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导管介入式人造瓣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5694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经导管介入式人造瓣膜。该人造瓣膜包括支架、密封膜、组织瓣叶、裙兜架和外裙兜,其中支架为能沿径向膨胀和收缩的环状结构;密封膜设于支架的内表面;组织瓣叶设于支架内部,组织瓣叶的外边缘缝合于密封膜的内表面;裙兜架凸出设置于支架的外侧;外裙兜设于支架的外表面,外裙兜的上端与支架缝合,外裙兜的下端与裙兜架缝合,外裙兜在瓣膜释放过程中能随裙兜架展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减小瓣膜瓣周漏,防止出现反流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经导管介入式人造瓣膜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经导管介入式人造瓣膜。
技术介绍
心脏有四个瓣膜,左心房与左心室间的瓣膜为二尖瓣,右心房与右心室间的瓣膜为三尖瓣,主动脉与左心室间的瓣膜为主动脉瓣,肺动脉与右心室间的瓣膜为肺动瓣。正常的瓣膜能根据每一侧上的压力差异而通过开启和闭合来维持血液的单向流动,保证将腔室的血液泵出而不回流。很多种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心内膜炎引起瓣膜的病变使瓣膜的功能受到损害,其中,狭窄和反流是常见的瓣膜性疾病。狭窄是由于瓣膜不能完全打开,导致血流受阻,瓣叶的钙化导致的增厚是引起狭窄的常见原因。反流是由于瓣叶不能完全关闭,导致血液回流到泵血的腔室,瓣环扩张、瓣叶脱垂、瓣叶活动受阻是引起反流的主要原因。现有技术中开发了一种经导管介入式人造瓣膜,通过使用柔性导管引入和植入人造心脏瓣膜。在这种技术中,人造瓣膜通过在柔性导管的远末端处卷曲来安装。将导管引入到患者的血管中(例如股动脉或颈动脉),并通过血管前进,直到卷曲的瓣膜到达植入部位。通过给安装在瓣膜上的气囊充气,使瓣膜在有缺陷的自体瓣膜的位置上膨胀到其功能尺寸。然而,现有的球扩式瓣膜,在瓣膜压握和撑开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球囊破裂的风险,从而影响瓣膜的性能;而且球扩式支架采用的是钴铬合金,支架在被撑开释放在瓣环处不具有记忆回弹性能,一旦支架释放位置不准或者失败,无法撤回进行二次释放,只能考虑瓣中瓣来弥补。此外,现有的主动脉瓣膜主要用于治疗因钙化引起的瓣膜狭窄,针对瓣膜瓣周漏存在的反流疗效不够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所述,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导管介入式人造瓣膜,能够有效减小瓣膜瓣周漏,防止出现反流问题。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经导管介入式人造瓣膜,包括支架、密封膜、组织瓣叶、裙兜架和外裙兜,其中所述支架为能沿径向膨胀和收缩的环状结构;所述密封膜设于所述支架的内表面;所述组织瓣叶设于所述支架内部,所述组织瓣叶的外边缘缝合于所述密封膜的内表面;所述裙兜架凸出设置于所述支架的外侧;所述外裙兜设于所述支架的外表面,所述外裙兜的上端与所述支架缝合,所述外裙兜的下端与所述裙兜架缝合,所述外裙兜在所述瓣膜释放过程中能随所述裙兜架展开。作为一种经导管介入式人造瓣膜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架包括从上到下依次排列的第一网格组、第二网格组和第三网格组,其中所述第一网格组中网格的尺寸最大,所述密封膜缝合于所述第二网格组和所述第三网格组的内侧。作为一种经导管介入式人造瓣膜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架的顶端沿周向均匀设置有三个固定耳,所述固定耳用于在所述瓣膜植入时与输送装置固定。作为一种经导管介入式人造瓣膜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网格组上沿周向均匀设有三个夹耳,所述夹耳用于固定所述组织瓣叶。作为一种经导管介入式人造瓣膜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架由镍钛记忆合金切割制成。作为一种经导管介入式人造瓣膜的优选方案,所述裙兜架由所述支架的外表面向外倾斜10°~50°。作为一种经导管介入式人造瓣膜的优选方案,所述裙兜架通过热定型方式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作为一种经导管介入式人造瓣膜的优选方案,所述裙兜架呈U形,包括两侧的竖杆和底部的横杆,所述竖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三网格组中的网格单元的上部连接。作为一种经导管介入式人造瓣膜的优选方案,所述裙兜架由所述第三网格组中依次间隔的网格单元的上部向下翻折形成。作为一种经导管介入式人造瓣膜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腰鼓架,所述腰鼓架由所述支架的外表面向外倾斜5°~4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可径向收缩和自膨的支架,便于更准确地将瓣膜安装到目标位置,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球囊式瓣膜能避免扩张过程中球囊破裂的风险;通过在支架外侧凸设裙兜架,并将外裙兜缝合于裙兜架上,能够使外裙兜在瓣膜释放过程中随裙兜架充分展开,有效减小了瓣膜瓣周漏,防止出现反流问题;通过设置腰鼓架,能够方便地将该人造瓣膜牢固固定在钙化的原生瓣叶上,提高该瓣膜的安全可靠性和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经导管介入式人造瓣膜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经导管介入式人造瓣膜中支架和裙兜架的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经导管介入式人造瓣膜植入于左心室流出道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经导管介入式人造瓣膜中支架和裙兜架的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经导管介入式人造瓣膜的结构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经导管介入式人造瓣膜中支架、裙兜架和腰鼓架的结构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经导管介入式人造瓣膜的俯视图。图中:1-支架;11-第一网格组;12-第二网格组;13-第三网格组;2-密封膜;3-组织瓣叶;4-裙兜架;41-竖杆;42-横杆;5-外裙兜;6-固定耳;7-夹耳;8-腰鼓架;100-左心室流出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实施例一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经导管介入式人造瓣膜的结构图;图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经导管介入式人造瓣膜中支架和裙兜架的结构图;图3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经导管介入式人造瓣膜植入于左心室流出道的示意图。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经导管介入式人造瓣膜,包括支架1、密封膜2、组织瓣叶3、裙兜架4和外裙兜5,其中支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经导管介入式人造瓣膜,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架(1),所述支架(1)为能沿径向收缩和自膨的环状结构;/n密封膜(2),设于所述支架(1)的内表面;/n组织瓣叶(3),设于所述支架(1)内部,所述组织瓣叶(3)的外边缘缝合于所述密封膜(2)的内表面;/n裙兜架(4),所述裙兜架(4)凸出设置于所述支架(1)的外侧;/n外裙兜(5),设于所述支架(1)的外表面,所述外裙兜(5)的上端与所述支架(1)缝合,所述外裙兜(5)的下端与所述裙兜架(4)缝合,所述外裙兜(5)在所述瓣膜释放过程中能随所述裙兜架(4)展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导管介入式人造瓣膜,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1),所述支架(1)为能沿径向收缩和自膨的环状结构;
密封膜(2),设于所述支架(1)的内表面;
组织瓣叶(3),设于所述支架(1)内部,所述组织瓣叶(3)的外边缘缝合于所述密封膜(2)的内表面;
裙兜架(4),所述裙兜架(4)凸出设置于所述支架(1)的外侧;
外裙兜(5),设于所述支架(1)的外表面,所述外裙兜(5)的上端与所述支架(1)缝合,所述外裙兜(5)的下端与所述裙兜架(4)缝合,所述外裙兜(5)在所述瓣膜释放过程中能随所述裙兜架(4)展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导管介入式人造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包括从上到下依次排列的第一网格组(11)、第二网格组(12)和第三网格组(13),其中所述第一网格组(11)中网格的尺寸最大,所述密封膜(2)缝合于所述第二网格组(12)和所述第三网格组(13)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导管介入式人造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的顶端沿周向均匀设置有三个固定耳(6),所述固定耳(6)用于在所述瓣膜植入时与输送装置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经导管介入式人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虞奇峰冯志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纽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