊车控制装置损坏而无法使用的情况发生。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吊车控制室的侧视图;图2所示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吊车控制装置的俯视图;图3所示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吊车控制装置的第三推拉件的立体图;标号说明:1、控制室;2、控制杆;21、回转杆;22、伸缩杆;23、变幅杆;24、小钩卷扬杆;25、大钩卷扬杆;26、第一延伸杆;27、第二延伸杆;3、座椅;4、第一调节摇杆;5、第二调节摇杆;6、第一按钮;7、第二按钮;8、第一切换机构;81、第一支架;82、复位件;83、第一牵引件;9、第二切换机构;91、第二牵引件;92、第二支架;93、弹性件;10、第一推拉件;101、第一动力源;102、第一推拉杆;11、第二推拉件;111、第二动力源;112、第二推拉杆;12、第三推拉件;121、第一杆体;1211、第一横杆;1212第一纵杆;122、第二杆体;1221、第二横杆;1223、第二纵杆;123、第三杆体;124、第四杆体。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请参照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吊车控制装置,包括回转杆21、伸缩杆22、变幅杆23、小钩卷扬杆24和大钩卷扬杆25,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第一调节摇杆4、第二调节摇杆5、第一按钮6、第一切换机构8、第二切换机构9、第一推拉件10和第二推拉件11;所述第一调节摇杆4控制回转杆21运动;所述第一按钮6设置在第一调节摇杆4和/或第二控制摇杆上,所述第二调节摇杆5上设置有第二按钮7,所述第一按钮6控制第一切换机构8带动第一推拉件10与伸缩杆22或变幅杆23连接;所述第二按钮7控制第二切换机构9带动第二推拉件11与小钩卷扬杆24或大钩卷扬杆25连接。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第一调节摇杆4和第二调节摇杆5的设置,能够通过两个摇杆直接对回转杆21、伸缩杆22、变幅杆23、小钩卷扬杆24和大钩卷扬杆25五个的控制杆2进行调节,避免了双手无法同时操控五个控制杆2时的操控难度大的问题;同时采用摇杆,能够降低控制调节时摆动的行程,降低操作人员的负担;同时由于无需工作人员直接操控控制杆2,能够对传统的操作杆的进行截断,进而增大控制室1内的空间,增大操作人员的活动空间,且截断的部分操作杆可以作为备用零件,避免因为吊车控制装置损坏而无法使用的情况发生。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室1内还设置有座椅3,所述第一调节摇杆4、第二调节摇杆5分别设置在座椅3的两侧。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设置在座椅3两侧的第一调节摇杆4、第二调节摇杆5,能够方便操作人员对吊车进行控制,提升舒适度。进一步的,所述伸缩杆22和变幅杆23相对的一侧边上分别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一延伸杆26,两个所述第一延伸杆26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切换机构8带动第一推拉件10运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推拉件10包括第一动力源101和第一推拉杆102;所述第一推拉杆102与第一动力源101连接,所述第一推拉杆102滑动连接在两个第一延伸杆26上;所述第一切换机构8带动第一推拉杆102运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切换机构8包括第一支架81、复位件82和第一牵引件83,所述第一牵引件83和复位件82分别设置在第一推拉杆102的两侧,所述第一牵引件83与第一推拉杆102连接,所述复位件82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支架81上,另一端连接在第一推拉杆102上;所述吊车控制装置设置在控制室1内,所述第一支架81连接在控制室1的内壁上。进一步的,所述小钩卷扬杆24和大钩卷扬杆25相对的一侧边上分别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二延伸杆27,两个所述第二延伸杆27同轴设置;所述第二切换机构9带动第二推拉件11运动。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推拉件11包括第二动力源111和第二推拉杆112;所述第二推拉杆112与第二动力源111连接,所述第一推拉杆102滑动连接在两个第二延伸杆27上;所述第二切换机构9带动第二推拉杆112运动。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切换机构9包括第二牵引件91、第二支架92和弹性件93,所述第二牵引件91设置在第二推拉杆112的侧边,所述第二牵引件91的一端与第二推拉杆112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支架92转动连接;所述吊车控制装置设置在控制室1内,所述第二支架92连接在控制室1的内壁上;所述弹性件93的一端与第二牵引件91连接,另一端与在控制室1的内壁连接。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弹性件93的设置,能够方便第二牵引件91工作时进行缓冲,避免第二牵引件91发生卡位,使得第二牵引件91发生损坏;同时能够在第二推拉件11工作时,方便第二牵引件91的随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节摇杆4为左右方向摆动的双向摇杆;所述第二调节摇杆5为四向摆动的四向摇杆。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采用双向摇杆,能够将传统前后运动的回转杆21的运动方向改为左右摆动,进而更符合人的直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吊车控制装置,包括回转杆、伸缩杆、变幅杆、小钩卷扬杆和大钩卷扬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第一调节摇杆、第二调节摇杆、第一按钮、第一切换机构、第二切换机构、第一推拉件和第二推拉件;/n所述第一调节摇杆控制回转杆运动;所述第一按钮设置在第一调节摇杆和/或第二控制摇杆上,所述第二调节摇杆上设置有第二按钮,所述第一按钮控制第一切换机构带动第一推拉件与伸缩杆或变幅杆连接;所述第二按钮控制第二切换机构带动第二推拉件与小钩卷扬杆或大钩卷扬杆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车控制装置,包括回转杆、伸缩杆、变幅杆、小钩卷扬杆和大钩卷扬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第一调节摇杆、第二调节摇杆、第一按钮、第一切换机构、第二切换机构、第一推拉件和第二推拉件;
所述第一调节摇杆控制回转杆运动;所述第一按钮设置在第一调节摇杆和/或第二控制摇杆上,所述第二调节摇杆上设置有第二按钮,所述第一按钮控制第一切换机构带动第一推拉件与伸缩杆或变幅杆连接;所述第二按钮控制第二切换机构带动第二推拉件与小钩卷扬杆或大钩卷扬杆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车控制装置设置在控制室内,所述控制室内设置有座椅,所述第一调节摇杆、第二调节摇杆分别设置在座椅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和变幅杆相对的一侧边上分别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一延伸杆,两个所述第一延伸杆同轴设置;
所述第一切换机构带动第一推拉件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拉件包括第一动力源和第一推拉杆;所述第一推拉杆与第一动力源连接,所述第一推拉杆滑动连接在两个第一延伸杆上;
所述第一切换机构带动第一推拉杆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吊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换机构包括第一支架、复位件和第一牵引件,所述第一牵引件和复位件分别设置在第一推拉杆的两侧,所述第一牵引件与第一推拉杆连接,所述复位件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支架上,另一端连接在第一推拉杆上;所述吊车控制装置设置在控制室内,所述第一支架连接在控制室的内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吊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钩卷扬杆和大钩卷扬杆相对的一侧边上分别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二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柱成
申请(专利权)人:杨柱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