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绕组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5315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34
一种电机绕组架,包括绕线装置和若干固定在所述绕线装置的上边缘的接线柱,所述绕线装置上还扣接有用于分隔线圈与电机外壳的防护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在电机绕组架上加设一防护装置用于防止绕组线圈与电机保护罩接触,防护装置上还设有挡板和卡槽,挡板用于分隔与接线柱连接的绕线不互相缠绕,卡槽用于收纳防止与接线柱连接的绕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绕组架
本技术涉及机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机绕组架。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落地风扇的电机为了节省空间和材料,电机保护罩的大小仅仅能够包裹电机绕组,这种结构容易存在绕组与电机保护罩之间的间隙过小,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人为或客观的原因容易造成电机绕组的线圈和电机保护罩接触,极易发生漏电或断路,对人体安全、家居安全造成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机绕组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机绕组架,包括绕线装置和若干固定在所述绕线装置的上边缘的接线柱,所述绕线装置上还扣接有用于分隔线圈与电机外壳的防护装置;所述防护装置包括墙体、固定在所述墙体上的挡板,所述挡板安装在每两个所述接线柱的中间用于分隔与所述接线柱连接的各线段,所述墙体上设有用于扣接的扣接槽,所述绕线装置上对应所述扣接槽的位置上设有适配所诉扣接槽的滑槽。进一步的,所述墙体上端固定有一个与所述墙体呈90°角连接的台面,所述台面一侧设有若干卡槽用于放置与所述接线柱连接后的绕线。进一步的,所述台面上位于所述卡槽的开口端还设有用于防止绕线脱落的凸钩,所述凸钩一侧的边缘向所述卡槽开口的内侧延伸使所述卡槽的开口收窄。进一步的,所述绕线装置包括上绕部和下绕部,所述上绕部与所述下绕部为空心圆柱体,所述上绕部与所述下绕部活动套接。进一步的,所述上绕部的内壁上设有若干用于绕线圈的第一绕线轴,所述下绕部对应所述第一绕线轴的位置上设有若干用于绕线圈的第二绕线轴;所述第一绕线轴前端还固定有用于防止线圈脱落的第一限位墙,所述第二绕线轴对应所述第一限位墙的位置上固定有第二限位墙。进一步的,所述上绕部上靠近外缘的位置还固定有若干用于收纳绕线的限位柱。进一步的,所述下绕部的底部外壁上还均匀分布有若干散热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在电机绕组架上加设一防护装置用于防止绕组线圈与电机保护罩接触,防护装置上还设有挡板和卡槽,挡板用于分隔与接线柱连接的绕线,使其不互相缠绕,卡槽用于收纳与接线柱连接的绕线,提高铜线利用率,增加产品使用过程中电气安全特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墙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下绕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上绕部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墙体和绕线装置扣接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剖面图。图中:绕线装置1,接线柱11,上绕部12,第一绕线轴121,第一限位墙122,凸台123,第一连接柱124,下绕部13,第二绕线轴131,第二限位墙132,第二连接柱133,散热槽134,限位柱14,防护装置2,墙体21,扣接槽211,滑槽212,台面22,卡槽23,凸钩24,挡板25。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解决绕组与电机外壳间隙过小,容易造成漏电或断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电机绕组架的方法来解决。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电机绕组架,包括绕线装置1和若干固定在所述绕线装置上边缘的接线柱11,所述绕线装置1上还扣接有用于分隔线圈与电机外壳的防护装置2。如图2-3所示,所述绕线装置1包括上绕部12和下绕部13,所述上绕部12与所述下绕部13为空心圆柱体,所述上绕部12活动套接在所述下绕部13内。如图1、图2、图5所示,所述上绕部12的边缘设置有若干用于安装所述接线柱的凸台123,所述接线柱11插接在所述凸台123的端面上,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五个所述凸台123和所述接线柱11。如图1、图2、图4、图5所示,所述上绕部12的内壁上横向设有若干用于绕线圈的第一绕线轴121,所述下绕部13对应所述第一绕线轴121的位置上设有若干用于绕线圈的第二绕线轴131,相邻的所述第一绕线轴121之间设有用于安装的向内开口的第一连接柱124;相邻的所述第二绕线轴131之间设有用于安装的向内开口的第二连接柱133,所述第一连接柱124活动内套在所述第二连接柱133内,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八个所述第一绕线轴121和所述第二绕线轴131。使用时,把第一连接柱124内套在第二连接柱133内,第一连接柱124和第二连接柱133的活动距离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绕线从第一绕线轴121的一侧绕到第二绕线轴131同方向的一侧,再从第二绕线轴131的另一侧绕回第一绕线轴同方向的一侧,如此不断循环缠绕形成一个个线圈排列在绕线装置1内侧。所述下绕部13的底部外壁上还均匀分布有若干散热槽134。在本实施例中,设有八个散热槽所述第一绕线轴121前端还固定有用于防止线圈脱落的第一限位墙122,所述第二绕线轴131对应所述第一限位墙122的位置上固定有第二限位墙132,所述第一限位墙122呈向上90°与所述第一绕线轴121相交以防止缠绕在第一绕线轴121的线圈脱落,所述第二限位墙呈向下90°与所述第二绕线轴131相交以防止缠绕在第二绕线轴132的线圈脱落。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限位墙122上边缘的水平高度H2比所述上绕部12上边缘的水平高度H1低2-3mm,使用时,每个所述第一限位墙122与第二限位墙132之间安装有金属片用于产生磁场。如图1-3、图6所示,所述防护装置2包括墙体21,所述墙体21内壁上向圆心方向固定有若干挡板25,所述墙体21的下方扣接在所述上绕部12的外壁上对应所述凸台123的位置;所述挡板25安装在每两个所述接线柱11的中间用于分隔与所述接线柱11连接的各线段之间不互相缠绕,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四个所述挡板25,所述墙体21上设有用于扣接的扣接槽211,所述绕线装置1上对应所述扣接槽211的位置上设有适配所诉扣接槽211的滑槽212。如图3所示,所述墙体21上端固定有一个与所述墙体21呈向内90°角连接的台面22,所述台面22一侧设有若干卡槽23,所述卡槽23的位置与所述接线柱11对应用于放置与所述接线柱11连接后的引线,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五个所述卡槽23。所述台面22上位于所述卡槽23的开口端的一侧还设有用于防止放进所述卡槽23内的引线脱落的凸钩24,所述凸钩24一侧的边缘向所述卡槽23开口的内侧延伸使所述卡槽23的开口收窄。如图1、图2、图5所示,所述上绕部12上靠近外缘的位置还固定有若干用于收纳绕线的限位柱14。当绕线在所述第一绕线轴121与第二绕线轴131上完成缠绕后,在所述绕线的自由端的中部绕过限位柱14,再将绕线的端部缠绕到所述接线柱11上,每根所述接线柱11上还另外连接有线段,所述线段连接后放入卡槽23内防止相互缠绕并有利于空间利用,所述台面22上的凸钩使线段保持在卡槽23内不易脱落,再把所述线段的自由端与电源电性连接。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绕组架,包括绕线装置(1)和若干固定在所述绕线装置的上边缘的接线柱(11),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装置(1)上还扣接有用于分隔线圈与电机外壳的防护装置(2);所述防护装置(2)包括墙体(21)、固定在所述墙体(21)上的挡板(25),所述挡板(25)安装在每两个所述接线柱(11)的中间用于分隔与所述接线柱(11)连接的各线段;所述墙体(21)上设有用于扣接的扣接槽(211),所述绕线装置(1)上对应所述扣接槽(211)的位置上设有适配所诉扣接槽(211)的滑槽(2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绕组架,包括绕线装置(1)和若干固定在所述绕线装置的上边缘的接线柱(11),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装置(1)上还扣接有用于分隔线圈与电机外壳的防护装置(2);所述防护装置(2)包括墙体(21)、固定在所述墙体(21)上的挡板(25),所述挡板(25)安装在每两个所述接线柱(11)的中间用于分隔与所述接线柱(11)连接的各线段;所述墙体(21)上设有用于扣接的扣接槽(211),所述绕线装置(1)上对应所述扣接槽(211)的位置上设有适配所诉扣接槽(211)的滑槽(2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绕组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21)上端固定有一个与所述墙体(21)呈90°角连接的台面(22),所述台面(22)一侧设有若干卡槽(23)用于放置与所述接线柱(11)连接后的线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绕组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面(22)上位于所述卡槽(23)的开口端还设有用于防止线段脱落的凸钩(24),所述凸钩(24)一侧的边缘向所述卡槽(23)开口的内侧延伸使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解文亮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昆泽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