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体系漂浮电站
本技术涉及水上光伏发电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复合体系漂浮电站。
技术介绍
随着水面光伏领域的迅猛发展,目前水面光伏的站址逐渐由水面变幅小、水底工况良好的采煤沉陷区向水面变幅较大、水底工况复杂的水库等水域发展,水库等水域较采煤沉陷区具有水流流速大、水位升降变化大、水深大等特点。若采用与采煤沉陷区类似的2.5MW左右规模的漂浮阵列排布形式,会造成漂浮阵列排布分散、锚固系统难以施工、汇线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因此,在保证漂浮阵列安全的情况下,采用超大规模阵列形式的漂浮式水面光伏电站是较好的解决方案。目前通常采用单一HDPE浮体通过塑料抱耳结构连接形成超大规模阵列形式的漂浮式水面光伏电站,并在四周设置锚固系统以固定漂浮式水面光伏电站。HDPE浮体刚度不足,形成超大规模阵列形式的漂浮式水面光伏电站,其容易在阵列中部发生较大变形;单纯使用HDPE浮体形成超大规模的漂浮式水面光伏电站在阵列内部累积的荷载较大,而塑料抱耳的力学性能较差,容易在抱耳处发生破坏;如果采用力学性能较为良好的型钢类刚性平台,生产成本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体系漂浮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柔性漂浮平台(100)和多个刚性漂浮平台(200),多个刚性漂浮平台(200)相互连接呈正交网格状分布或者呈具有一条主干(201)和多条分布在主干(201)两侧的间隔设置的分支(202)的鱼骨状分布,多个柔性漂浮平台(100)分布在刚性漂浮平台(200)围成的网格内部或者相邻的分支(202)之间,相邻的柔性漂浮平台(100)之间相互连接在一起,相邻的柔性漂浮平台(100)和刚性漂浮平台(200)相互连接在一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体系漂浮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柔性漂浮平台(100)和多个刚性漂浮平台(200),多个刚性漂浮平台(200)相互连接呈正交网格状分布或者呈具有一条主干(201)和多条分布在主干(201)两侧的间隔设置的分支(202)的鱼骨状分布,多个柔性漂浮平台(100)分布在刚性漂浮平台(200)围成的网格内部或者相邻的分支(202)之间,相邻的柔性漂浮平台(100)之间相互连接在一起,相邻的柔性漂浮平台(100)和刚性漂浮平台(200)相互连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体系漂浮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漂浮平台(100)包括柔性漂浮体(1)、固定架(2)和光伏组件(4),柔性漂浮体(1)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两个以上的主浮体(10)和位于主浮体(10)两端且将各主浮体(10)连接起来的两平行的连接浮排(101),每个连接浮排(101)均由一个以上的连接浮体(102)组成,各主浮体(10)的两端分别设置一固定架(2),单块光伏组件(4)与各主浮体(10)上的固定架(2)分别连接,单块光伏组件(4)由柔性漂浮体(1)中所有的主浮体(10)共同支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体系漂浮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浮体(10)和连接浮体(102)上分别连有拉耳(12),拉耳(12)的侧壁(121)上连有向外凸出的肋条(122),肋条(122)沿拉耳(12)的侧壁(121)水平延伸至拉耳(12)两侧浮体上,各拉耳(12)的肋条(122)在浮体上延伸至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箍住浮体和各拉耳(12)的闭合的外圈梁(1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体系漂浮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2)下部由两个支脚(211)构成人字形的支撑架主体(210),支脚(21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紧固螺栓(31),固定架(2)跨设在主浮体(10)上且支脚(211)上的紧固螺栓(31)穿过主浮体(10)和连接浮体(102)上的拉耳(12)与紧固螺母紧固连接从而将主浮体(10)和相邻的连接浮体(102)连接在一起,固定架(2)上部具有一侧带卡钩(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志辉,邹海青,周辉,桂绍波,陈裕炳,王公彬,
申请(专利权)人:孚龙光伏厦门有限公司,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