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电机双拉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6134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拉网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单电机双拉网装置。其主要技术特征为:包括架体、拉网小车、拉网输送带和动力机构,所述拉网小车包括第一拉网小车和第二拉网小车,第一拉网小车与所述辊筒上方的拉网输送带固定,第二拉网小车与辊筒下方的拉网输送带固定,在第一拉网小车位于架体前端时,第二拉网小车位于架体后端,拉网钩通过拉网钩升降机构与拉网小车连接,拉网钩升降机构与控制机构控制连接,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控制机构控制连接,在拉网时,首先通过拉网输送带将第一拉网小车移动至架体的前方,第一拉网小车上的拉网钩升降机构控制拉网钩勾住网片的纬丝,在第一拉网小车拉网时第二拉网小车复位。拉网效率提高,而且两个拉网小车的行程几乎缩短了一半,拉网精度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电机双拉网装置
本技术属于拉网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单电机双拉网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丝网焊机领域,焊接好的网片通过拉网装置向后拉动。目前使用的拉网装置包括带有网片托架的架体和带有拉网钩的拉网小车,在架体上设置有辊筒和绕过辊筒的拉网输送带和动力机构,动力机构与辊筒动力连接。拉网小车固定在拉网输送带上,通过动力机构带动拉网输送带前后移动,从而带动拉网小车前后移动,实现拉网动作。现有的拉网装置存在以下缺陷:其一,拉网小车为一个,拉网小车在完成一次拉网后,需要重新复位才能实现第二次拉网,使得拉网距离长,拉网效率低;其二,由于拉网距离长,因此拉网精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拉网效率高、拉网精度高的单电机双拉网装置。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单电机双拉网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带有网片托架的架体和带有拉网钩的拉网小车,在所述架体上设置有辊筒和绕过辊筒的拉网输送带和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辊筒动力连接,所述拉网小车包括第一拉网小车和第二拉网小车,所述第一拉网小车与所述辊筒上方的所述拉网输送带固定,所述第二拉网小车与所述辊筒下方的所述拉网输送带固定,在所述第一拉网小车位于所述架体前端时,所述第二拉网小车位于所述架体后端,所述拉网钩通过拉网钩升降机构与所述拉网小车连接,所述拉网钩升降机构与控制机构控制连接,所述动力机构为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与所述控制机构控制连接。其附加技术特征为:在所述拉网小车上设置有有固定架,所述拉网钩的后端与所述固定架销连接,所述拉网钩升降机构包括与所述拉网小车固定的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顶杆与所述拉网钩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液压缸与所述控制机构控制连接;所述第一拉网小车和所述第二拉网小车都位于所述网片托架的下方,所述第一拉网小车和所述第二拉网小车位于辊筒上方的输送带和辊筒下方的输送带之间;所述第一拉网小车位于所述拉网输送带上方,所述第一拉网小车位于所述网片托架的上方,所述第二拉网小车位于所述网片托架的下方。本技术所提供的单电机双拉网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其一,由于包括带有网片托架的架体和带有拉网钩的拉网小车,在所述架体上设置有辊筒和绕过辊筒的拉网输送带和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辊筒动力连接,所述拉网小车包括第一拉网小车和第二拉网小车,所述第一拉网小车与所述辊筒上方的所述拉网输送带固定,所述第二拉网小车与所述辊筒下方的所述拉网输送带固定,在所述第一拉网小车位于所述架体前端时,所述第二拉网小车位于所述架体后端,所述拉网钩通过拉网钩升降机构与所述拉网小车连接,所述拉网钩升降机构与控制机构控制连接,所述动力机构为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与所述控制机构控制连接,在进行拉网前,开启动力机构,通过拉网输送带将第一拉网小车移动至架体的前方,此时第二拉网小车移动至架体后部;控制机构控制第一拉网小车上的拉网钩升降机构升起,第一拉网小车上的拉网钩勾住网片的纬丝;反向开启动力机构,拉网输送带反向转动,第一拉网小车向后拉网,在第一拉网小车后移的同时,位于辊筒下方的拉网输送带上的第二拉网小车在拉网输送带的带动下向前移动;在第一拉网小车与第二拉网小车接近时,关闭动力机构,拉网输送带停止移动;第一拉网小车上的拉网升降机构控制拉网钩从网片上移开,第二拉网小车上的拉网钩在拉网钩升降机构的作用下勾住网片纬丝;反向开启动力机构,拉网输送带反向转动,第二拉网小车向后拉网,在第二拉网小车后移的同时,位于辊筒上方的拉网输送带上的第一拉网小车在拉网输送带的带动下向前移动;在第二拉网小车到达架体后部时,此时第一拉网小车到达架体前部,关闭动力机构,拉网输送带停止移动;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拉网完成,在第一拉网小车拉网过程中,第二拉网小车处于复位过程,在第二拉网小车拉网过程中,第一拉网小车处于复位过程,拉网效率大大提高,而且两个拉网小车的行程几乎缩短了一半,拉网精度大大提高;其二,由于在所述拉网小车上设置有有固定架,所述拉网钩的后端与所述固定架销连接,所述拉网钩升降机构包括与所述拉网小车固定的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顶杆与所述拉网钩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液压缸与所述控制机构控制连接,通过控制机构控制液压缸来实现拉网钩从网片上脱出和勾住网片,使用更加方便,控制更加准确;其三,由于所述第一拉网小车和所述第二拉网小车都位于所述网片托架的下方,所述第一拉网小车和所述第二拉网小车位于辊筒上方的输送带和辊筒下方的输送带之间,空间占用小,使用更加方便;其四,由于所述第一拉网小车位于所述拉网输送带上方,所述第一拉网小车位于所述网片托架的上方,所述第二拉网小车位于所述网片托架的下方,可以通过第一拉网小车将网片拉到架体的中间位置,也可以通过第一拉网小车将网片拉到架体的后端,拉网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单电机双拉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面视图;图3为两个拉网小车分别位于网片托架上下两侧的单电机双拉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侧面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单电机双拉网装置的结构和使用原理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单电机双拉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单电机双拉网装置包括带有网片托架1的架体2和带有拉网钩3的拉网小车4,在架体2上设置有辊筒5和绕过辊筒5的拉网输送带6及动力机构7,动力机构7与辊筒5动力连接,拉网小车4包括第一拉网小车41和第二拉网小车42,第一拉网小车41与辊筒5上方的拉网输送带6固定,第二拉网小车42与辊筒5下方的拉网输送带6固定。在第一拉网小车41位于架体2的前端时,第二拉网小车42位于架体2的后端,拉网钩3通过拉网钩升降机构8与拉网小车4连接,拉网钩升降机构8与控制机构9控制连接。动力机构7为伺服电机,伺服电机与控制机构9控制连接。在进行拉网前,开启动力机构7,通过拉网输送带6将第一拉网小车41移动至架体2的前方,此时第二拉网小车42移动至架体2后部;控制机构9控制第一拉网小车41上的拉网钩升降机构8升起,第一拉网小车41上的拉网钩3勾住网片的纬丝;反向开启动力机构7,拉网输送带6反向转动,第一拉网小车41向后拉网,在第一拉网小车41后移的同时,位于辊筒5下方的拉网输送带上的第二拉网小车42在拉网输送带6的带动下向前移动;在第一拉网小车41与第二拉网小车42接近时,关闭动力机构7,拉网输送带6停止移动;第一拉网小车41上的拉网升降机构8控制拉网钩3从网片上移开,第二拉网小车42上的拉网钩3在拉网钩升降机构8的作用下勾住网片纬丝;反向开启动力机构7,拉网输送带6反向转动,第二拉网小车42向后拉网,在第二拉网小车42后移的同时,位于辊筒上方的拉网输送带上的第一拉网小车41在拉网输送带的带动下向前移动;在第二拉网小车42到达架体后部时,此时第一拉网小车41到达架体前部,关闭动力机构7,拉网输送带6停止移动;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拉网完成,在第一拉网小车41拉网过程中,第二拉网小车42处于复位过程,在第二拉网小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单电机双拉网装置,包括带有网片托架的架体和带有拉网钩的拉网小车,在所述架体上设置有辊筒和绕过辊筒的拉网输送带和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辊筒动力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网小车包括第一拉网小车和第二拉网小车,所述第一拉网小车与所述辊筒上方的所述拉网输送带固定,所述第二拉网小车与所述辊筒下方的所述拉网输送带固定,在所述第一拉网小车位于所述架体前端时,所述第二拉网小车位于所述架体后端,所述拉网钩通过拉网钩升降机构与所述拉网小车连接,所述拉网钩升降机构与控制机构控制连接,所述动力机构为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与所述控制机构控制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单电机双拉网装置,包括带有网片托架的架体和带有拉网钩的拉网小车,在所述架体上设置有辊筒和绕过辊筒的拉网输送带和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辊筒动力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网小车包括第一拉网小车和第二拉网小车,所述第一拉网小车与所述辊筒上方的所述拉网输送带固定,所述第二拉网小车与所述辊筒下方的所述拉网输送带固定,在所述第一拉网小车位于所述架体前端时,所述第二拉网小车位于所述架体后端,所述拉网钩通过拉网钩升降机构与所述拉网小车连接,所述拉网钩升降机构与控制机构控制连接,所述动力机构为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与所述控制机构控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电机双拉网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志成李明明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骄阳焊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