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棚悬挂移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5738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顶棚悬挂移动装置,包括纵向行进部、横向行进部和功能部,所述纵向行进部的个数为二,所述纵向行进部下方设置有所述横向行进部,所述纵向行进部与所述横向行进部通过导轨连接,所述纵向行进部与所述横向行进部结合部位设置有锁定机构一,所述锁定机构一一侧设置有滑移阻尼机构一。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滑移阻尼机构一、滑移阻尼机构二、滑移阻尼机构三和回转阻尼机构,可以为功能部的移动提供滑移和回转阻尼力,确保功能部的移动更加平稳安全,为行走不便的患者提供安全保障,同时可以确保行动不便者在屋内任意区域自由的行走锻炼,不受空间限制,提升锻炼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顶棚悬挂移动装置
本技术涉及悬挂移动装置
,具体涉及顶棚悬挂移动装置。
技术介绍
在室内环境中,为了给行动不便或者有特殊需求的人提供辅助行走的帮助,常采取沿墙壁设置长扶手的措施。但这些位置不可动的扶手只能为近处的人提供手扶作用,当人走向远离扶手的区域时,这些扶手便无能为力了,若安装可沿屋顶轨道移动的悬吊式扶手,显然是个解决这个需求的可行方式,但若沿用现有技术中的各种可沿着屋顶悬空轨道移动的吊挂装置,并不能直接满足这个需求。因为,为了人的安全,作为协助人站立和缓慢行走的扶手,需要保持与使用者的合理间距的稳定的位置和姿态,而现有悬吊装置,在受到人的手扶动作时,会在手扶力的作用下失稳漂移,反而容易让人失去重心而摔倒,安全系数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顶棚悬挂移动装置,解决了现有悬吊装置,在受到人的手扶动作时,会在手扶力的作用下失稳漂移,反而容易让人失去重心而摔倒,安全系数低的问题。(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顶棚悬挂移动装置,包括纵向行进部、横向行进部和功能部,所述纵向行进部的个数为二,所述纵向行进部下方设置有所述横向行进部,所述纵向行进部与所述横向行进部通过导轨连接,所述纵向行进部与所述横向行进部结合部位设置有锁定机构一,所述锁定机构一一侧设置有滑移阻尼机构一,所述横向行进部下方设置有竖悬臂,所述竖悬臂与所述横向行进部结合部位设置有锁定机构二,所述锁定机构二一侧设置有滑移阻尼机构二,所述竖悬臂下方设置有竖滑动臂,所述竖滑动臂与所述竖悬臂结合部位设置有滑移阻尼机构三,所述滑移阻尼机构三一侧设置有高度锁定机构,所述竖滑动臂下方转动连接有所述功能部,所述功能部与所述竖滑动臂结合部位设置有回转阻尼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纵向行进部、所述横向行进部、所述竖滑动臂可由程控电动机构驱动,当所述功能部感知外部的压力超过设定值时,可以触发所述锁定机构一、所述锁定机构二和所述高度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将所述功能部锁死,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进一步的,所述锁定机构一与所述纵向行进部以及所述横向行进部均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滑移阻尼机构一与所述纵向行进部以及所述横向行进部均通过螺钉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滑移阻尼机构一可以在所述横向行进部的滑移过程提供阻尼力,使其平稳滑行。进一步的,所述横向行进部与所述竖悬臂通过导轨连接,所述滑移阻尼机构二与所述横向行进部以及所述竖悬臂均通过螺钉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滑移阻尼机构二可以为所述竖悬臂的移动提供阻尼力,使其平稳滑行。进一步的,所述锁定机构二与所述横向行进部以及所述竖悬臂均通过螺钉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锁定机构二用来将所述竖悬臂锁死在所述横向行进部上。进一步的,所述竖滑动臂与所述竖悬臂滑动连接,所述高度锁定机构与所述竖滑动臂以及所述竖悬臂均通过螺钉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高度锁定机构用来将所述竖滑动臂和所述竖悬臂。进一步的,所述滑移阻尼机构三与所述竖悬臂以及所述竖滑动臂均通过螺钉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滑移阻尼机构三为所述竖滑动臂的滑动提供阻尼力,使其平稳滑动。进一步的,所述回转阻尼机构与所述功能部以及所述竖滑动臂均通过螺钉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回转阻尼机构为所述功能部的转动提供阻尼力,使其平稳转动。(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为解决现有悬吊装置,在受到人的手扶动作时,会在手扶力的作用下失稳漂移,反而容易让人失去重心而摔倒,安全系数低的问题,本技术通过设置滑移阻尼机构一、滑移阻尼机构二、滑移阻尼机构三和回转阻尼机构,可以为功能部的移动提供滑移和回转阻尼力,确保功能部的移动更加平稳安全,为行走不便的患者提供安全保障;2、为解决现有的行动不便者辅助锻炼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锻炼的空间范围较小,锻炼效果差的问题,本技术可以确保行动不便者在屋内任意区域自由的行走锻炼,不受空间限制,提升锻炼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顶棚悬挂移动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顶棚悬挂移动装置的仰视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纵向行进部;2、横向行进部;3、竖悬臂;4、竖滑动臂;5、功能部;6、滑移阻尼机构一;7、滑移阻尼机构二;8、滑移阻尼机构三;9、回转阻尼机构;10、锁定机构一;11、锁定机构二;12、高度锁定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顶棚悬挂移动装置,包括纵向行进部1、横向行进部2和功能部5,纵向行进部1的个数为二,纵向行进部1下方设置有横向行进部2,纵向行进部1与横向行进部2通过导轨连接,纵向行进部1与横向行进部2结合部位设置有锁定机构一10,锁定机构一10一侧设置有滑移阻尼机构一6,横向行进部2下方设置有竖悬臂3,竖悬臂3与横向行进部2结合部位设置有锁定机构二11,锁定机构二11一侧设置有滑移阻尼机构二7,竖悬臂3下方设置有竖滑动臂4,竖滑动臂4与竖悬臂3结合部位设置有滑移阻尼机构三8,滑移阻尼机构三8一侧设置有高度锁定机构12,竖滑动臂4下方转动连接有功能部5,功能部5与竖滑动臂4结合部位设置有回转阻尼机构9,的纵向行进部1、横向行进部2、竖滑动臂4可由程控电动机构驱动,当功能部5感知外部的压力超过设定值时,可以触发锁定机构一10、锁定机构二11和高度锁定机构12处于锁定状态,将功能部5锁死,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同时,屋内顶棚上可以设置照明、摄像、音频播放、麦克风以及显示装置,并借助网络与终端装置交换数据,并可接受远程终端对功能部5的电子设备和空间移动机构的控制,功能部5可以时座椅、也可以具有物品收纳空间、也可以时具有与人交流互动的智能机器人等。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锁定机构一10与纵向行进部1以及横向行进部2均通过螺钉连接,滑移阻尼机构一6与纵向行进部1以及横向行进部2均通过螺钉连接,滑移阻尼机构一6可以在横向行进部2的滑移过程提供阻尼力,使其平稳滑行,横向行进部2与竖悬臂3通过导轨连接,滑移阻尼机构二7与横向行进部2以及竖悬臂3均通过螺钉连接,滑移阻尼机构二7可以为竖悬臂3的移动提供阻尼力,使其平稳滑行。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锁定机构二11与横向行进部2以及竖悬臂3均通过螺钉连接,锁定机构二11用来将竖悬臂3锁死在横向行进部2上,竖滑动臂4与竖悬臂3滑动连接,高度锁定机构12与竖滑动臂4以及竖悬臂3均通过螺钉连接,高度锁定机构12用来将竖滑动臂4和竖悬臂3,滑移阻尼机构三8与竖悬臂3以及竖滑动臂4均通过螺钉连接,滑移阻尼机构三8为竖滑动臂4的滑动提供阻尼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顶棚悬挂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纵向行进部(1)、横向行进部(2)和功能部(5),所述纵向行进部(1)的个数为二,所述纵向行进部(1)下方设置有所述横向行进部(2),所述纵向行进部(1)与所述横向行进部(2)通过导轨连接,所述纵向行进部(1)与所述横向行进部(2)结合部位设置有锁定机构一(10),所述锁定机构一(10)一侧设置有滑移阻尼机构一(6),所述横向行进部(2)下方设置有竖悬臂(3),所述竖悬臂(3)与所述横向行进部(2)结合部位设置有锁定机构二(11),所述锁定机构二(11)一侧设置有滑移阻尼机构二(7),所述竖悬臂(3)下方设置有竖滑动臂(4),所述竖滑动臂(4)与所述竖悬臂(3)结合部位设置有滑移阻尼机构三(8),所述滑移阻尼机构三(8)一侧设置有高度锁定机构(12),所述竖滑动臂(4)下方转动连接有所述功能部(5),所述功能部(5)与所述竖滑动臂(4)结合部位设置有回转阻尼机构(9)。/n

【技术特征摘要】
1.顶棚悬挂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纵向行进部(1)、横向行进部(2)和功能部(5),所述纵向行进部(1)的个数为二,所述纵向行进部(1)下方设置有所述横向行进部(2),所述纵向行进部(1)与所述横向行进部(2)通过导轨连接,所述纵向行进部(1)与所述横向行进部(2)结合部位设置有锁定机构一(10),所述锁定机构一(10)一侧设置有滑移阻尼机构一(6),所述横向行进部(2)下方设置有竖悬臂(3),所述竖悬臂(3)与所述横向行进部(2)结合部位设置有锁定机构二(11),所述锁定机构二(11)一侧设置有滑移阻尼机构二(7),所述竖悬臂(3)下方设置有竖滑动臂(4),所述竖滑动臂(4)与所述竖悬臂(3)结合部位设置有滑移阻尼机构三(8),所述滑移阻尼机构三(8)一侧设置有高度锁定机构(12),所述竖滑动臂(4)下方转动连接有所述功能部(5),所述功能部(5)与所述竖滑动臂(4)结合部位设置有回转阻尼机构(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棚悬挂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一(10)与所述纵向行进部(1)以及所述横向行进部(2)均通过螺钉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翱于君王晨阳陈宇霄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