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漂浮式渔光互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419950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渔光互补系统技术领域的一种漂浮式渔光互补系统,包括设置于水上的光伏组件、漂浮于水面的漂浮式光伏支架、设置于水下的养殖网箱和赶鱼网箱以及设置于养殖网箱两侧和赶鱼网箱两侧的赶鱼装置,光伏组件之间留置捕捞通道,养殖网箱呈纵向并列分布,赶鱼网箱设置于相邻两列养殖网箱之间,养殖网箱和赶鱼网箱接壤处设置有赶鱼通道,赶鱼网箱的一端延伸至光伏漂浮阵列的外沿并设置有捕捞平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生态养殖与光伏发电的有机结合,实现养殖区域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且方便回收转移,结合合理的捕捞方式,提高捕捞率。捕捞率。捕捞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漂浮式渔光互补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渔光互补系统
,具体为一种漂浮式渔光互补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渔光互补系统通常采用桩柱式支架+池塘养殖的方式,其是在原有的养殖池塘上通过打桩+金属支架的方式安装光伏组件,池塘仍保持传统的养殖方式,采用定点投喂,诱食捕捞的方式完成捕捞作业。其具有如下缺陷。
[0003]1、为方便养殖的鱼类的捕捞,渔光互补系统仅设置在封闭的小型水域,不利于渔光互补系统的推广普及。
[0004]2、采用桩柱式支架方案,打入水中的预制桩回收困难,对原有环境影响大。
[0005]3、打入水中的桩柱干涉渔网赶鱼,只能采用诱食捕捞的捕捞方案,捕捞率不高。
[0006]现有网箱养殖+漂浮式光伏的结合形式,主要是在传统漂浮式养殖网箱的基础上搭设少量支架安装光伏组件,如专利《CN201720613556.7一种水上漂浮式光伏发电与网箱养殖一体化装置》,专利《CN201921732615.8一种耦合光伏发电的网箱养殖集饵系统》中所述的方式,其具有如下缺陷。
[0007]1、光伏组件安装密度较低,不利于降低大型水面光伏电站土地成本。
[0008]2、没有结合网箱养殖和漂浮式光伏的特点构思合理的捕捞方案。
[0009]基于此,本技术设计了一种漂浮式渔光互补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漂浮式渔光互补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11]为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漂浮式渔光互补系统,包括设置于水上的光伏组件、漂浮于水面的漂浮式光伏支架、设置于水下的养殖网箱和赶鱼网箱以及设置于所述养殖网箱两侧和赶鱼网箱两侧的赶鱼装置;
[0012]所述光伏组件呈矩形阵列分布状安装于所述漂浮式光伏支架上形成光伏漂浮阵列,所述光伏组件之间留置捕捞通道,所述养殖网箱和赶鱼网箱固定于所述漂浮式光伏支架底部,所述养殖网箱呈纵向并列分布,所述赶鱼网箱设置于相邻两列所述养殖网箱之间,所述养殖网箱和赶鱼网箱接壤处设置有赶鱼通道,所述赶鱼网箱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光伏漂浮阵列的外沿并设置有捕捞平台。
[0013]优选的,所述养殖网箱和赶鱼网箱均分别包括网衣和固定绳,所述网衣通过固定绳与漂浮式光伏支架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赶鱼通道设置于养殖网箱和赶鱼网箱的网衣之间接近水面处。
[0014]优选的,所述赶鱼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养殖网箱或赶鱼网箱两侧的滑道,两侧所述滑道内均设置有可沿所述滑道滑动的滑块,两侧所述滑块之间连接有驱赶装置,所述滑块设置于所述滑道内腔并设置有用于牵引所述滑块沿所述滑道长度方向移动的的牵引绳。
[0015]优选的,所述赶鱼装置的滑道设置于所述养殖网箱两侧,所述滑道呈平直状,所述
滑道通过固定支座与漂浮式光伏支架底部连接。
[0016]优选的,所述赶鱼装置的滑道设置于所述赶鱼网箱两侧,所述滑道呈平直状或具有弧形下凹口的波浪状,所述滑道绕过所述赶鱼通道下方,所述滑道在非赶鱼通道区域采用固定支座与漂浮式光伏支架底部连接,所述滑道位于赶鱼通道区域采用滑动支座和漂浮式光伏支架底部连接,且在赶鱼通道区域的滑道下方安装负重块,非捕鱼时滑动支座上移,利用滑道变换为平直状将赶鱼通道封闭。
[0017]优选的,所述滑道额截面为开口朝下的C形结构,所述滑块为一头大、一头小的哑铃型结构,大头部分与所述牵引绳固定连接放置于滑道内侧,小头部分与驱赶装置位于滑道外侧。
[0018]优选的,所述驱赶装置为钢丝绳或钢管或塑料管。
[0019]优选的,所述漂浮式光伏支架为全HDPE浮体式光伏支架或HDPE浮体与金属支架复合的光伏支架。
[0020]一种漂浮式渔光互补系统的捕鱼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1]步骤S10:养殖人员站在捕捞通道上,将养殖网箱和赶鱼网箱的赶鱼通道处的滑道通过滑动支座下移,打开该处赶鱼通道;
[0022]步骤S20:养殖人员站在捕捞通道上,拉动养殖网箱两侧的牵引绳,利用牵引绳将滑座从养殖网箱远端拉到近端,滑座沿着滑道滑动,带动驱赶装置运动,驱赶装置从养殖网箱底部滑过,逐步收紧养殖网箱,达到驱赶鱼群的目的;将养殖网箱的鱼群渠道到赶鱼通道后,将养殖网箱和赶鱼网箱的赶鱼通道处的滑道通过滑动支座上移,关闭该处赶鱼通道;
[0023]步骤S30:重复步骤和步骤,将全部养殖网箱的鱼群驱赶到赶鱼网箱;
[0024]步骤S40:在捕捞通道一侧拉动赶鱼网箱两侧的牵引绳利用牵引绳将滑座从赶鱼网箱远端拉到近端,滑座沿着滑道滑动,带动驱赶装置运动,驱赶装置从赶鱼网箱底部滑过,逐步收紧赶鱼网箱,将鱼群驱赶到捕捞平台的缺口处;
[0025]步骤S50:捕捞平台的处停留的渔船,利用抄网将捕捞平台缺口处聚集的鱼群转移到渔船上,完成捕捞作业。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7]1、漂浮式光伏配合网箱养殖方案实现了生态养殖与光伏发电的有机结合的新型“渔光互补”系统,水上可发电,水下可养鱼,实现“渔、电、旅游、环保、税收”全丰收,获得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
[0028]2、漂浮式光伏方案,无打桩施工,对环境影响小,方便回收转移。
[0029]3、漂浮式光伏配合网箱养殖方案可以适应更为广阔的水面,如大型水库、河流流域、近海水域等,有利于渔光互补系统的推广。
[0030]4、合理的捕捞方式,利用网箱养殖的特点,提高捕捞率。
[0031]5、利用漂浮式光伏电站集中布置网箱、合理分割区域,方便管理工作开展,实现养殖区域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
附图说明
[00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3]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4]图2为图1中的A向平面结构示意图;
[0035]图3为图2的C处内部平面结构示意图;
[0036]图4为图1中的B向平面结构示意图;
[0037]图5为图4的内部平面结构示意图;
[0038]图6为本技术捕鱼方式鱼群移动方式示意图;
[0039]图7为本技术捕鱼方式网箱结构变化示意图。
[0040]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41]1‑
光伏组件,2

漂浮式光伏支架,3

养殖网箱,4

赶鱼网箱,5

赶鱼装置,51

滑道,52

滑块,53

驱赶装置,54

固定支座,55

滑动支座,56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漂浮式渔光互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水上的光伏组件(1)、漂浮于水面的漂浮式光伏支架(2)、设置于水下的养殖网箱(3)和赶鱼网箱(4)以及设置于所述养殖网箱(3)两侧和赶鱼网箱(4)两侧的赶鱼装置(5);所述光伏组件(1)呈矩形阵列分布状安装于所述漂浮式光伏支架(2)上形成光伏漂浮阵列,所述光伏组件(1)之间留置捕捞通道(6),所述养殖网箱(3)和赶鱼网箱(4)固定于所述漂浮式光伏支架(2)底部,所述养殖网箱(3)呈纵向并列分布,所述赶鱼网箱(4)设置于相邻两列所述养殖网箱(3)之间,所述养殖网箱(3)和赶鱼网箱(4)接壤处设置有赶鱼通道(8),所述赶鱼网箱(4)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光伏漂浮阵列的外沿并设置有捕捞平台(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漂浮式渔光互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网箱(3)和赶鱼网箱(4)均分别包括网衣和固定绳,所述网衣通过固定绳与漂浮式光伏支架(2)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赶鱼通道(8)设置于养殖网箱(3)和赶鱼网箱(4)的网衣之间接近水面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漂浮式渔光互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赶鱼装置(5)包括设置于所述养殖网箱(3)或赶鱼网箱(4)两侧的滑道(51),两侧所述滑道(51)内均设置有可沿所述滑道(51)滑动的滑块(52),两侧所述滑块(52)之间连接有驱赶装置(53),所述滑块(52)设置于所述滑道(51)内腔并设置有用于牵引所述滑块(52)沿所述滑道(51)长度方向移动的牵引绳(57)。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辉罗志辉黄长木蔡江霖魏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孚龙光伏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