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面光伏系统泛水构件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21258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领域的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面光伏系统泛水构件,泛水构件中部覆盖光伏组件与建筑体之间的渗漏缝隙或坡面,泛水构件一端固定在光伏组件的排水槽内或引伸至光伏组件的排水槽内;泛水构件另一端端固定在建筑体上或引伸至建筑体的排水结构内;还包括构件固定件,固定件将泛水构件固定安装于建筑体上和/或光伏组件的排水槽上,防止雨水由此渗漏,可以有效的提高该太阳能光伏组件安装结构的防水能力,以免渗水事故发生。故发生。故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面光伏系统泛水构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面光伏系统泛水构件,属于光伏建筑一体化


技术介绍

[0002]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是将太阳能发电(光伏)产品集成或结合到建筑上的技术,不但具有外围护结构的功能,同时又能产生电能供建筑使用。太阳能光伏屋面一体化是将光电板做成屋面板或以瓦的形式覆盖于平屋顶或坡屋顶整个屋面,也可以覆盖部分屋面,与建筑的整合具有更高的灵活性。
[0003]a.现有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面光伏系统设置在单坡屋面时,雨水会顺着较高一侧屋面流向较低一侧,由于组件与墙体之间存在水槽造成的空隙,自高处向下流淌的雨水会从缝隙中流到建筑内部,因此需要设置泛水包边构件保证屋面的防水性能。
[0004]b.现有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面光伏系统由于屋面尺寸的限制,光伏组件无法完全覆盖屋面,在屋面边缘处存缝隙,该缝隙需要通过泛水包边构件填充,以保证屋面的防水性能。
[0005]c.现有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面光伏系统由于屋面上存在阴影遮挡区域,阴影遮挡区域不适合布置组件,通常采用彩钢瓦填充,因此需要泛水包边构件保证过渡区域的防水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面光伏系统泛水构件。
[0007]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面光伏系统泛水构件,所述泛水构件中部覆盖光伏组件与建筑体之间的渗漏缝隙或坡面,泛水构件一端固定在光伏组件的排水槽内或引伸至光伏组件的排水槽内;泛水构件另一端端固定在建筑体上或引伸至建筑体的排水结构内;还包括构件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将泛水构件固定安装于所述建筑体上和/或光伏组件的排水槽上。
[0009]其中,所述泛水构件的横截面包括屋面平贴段,所述屋面平贴段外侧向下折弯形成外引流段,所述屋面平贴段内侧经过第一斜坡段上扬过渡后形成第一凸脊段,所述第一凸脊段内侧向下直角凹折形成第一内抵扣段。
[0010]其中,所述固定件分布于所述屋面平贴段上。
[0011]其中,所述泛水构件的横截面包括一体衔接的斜面引流段和垂面引流段,所述垂面引流段竖直设置,所述斜面引流段和垂面引流段形成锐角,所述斜面引流段的内侧向下直角凹折形成第二内抵扣段,所述垂面引流段的下端向内侧锐角凹折形成断层段。
[0012]其中,所述固定件分布于所述第二内抵扣段和断层段上。
[0013]其中,所述泛水构件的横截面包括瓦峰面平贴段,所述瓦峰面平贴段外侧向斜下
折弯形成斜引流段,所述瓦峰面平贴段内侧经过第二斜坡段上扬过渡后形成第二凸脊段,所述第二凸脊段内侧向下直角凹折形成第三内抵扣段。
[0014]其中,所述固定件分布于所述瓦峰面平贴段和第三内抵扣段上。
[0015]其中,所述固定件为自动螺钉,且固定件与泛水构件表面之间涂覆防水密封胶。
[0016]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面光伏系统泛水构件,泛水构件中部覆盖光伏组件与建筑体之间的渗漏缝隙或坡面,防止雨水由此渗漏,可以有效的提高该太阳能光伏组件安装结构的防水能力,以免渗水事故发生;同时,装置一端能够与特定结构的光伏组件排水槽配合,另一端能够与特定结构的建筑部位配合,能够通用于目前主流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面光伏系统,可通过直接加装方式在现有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面光伏系统上进行防水安装应用。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适用天沟与斜坡屋面的泛水构件的安装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适用天沟与斜坡屋面的泛水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适用山墙与平屋面的泛水构件的安装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适用山墙与平屋面的泛水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适用彩钢瓦屋面与平屋面的泛水构件的安装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适用彩钢瓦屋面与平屋面的泛水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0025]101

屋面平贴段、102

外引流段、103

第一斜坡段、104

第一凸脊段、105

第一内抵扣段、1

a

建筑天沟、1

b

光伏组件的排水槽、1

c

光伏组件;
[0026]201

斜面引流段、202

垂面引流段、203

第二内抵扣段、204

断层段、2

a

建筑山墙、2

b

光伏组件的排水槽、2

c

压块;
[0027]301

瓦峰面平贴段、302

斜引流段、303

第二斜坡段、304

第二凸脊段、305

第三内抵扣段、3

a

建筑彩钢瓦、3

b

光伏组件的排水槽、3

c

压块;
[0028]4‑
自动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
[0030]实施例一
[0031]当装置适用天沟与斜坡屋面的泛水构件时;
[0032]参见图1,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面光伏系统泛水构件,泛水构件中部覆盖光伏组件与建筑体之间的渗漏缝隙或坡面,泛水构件一端固定在光伏组件的排水槽内或引伸至光伏组件的排水槽内;泛水构件另一端端固定在建筑体上或引伸至建筑体的排水结构内;还包括构件固定件,固定件将泛水构件固定安装于建筑体上和/或光伏组件的排水槽上;
[0033]具体的,泛水构件的横截面包括屋面平贴段101,屋面平贴段101外侧向下折弯形成外引流段102,屋面平贴段101内侧经过第一斜坡段103上扬过渡后形成第一凸脊段104,第一凸脊段104内侧向下直角凹折形成第一内抵扣段105;外引流段102外端引伸至建筑天
沟1

a的沟槽内,第一内抵扣段105抵接于光伏组件的排水槽1

b一侧内角上;
[0034]具体的,固定件分布于屋面平贴段101上,固定件为自动螺钉4,且固定件与泛水构件表面之间涂覆防水密封胶。
[0035]在该实施例中,雨水落在泛水构件上后,外侧在外引流段102的引流作用下汇流至建筑天沟1

a的沟槽内,内侧在第一内抵扣段105的导流作用下汇流至光伏组件的排水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面光伏系统泛水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泛水构件中部覆盖光伏组件与建筑体之间的渗漏缝隙或坡面,泛水构件一端固定在光伏组件的排水槽内或引伸至光伏组件的排水槽内;泛水构件另一端端固定在建筑体上或引伸至建筑体的排水结构内;还包括构件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将泛水构件固定安装于所述建筑体上和/或光伏组件的排水槽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面光伏系统泛水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泛水构件的横截面包括屋面平贴段(101),所述屋面平贴段(101)外侧向下折弯形成外引流段(102),所述屋面平贴段(101)内侧经过第一斜坡段(103)上扬过渡后形成第一凸脊段(104),所述第一凸脊段(104)内侧向下直角凹折形成第一内抵扣段(105)。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面光伏系统泛水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分布于所述屋面平贴段(101)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面光伏系统泛水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泛水构件的横截面包括一体衔接的斜面引流段(201)和垂面引流段(202),所述垂面引流段(202)竖直设置,所述斜面引流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志辉周辉
申请(专利权)人:孚龙光伏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