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棉绒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64394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纺织面料领域,一种仿棉绒面料,包括抗静电加强层,抗静电加强层为芯层,抗静电加强层粘合有仿棉绒复合层;抗静电加强层包括多层抗静电棉纤维混编层,抗静电棉纤维混编层由第二经向纤维和第二纬向纤维编织成;第二经向纤维包括经向棉纤维单元和经向导电纤维;第二纬向纤维包括纬向棉纤维单元和纬向导电纤维;仿棉绒复合层包括多层导电纤维混编层,导电纤维混编层由第一经向纤维和第一纬向纤维编织成;第一经向纤维包括50D/144F的超细旦涤纶弹丝单元和第一经向导电纤维;第一纬向纤维包括50D/24F的锦纶长丝单元和第一纬向导电纤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能。解决了现有技术防静电性能较弱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仿棉绒面料
本技术涉及纺织面料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仿棉绒面料。
技术介绍
仿棉绒就是涤纶超细纤维,涤纶超细纤维是一种具有高品质、高性能、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它的单丝线密度比常规涤纶纤维低得多,这就赋予了它不同于常规涤纶纤维的优异的服饰性能,如吸湿、透气、手感柔软、丰满、富有弹性、蓬松性和飘逸感等。公告号CN206544364U公开的一种耐磨仿棉绒贴膜压花面料,包括仿棉层,所述仿棉层为涤纶纤维与超仿棉纤维的混纺纱线织造而成,所述经向丝为50D/72F超细旦涤纶弹丝,所述纬向丝为75D/24*12F超仿棉涤纶混纤丝,所述仿棉层上表面复合有麂皮绒层,在仿棉层下表面贴合有耐磨层,所述麂皮绒层由海岛型涤纶超细旦纤维制成的经线和桑蚕丝纤维制成的纬线交织而成,所述麂皮绒层上设置有PVC压花膜。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仿棉绒制备的产品使用过程中会产生静电,因此运用现有技术方案制备的产品缺乏抗静电性能,限制了仿棉绒的运用领域。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防静电性能较弱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仿棉绒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抗静电加强层(2),抗静电加强层(2)为芯层,抗静电加强层(2)的上下表面粘合有仿棉绒复合层(1);抗静电加强层(2)包括多层抗静电棉纤维混编层(21),抗静电棉纤维混编层(21)由第二经向纤维(211)和第二纬向纤维(212)编织而成;第二经向纤维(211)包括经向棉纤维单元(2111)和位于经向棉纤维单元(2111)之间的经向导电纤维(2112);第二纬向纤维(212)包括纬向棉纤维单元(2121)和位于纬向棉纤维单元(2121)之间的纬向导电纤维(2122);仿棉绒复合层(1)包括多层导电纤维混编层(11),导电纤维混编层(11)由第一经向纤维(1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棉绒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抗静电加强层(2),抗静电加强层(2)为芯层,抗静电加强层(2)的上下表面粘合有仿棉绒复合层(1);抗静电加强层(2)包括多层抗静电棉纤维混编层(21),抗静电棉纤维混编层(21)由第二经向纤维(211)和第二纬向纤维(212)编织而成;第二经向纤维(211)包括经向棉纤维单元(2111)和位于经向棉纤维单元(2111)之间的经向导电纤维(2112);第二纬向纤维(212)包括纬向棉纤维单元(2121)和位于纬向棉纤维单元(2121)之间的纬向导电纤维(2122);仿棉绒复合层(1)包括多层导电纤维混编层(11),导电纤维混编层(11)由第一经向纤维(111)和第一纬向纤维(112)编织而成;第一经向纤维(111)包括50D/144F的超细旦涤纶弹丝单元(1111)和位于50D/144F的超细旦涤纶弹丝单元(1111)之间的第一经向导电纤维(1112);第一纬向纤维(112)包括50D/24F的锦纶长丝单元(1121)和位于50D/24F的锦纶长丝单元(1121)之间的第一纬向导电纤维(11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棉绒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静电加强层(2)还包括粘合在抗静电棉纤维混编层(21)之间的去静电纤维层(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仿棉绒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去静电纤维层(22)之间粘合有抗菌层(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潭华
申请(专利权)人:桐乡市恒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