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戴韩柳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反光结构的农业大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1615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反光结构的农业大棚,属于农业大棚技术领域。一种具有反光结构的农业大棚,包括第一大棚架、第二大棚架和第三大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大棚架、第二大棚架和第三大棚架的一侧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的内部插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大棚架、第二大棚架和第三大棚架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内部的一端插接有支撑杆,所述套筒内部的另一端插接有第二连接杆。该具有反光结构的农业大棚,本装置通过对第一大棚架、第二大棚架和第三大棚架采用插接的形式来对其进行连接,不仅能够使得农业植物能够在本装置的内部存放,同时本装置结构简单合理,在对本装置进行拆卸时,非常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反光结构的农业大棚
本技术涉及农业大棚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反光结构的农业大棚。
技术介绍
大棚的应用范围尚在开发,尤其在高寒地区、沙荒及干旱地区为抗御低温干旱及风沙危害起着重大作用,世界各国为发展农业生产先后建成塑料大棚,日本在70年代末塑料大棚的面积为10-20公顷,西班牙的阿尔梅里利地区全部土地面积为315平方公里,为了发展蔬菜生产而覆盖了120平方公里的大棚,是世界最大的大棚。在农业种植时,需要在大棚的顶部搭盖雨布来对农作物进行挡雨,目前现有的农业大棚通常采取焊接固定的形式来投入使用,在对其进行拆卸时存在这便捷性不佳的问题,同时现有的农业大棚在夜间普遍不具备反光功能,容易导致意外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对农业大棚进行拆卸时便捷性不佳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具有反光结构的农业大棚。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反光结构的农业大棚,包括第一大棚架、第二大棚架和第三大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大棚架、第二大棚架和第三大棚架的一侧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的内部插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大棚架、第二大棚架和第三大棚架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内部的一端插接有支撑杆,所述套筒内部的另一端插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一侧开设有卡槽,且所述卡槽的内部设置有反光纸。优选的,所述第一大棚架、第二大棚架和第三大棚架的两侧卡块,所述卡块的内部卡接有稳固杆。优选的,所述第一大棚架、第二大棚架和第三大棚架的外表面均设置有防水塑料层。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的数量为二十四个,且二十四个所述第一连接杆以矩形阵列的形式插接在插槽的内部。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杆的数量为六个,且六个所述第二连接杆以矩形阵列的形式插接在套筒内部的一端。优选的,所述反光纸的数量为六张,且六张所述反光纸两两间的型号、材质均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反光结构的农业大棚,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第一大棚架、第二大棚架、第三大棚架、插槽、第一连接杆、套筒和支撑杆之间的配合设置,能够使得本装置在使用时,由于第一大棚架、第二大棚架和第三大棚架均属于独立的个体,第一大棚架、第二大棚架和第三大棚架的两侧均开设有插槽,第一连接杆插接在插槽的内部,从而使得第一大棚架、第二大棚架和第三大棚架能够通过第一连接杆进行连接,第二连接杆插接在套筒的内部,且套筒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大棚架、第二大棚架和第三大棚架的顶部,从而对防水塑料层进行拴挂和支撑,本装置通过对第一大棚架、第二大棚架和第三大棚架采用插接的形式来对其进行连接,不仅能够使得农业植物能够在本装置的内部存放,同时本装置结构简单合理,在对本装置进行拆卸时,非常便捷。2、本技术,通过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和反光纸之间的配合设置,能够使得本装置在使用时,第三连接杆的内部开设有卡槽,将反光纸贴附在卡槽的内部,从而使得外部灯光照向本装置时,通过反光纸使本装置具有反光效果,且第二连接杆插接在套筒的另一端,在不需要使用时,也可对其进行拆卸。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防水塑料层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大棚架;2、第二大棚架;3、第三大棚架;4、插槽;5、第一连接杆;6、套筒;7、支撑杆;8、第二连接杆;9、第三连接杆;10、反光纸;11、卡块;12、稳固杆;13、防水塑料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4,一种具有反光结构的农业大棚,包括第一大棚架1、第二大棚架2和第三大棚架3,第一大棚架1、第二大棚架2和第三大棚架3的外表面均设置有防水塑料层13,第一大棚架1、第二大棚架2和第三大棚架3的一侧开设有插槽4,插槽4的内部插接有第一连接杆5,第一连接杆5的数量为二十四个,且二十四个第一连接杆5以矩形阵列的形式插接在插槽4的内部,第一大棚架1、第二大棚架2和第三大棚架3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套筒6,套筒6内部的一端插接有支撑杆7,通过第一大棚架1、第二大棚架2、第三大棚架3、插槽4、第一连接杆5、套筒6和支撑杆7之间的配合设置,能够使得本装置在使用时,由于第一大棚架1、第二大棚架2和第三大棚架3均属于独立的个体,第一大棚架1、第二大棚架2和第三大棚架3的两侧均开设有插槽4,第一连接杆5插接在插槽4的内部,从而使得第一大棚架1、第二大棚架2和第三大棚架3能够通过第一连接杆5进行连接,第二连接杆8插接在套筒6的内部,且套筒6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大棚架1、第二大棚架2和第三大棚架3的顶部,从而对防水塑料层13进行拴挂和支撑,本装置通过对第一大棚架1、第二大棚架2和第三大棚架3采用插接的形式来对其进行连接,不仅能够使得农业植物能够在本装置的内部存放,同时本装置结构简单合理,在对本装置进行拆卸时,非常便捷,套筒6内部的另一端插接有第二连接杆8,第二连接杆8的数量为六个,且六个第二连接杆8以矩形阵列的形式插接在套筒6内部的一端,第二连接杆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杆9,第三连接杆9的一侧开设有卡槽,且卡槽的内部设置有反光纸10,反光纸10的数量为六张,且六张反光纸10两两间的型号、材质均相同,通过第二连接杆8、第三连接杆9和反光纸10之间的配合设置,能够使得本装置在使用时,第三连接杆9的内部开设有卡槽,将反光纸10贴附在卡槽的内部,从而使得外部灯光照向本装置时,通过反光纸10使本装置具有反光效果,且第二连接杆8插接在套筒6的另一端,在不需要使用时,也可对其进行拆卸,第一大棚架1、第二大棚架2和第三大棚架3的两侧卡块11,卡块11的内部卡接有稳固杆12。本技术中,通过第一大棚架1、第二大棚架2、第三大棚架3、插槽4、第一连接杆5、套筒6和支撑杆7之间的配合设置,能够使得本装置在使用时,由于第一大棚架1、第二大棚架2和第三大棚架3均属于独立的个体,第一大棚架1、第二大棚架2和第三大棚架3的两侧均开设有插槽4,第一连接杆5插接在插槽4的内部,从而使得第一大棚架1、第二大棚架2和第三大棚架3能够通过第一连接杆5进行连接,第二连接杆8插接在套筒6的内部,且套筒6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大棚架1、第二大棚架2和第三大棚架3的顶部,从而对防水塑料层13进行拴挂和支撑,本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反光结构的农业大棚,包括第一大棚架(1)、第二大棚架(2)和第三大棚架(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大棚架(1)、第二大棚架(2)和第三大棚架(3)的一侧开设有插槽(4),所述插槽(4)的内部插接有第一连接杆(5),所述第一大棚架(1)、第二大棚架(2)和第三大棚架(3)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套筒(6),所述套筒(6)内部的一端插接有支撑杆(7),所述套筒(6)内部的另一端插接有第二连接杆(8),所述第二连接杆(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杆(9),所述第三连接杆(9)的一侧开设有卡槽,且所述卡槽的内部设置有反光纸(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反光结构的农业大棚,包括第一大棚架(1)、第二大棚架(2)和第三大棚架(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大棚架(1)、第二大棚架(2)和第三大棚架(3)的一侧开设有插槽(4),所述插槽(4)的内部插接有第一连接杆(5),所述第一大棚架(1)、第二大棚架(2)和第三大棚架(3)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套筒(6),所述套筒(6)内部的一端插接有支撑杆(7),所述套筒(6)内部的另一端插接有第二连接杆(8),所述第二连接杆(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杆(9),所述第三连接杆(9)的一侧开设有卡槽,且所述卡槽的内部设置有反光纸(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反光结构的农业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大棚架(1)、第二大棚架(2)和第三大棚架(3)的两侧卡块(11),所述卡块(11)的内部卡接有稳固杆(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韩柳
申请(专利权)人:戴韩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