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卡箍式密封快开装置,涉及领域高分子材料加工;其结构包括相扣合在一起的第一半圆卡箍与第二半圆卡箍,驱动第一半圆卡箍靠近或远离第二半圆卡箍的第一推拉机构,以及驱动第二半圆卡箍靠近或远离第一半圆卡箍的第二推拉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目的提供一种装设于底座上的卡箍式密封快开装置,与传统的超临界流体发泡装置的卡箍密封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密封装置与推拉装置装设于底座上的设计,有效解决了传统发泡装置卡箍在未锁合状态时一端固定另一端悬空,悬空端下垂从而影响卡箍锁合准确性以及密封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卡箍式密封快开装置
本技术涉及高分子材料加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卡箍式密封快开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超临界流体发泡需要在较高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进行,因此超临界流体加工用的釜体和釜盖的密封性对于设备的安全性和使用效果极其重要。超临界流体发泡常采用卡箍式密封,卡箍式密封是将盖体锁合端与釜体锁合端通过一对带槽半圆形分体式卡箍压紧密封。卡箍式密封超临界流体加工设备主要有立式和卧式两种放置方式,其中立式设备的优点是占地空间小,但由于批量物料的放取以及釜体内部的清理不易,主要适合于规模较小的实验室研究应用,进行工业生产通常采用卧式放置方式。技术专利CN205731168U(201620114104.X)公开了一种快开式聚合物超临界反应釜,该装置釜体为竖式放置,釜体在下,釜盖在上;釜盖通过两个半圆形卡箍与釜体锁紧;通过转动手轮带动连接于丝杆上的升降臂上下运动,实现对釜盖的升降操作;通过水平架和升降臂绕立柱转动实现釜盖的转入或转出扣合位置操作。该装置中卡箍锁紧釜盖、卡箍间锁合以及釜盖的安装全部采用人工进行,相对于分体式结构操作效率大幅提高,对于实验室小规模试验可以满足要求,但装置若进一步增大,操作效率会收到较大影响。技术专利CN109894063A(201910283587.4)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开合立式超临界流体发泡设备,该设备实现了卡箍和釜盖的全自动锁合和移动,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操作安全性,但是该装置依旧存在只适合于制作小型装置,不能应用于工业化大规模超临界流体加工生产。在技术专利CN205731168U和技术专利CN109894063A中,卡箍在未锁合状态时一端固定另一端悬空,因此卡箍的重量不能太大,否则卡箍配合固定轴以及卡箍与轴配合处的尺寸和强度要足够,否则可能导致卡箍悬空端下垂从而影响锁合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装设于底座上的卡箍式密封快开装置,旨在改善现有技术中超临界流体发泡装置的密封卡箍悬空端下垂从而影响锁合准确性的技术问题。一种卡箍式密封快开装置,包括相扣合在一起的第一半圆卡箍与第二半圆卡箍,驱动第一半圆卡箍靠近或远离第二半圆卡箍的第一推拉机构,以及驱动第二半圆卡箍靠近或远离第一半圆卡箍的第二推拉机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半圆卡箍与第二半圆卡箍卡扣在釜体与釜盖的连接处,本技术通过第一半圆卡箍与第二半圆卡箍相扣合实现对釜体与釜盖密封连接。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密封效果,所述第一半圆卡箍的内侧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高度等于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的高度之和;所述第二半圆卡箍的内侧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高度与第一凹槽的高度相等。进一步的,为了控制第一半圆卡箍与第二半圆卡箍的相对位置,所述第一推拉机构包括第一液压推拉装置,以及对第一液压推拉装置起到固定作用的第一固定支座;所述第一液压推拉装置与第一半圆卡箍的背离釜体的一侧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推拉机构包括第二液压推拉装置,以及对第二液压推拉装置起到固定作用的第二固定支座;所述第二液压推拉装置与第二半圆卡箍的背离釜体的一侧中部固定连接。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半圆卡箍与液压推拉装置的连接的牢固,所述第一半圆卡箍与第一液压推拉装置的连接处设有第一移动固定耳,所述第二半圆卡箍与第二液压推拉装置的连接处设有第二移动固定耳。进一步的,为了保证所述半圆卡箍在水平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还包括第一支撑轨道与第二支撑轨道;所述第一半圆卡箍、第二半圆卡箍、第一支撑轨道与第二支撑轨道处于同一水平面。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半圆卡箍与第二半圆卡箍的高度低于提升支撑平台的高度,防止半圆卡箍在水平移动过程中碰到提升支撑平台。进一步的,还包括对第一半圆卡箍与第二半圆卡箍起导向作用的导向机构。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导向轴、分别设于导向轴两端导向支撑A与导向支撑B,以及在导向轴上来回移动的导向耳;所述导向支撑A、导向支撑B分别与底座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导向耳与第一半圆卡箍、第二半圆卡箍固定连接。进一步的,还包括对第一半圆卡箍、第二半圆卡箍、第一推拉机构与第二推拉机构起支撑作用的底座。有益效果:1)与传统的超临界流体发泡装置的卡箍密封装置相比;本技术通过将密封装置与推拉装置装设于底座上的设计,有效解决了传统发泡装置卡箍在未锁合状态时一端固定另一端悬空,悬空端下垂从而影响卡箍锁合准确性以及密封性的问题;2)卡箍的锁合采用了自动化方式,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操作效率和安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一种卡箍式密封快开装置的组装图;图2是图1的B-B向视图;图3是图1的C-C向视图及半剖图;图4是图1的开启状态图;图中:1.釜体,2.卡箍,3.提升支撑平台,4.平台支撑,5.液压推拉装置,6.底座,7.釜盖,9.卡箍支撑轨道,10.导向支撑A,11.导向轴,12.导向耳,13.导向支撑B,14.移动固定耳,15.固定支座,21.导向立柱,22.液压升降装置,23.升降支架,24.连接支架,25.釜体升降导向杆,26.升降导向配合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卡箍式密封快开装置,包括相扣合在一起的第一半圆卡箍与第二半圆卡箍,驱动第一半圆卡箍靠近或远离第二半圆卡箍的第一推拉机构,以及驱动第二半圆卡箍靠近或远离第一半圆卡箍的第二推拉机构;本技术通过将密封装置与推拉装置装设于底座上的设计,有效解决了传统发泡装置卡箍在未锁合状态时一端固定另一端悬空,悬空端下垂从而影响卡箍锁合准确性以及密封性的问题。釜体的开口处设置有釜体锁合端,所述釜盖上设有盖体锁合端,所述釜体锁合端上设有第一延伸部,所述盖体锁合端上设有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半圆卡箍的内侧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高度等于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的高度之和;所述第二半圆卡箍的内侧设有第二凹槽,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卡箍式密封快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扣合在一起的第一半圆卡箍与第二半圆卡箍,驱动第一半圆卡箍靠近或远离第二半圆卡箍的第一推拉机构,以及驱动第二半圆卡箍靠近或远离第一半圆卡箍的第二推拉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卡箍式密封快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扣合在一起的第一半圆卡箍与第二半圆卡箍,驱动第一半圆卡箍靠近或远离第二半圆卡箍的第一推拉机构,以及驱动第二半圆卡箍靠近或远离第一半圆卡箍的第二推拉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箍式密封快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圆卡箍与第二半圆卡箍卡扣在釜体与釜盖的连接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箍式密封快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圆卡箍的内侧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高度等于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的高度之和;所述第二半圆卡箍的内侧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高度与第一凹槽的高度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箍式密封快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拉机构包括第一液压推拉装置,以及对第一液压推拉装置起到固定作用的第一固定支座;所述第一液压推拉装置与第一半圆卡箍的背离釜体的一侧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推拉机构包括第二液压推拉装置,以及对第二液压推拉装置起到固定作用的第二固定支座;所述第二液压推拉装置与第二半圆卡箍的背离釜体的一侧中部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箍式密封快开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海,陈建亚,
申请(专利权)人:晋江兴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