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云南大天门冬幼苗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54278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云南大天门冬幼苗培养装置,包括箱体,箱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板,隔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座,第一固定座内设置有吸水棉,吸水棉的一端延伸至隔板的底部,第一固定座的顶部设置有培育筒,箱体内壁的两侧且位于隔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轨,滑轨之间滑动连接有喷水管,喷水管的表面设置有喷头,喷水管的表面连通有阀门,箱体内壁的一侧设置有卷筒,卷筒的表面设置有遮光网,箱体的内部设置有加热管,箱体的侧壁通过轨道滑动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的一侧设置有风扇和日光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栽培技术领域。该种用于云南大天门冬幼苗培养装置,解决了目前缺乏培育云南大天门冬的培养装置,方便实验的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云南大天门冬幼苗培养装置
本技术涉及栽培
,具体为一种用于云南大天门冬幼苗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云南天门冬作为我国的一种大宗药材,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一直是以采挖野生的天冬为主,很长时间以来家种的天冬就受到了很大的制约,由于云南天门冬的主要集中在贵州、云南、四川等多省区,对天门冬的繁育、栽培、驯化、品种培育等基础研究方面未能引起相关部门及科研人员的重视,为了解决野生资源少的问题,需要人工种植。采种难、育苗难、品种培育更难,是制约云南天冬发展的又一瓶颈,天门冬的野生驯化是一项艰难的工作,不仅耗时长,而且技术难度也很大,一般人很难坚持。加之野生资源都不集中一块,种子采集更加不易,即使采集到了种子,种子的繁育又是一大难题,虽然出苗,但出苗率相当的低(仅在8%左右)。因此云南天门冬的种植几乎还没有有效的成功实践应用的经验,因此需要进行在实验室内对比培养,获得相关的培育经验,但目前没有用于培育云南天门冬的培养装置,在进行培养时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云南大天门冬幼苗培养装置,解决了目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云南大天门冬幼苗培养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板(2),所述隔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座(3),所述第一固定座(3)内设置有吸水棉(4),所述吸水棉(4)的一端延伸至隔板(2)的底部,所述第一固定座(3)的顶部设置有培育筒(5),所述箱体(1)内壁的两侧且位于隔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轨(6),两侧所述的滑轨(6)之间滑动连接有喷水管(7),所述喷水管(7)的表面设置有喷头(8),所述喷水管(7)的表面连通有阀门(9),所述阀门(9)的一端连通有进水管(10),所述箱体(1)内壁的一侧设置有卷筒(11),所述卷筒(11)的表面设置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云南大天门冬幼苗培养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板(2),所述隔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座(3),所述第一固定座(3)内设置有吸水棉(4),所述吸水棉(4)的一端延伸至隔板(2)的底部,所述第一固定座(3)的顶部设置有培育筒(5),所述箱体(1)内壁的两侧且位于隔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轨(6),两侧所述的滑轨(6)之间滑动连接有喷水管(7),所述喷水管(7)的表面设置有喷头(8),所述喷水管(7)的表面连通有阀门(9),所述阀门(9)的一端连通有进水管(10),所述箱体(1)内壁的一侧设置有卷筒(11),所述卷筒(11)的表面设置有遮光网(12),所述箱体(1)的内部设置有加热管(13),所述箱体(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轨道(18),所述轨道(18)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支撑架(19),所述支撑架(1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风扇(20)和日光灯(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云南大天门冬幼苗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一侧设置有透明窗(1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明娇
申请(专利权)人:隆阳区山瑞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