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陶瓷件排版结构及实现的模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6372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30
一种陶瓷件排版结构及实现的模具结构,其可提高陶瓷原料的利用率,避免资源浪费,可大大降低加工成本,其包括料带,料带上固定有若干个均匀间隔布置的陶瓷件对,所述陶瓷件对倾斜布置于所述料带上,每个所述陶瓷件对包括共边布置的陶瓷件一、陶瓷件二,所述陶瓷件一的一条边与陶瓷件二的一条边重叠作为公共边,所述陶瓷件一、陶瓷件二以公共边的中点为中心呈中心对称布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陶瓷件排版结构及实现的模具结构
本技术涉及陶瓷加工
,具体为一种陶瓷件排版结构及实现的模具结构。
技术介绍
陶瓷材料因具有高强度、高硬度、耐磨、隔热、耐腐蚀等优良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航天、石油化工、仪器仪表、电子产品等领域,但由于陶瓷材料具有高脆性、低断裂韧性、材料弹性极限与强度接近等特点,且使用形状大多不规则,对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因此陶瓷材料的加工难度较大,加工工艺要求也较高,例如加工图1所示形状的陶瓷件,该陶瓷件一侧边为直线,另一侧边为曲折线,目前常用的陶瓷件23加工方式为模切加工,加工时,首先将陶瓷原料10粘贴于料带1上,再采用冲压切削设备将特定形状的陶瓷件切割下来,但是现有技术中陶瓷件23加工的投入成本较高,原因在于:(1)现有技术中陶瓷件23的排版利用率较低,切割加工时,只能将陶瓷件23以逐个间隔平行布置的方式切割下来,由于陶瓷件23为一端较宽、另一端较窄的特殊形状,窄部一侧切割下来的废料较多,且无法重复利用,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2)市场上陶瓷材料的价格昂贵,使得整个生产的材料投入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陶瓷件排版利用率低,易造成资源浪费,使整个生产的材料投入成本较高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陶瓷件排版结构及实现的模具结构,其可提高陶瓷原料的利用率,避免资源浪费,可大大降低加工成本。一种陶瓷件排版结构,其包括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料带上固定有若干个均匀间隔布置的陶瓷件对,所述陶瓷件对倾斜布置于所述料带上,每个所述陶瓷件对包括共边布置的陶瓷件一、陶瓷件二,所述陶瓷件一的一条边与陶瓷件二的一条边重叠作为公共边,所述陶瓷件一、陶瓷件二以公共边的中点为中心呈中心对称布置。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陶瓷件对两侧的所述料带上分别设置有定位孔,两侧所述定位孔以所述料带横向中心线为轴对称布置,所述料带的每一侧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定位孔;所述陶瓷件对通过复合胶粘贴于所述料带上;相邻两个所述陶瓷件对之间间隙的最大宽度L为1mm~2mm;所述公共边为所述陶瓷件一、陶瓷件二的直线边;所述料带上设置有与所述陶瓷件对相对应的压痕,所述压痕包括与所述陶瓷件一外部轮廓一致的压痕一、与所述陶瓷件二外部轮廓一致的压痕二,所述压痕一、压痕二具有重叠的压痕边,所述压痕边与所述公共边相对应。一种实现上述陶瓷件排版的模具结构,其包括冲切机,所述冲切机包括冲切机一、冲切机二,所述冲切机一上设置有上模一、下模一,所述冲切机二上设置有上模二、下模二,所述上模一、下模一拼合后的型腔一的形状与所述陶瓷件一形状一致,所述上模二、下模二拼合后的型腔二的形状与所述陶瓷件二的形状一致,所述上模一与上模二、下模一与下模二为共模结构,所述共模结构指所述型腔一、型腔二拼合时的形状与所述陶瓷件对的形状一致,所述型腔一、型腔二拼合时,型腔一与型腔二相重叠的边为所述公共边。所述下模一、下模二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料带上的定位孔相对应的定位柱;所述上模一、下模一拼合后与所述陶瓷件一外部轮廓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间隙一,所述间隙一与所述料带上的所述压痕一的形状及厚度一致,所述上模二、下模二拼合后与所述陶瓷件二外部轮廓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间隙二,所述间隙二与所述压痕二的形状及厚度一致。一种采用上述模具结构加工上述陶瓷件排版结构的共边加工方法,采用冲切机冲切出共边布置的陶瓷件对,具体加工步骤包括:S1、加工原料的准备;S2、采用冲切机进行冲切操作,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加工原料包括料带、陶瓷原料,将所述陶瓷原料粘贴于料带的中部;步骤S2中,陶瓷件对的冲切操作包括以下具体步骤:S21、料带与下模一的定位,通过料带上的定位孔与下模一上的定位柱对应,实现料带在冲切机一上的定位;S22,采用冲切机一冲切加工所述陶瓷件一;S23,料带与下模二的定位,通过料带上的定位孔与下模二上的定位柱对应,实现料带在冲切机二上的定位;S24,采用冲切机二,以所述陶瓷件一的直线边为公共边冲切加工所述陶瓷件二。采用本技术的上述排版结构、模具结构可以达到如下有益效果:陶瓷件一、陶瓷件二以陶瓷件对的形式倾斜布置于料带上,陶瓷件一、陶瓷件二具有重叠的公共边,且陶瓷件一、陶瓷件二以公共边的中点为中心呈中心对称布置,使得陶瓷件一的宽部对应于陶瓷件二的窄部,切割时,陶瓷件二窄部的废料被有效利用,从而提高了陶瓷件的排版利用率,使切割废料大大减少,避免了资源浪费,降低了投入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陶瓷件排版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陶瓷件排版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将陶瓷件对取走后料带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上模一、下模一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上模二、下模二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上模一、下模一拼合后的型腔一的俯视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上模二、下模二拼合后的型腔二的俯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见图2、图3,一种陶瓷件排版结构,其包括料带1,料带1上固定有若干个均匀间隔布置的陶瓷件对2,陶瓷件对2通过复合胶粘贴于料带1上,陶瓷件对2倾斜布置于料带1上,相邻两个陶瓷件对之间间隙的最大宽度L为1.5mm;每个陶瓷件对2包括共边布置的陶瓷件一21、陶瓷件二22,陶瓷件一21的直线边与陶瓷件二22的直线边重叠作为公共边3,陶瓷件一21、陶瓷件二22以公共边2的中点为中心呈中心对称布置,陶瓷件对2两侧的料带1上分别设置有定位孔4,两侧定位孔4以料带1横向中心线为轴对称布置,料带1的每一侧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孔4;料带1上设置有与陶瓷件对2相对应的压痕,压痕包括与陶瓷件一21外部轮廓一致的压痕一11、与陶瓷件二22外部轮廓一致的压痕二12,压痕一11、压痕二12具有重叠的压痕边13,压痕边13与公共边3相对应。见图4至图7,一种实现上述陶瓷件排版的模具结构,其包括冲切机,冲切机包括冲切机一、冲切机二,冲切机一上设置有上模一71、下模一72,冲切机二上设置有上模二81、下模二82,上模一71、下模一72拼合后的型腔一的形状与陶瓷件一21形状一致,上模二81、下模二82拼合后的型腔二的形状与陶瓷件二22的形状一致,上模一71、上模二81为共模结构,共模结构指型腔一73、型腔二83拼合时的形状与陶瓷件对的形状一致,型腔一、型腔二拼合时,型腔一73与型腔二83相重叠的边为公共边。下模一72、下模二82上分别设置有与料带1上的定位孔4相对应的定位柱41,上模一71、上模二81上分别设置有与定位柱41相对应的定位槽42;上模一71、下模一72拼合后与陶瓷件一21外部轮廓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间隙一,间隙一与压痕一的形状及厚度一致,上模二81、下模二82拼合后与陶瓷件二22外部轮廓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间隙二,间隙二与压痕二的形状及厚度一致。一种采用上述模具结构加工出上述陶瓷件排版结构的共边加工方法:具体加工步骤包括:...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陶瓷件排版结构,其包括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料带上固定有若干个均匀间隔布置的陶瓷件对,所述陶瓷件对倾斜布置于所述料带上,每个所述陶瓷件对包括共边布置的陶瓷件一、陶瓷件二,所述陶瓷件一的一条边与陶瓷件二的一条边重叠作为公共边,所述陶瓷件一、陶瓷件二以公共边的中点为中心呈中心对称布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陶瓷件排版结构,其包括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料带上固定有若干个均匀间隔布置的陶瓷件对,所述陶瓷件对倾斜布置于所述料带上,每个所述陶瓷件对包括共边布置的陶瓷件一、陶瓷件二,所述陶瓷件一的一条边与陶瓷件二的一条边重叠作为公共边,所述陶瓷件一、陶瓷件二以公共边的中点为中心呈中心对称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件排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件两侧的所述料带上分别设置有定位孔,两侧所述定位孔以所述料带横向中心线为轴对称布置,所述料带的每一侧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定位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陶瓷件排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料带上设置有与所述陶瓷件对相对应的压痕,所述压痕包括与所述陶瓷件一外部轮廓一致的压痕一、与所述陶瓷件二外部轮廓一致的压痕二,所述压痕一、压痕二具有重叠的压痕边,所述压痕边与所述公共边相对应,所述压痕的厚度小于所述料带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陶瓷件排版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陶瓷件对之间间隙的最大宽度L为1mm~2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张宽王庆朋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积捷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