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标准动车的散热式压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0211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标准动车的散热式压圈结构,其结构包括散热定子、前压圈、螺栓孔、后压圈、传动装置和螺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后压圈内安装了一个传动装置,传动装置右侧突出后压圈,且传动装置左侧与三个螺杆进行连接,在需要对前压圈和后压圈之间进行锁固时,只需旋转传动装置右侧的螺栓头,螺栓头通过主动锥齿轮带动三个传动杆的锥齿轮进行旋转,通过锥齿轮之间的配合带动三根螺杆同时进行旋转,使三根螺杆同时对前压圈进行锁固,减少对前压圈和后压圈之间的固定时间,操作简便,便于对前压圈和后压圈进行锁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标准动车的散热式压圈结构
本技术涉及压圈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标准动车的散热式压圈结构。
技术介绍
动车、全称动力车辆,是指轨道交通系统中装有动力装置的车辆,包括机车和动力车厢两大类,动车装配有驱动车轮,而与之相对应地无驱动装置车辆就是拖车,列车要能在轨道上正常运行,就必须有动车为整列火车提供足够牵引力,但可以不挂没有动力的拖车。现有的动车需要通过电机进行驱动,由于电机需要进行高速运作,因此需要通过散热式压圈结构对线圈进行固定,现有的压圈需要通过多跟螺栓对前压圈和后压圈进行锁固,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新型标准动车的散热式压圈结构,解决了现有的压圈需要通过多跟螺栓对前压圈和后压圈进行锁固,操作繁琐的问题。(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标准动车的散热式压圈结构,包括散热定子和传动装置,所述散热定子左端通过前压圈进行封盖,所述前压圈右侧边沿处开设有螺栓孔,所述散热定子右侧通过后压圈进行封盖,所述后压圈内部安装有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左端边沿处与螺杆相互焊接,所述螺杆左端贯穿散热定子与前压圈右侧的螺栓孔进行螺纹锁固,所述传动装置由螺栓头、转动轴、限位板、主动锥齿轮、传动杆和凹槽组成,所述螺栓头左端圆心处与转动轴相互焊接,所述转动轴外侧中部与限位板相互焊接,所述转动轴左端与主动锥齿轮圆心处相互焊接,所述主动锥齿轮左侧边沿处与传动杆相互啮合,所述螺栓头右侧开设有凹槽,所述传动杆左端通过螺栓与后压圈内壁相互锁固,所述螺杆右端伸入至后压圈内与传动杆相互焊接。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杆由第一锥齿轮、固定转轴、支撑轴承、支撑杆、第二锥齿轮和第三锥齿轮组成,所述第一锥齿轮外侧圆心处与固定转轴一端相互焊接,且固定转轴另一端与第二锥齿轮圆心处相互焊接,所述固定转轴外侧中部套接有支撑轴承,且支撑轴承圆心处与固定转轴相互焊接,所述支撑轴承左端与支撑杆相互焊接,所述第二锥齿轮左侧与第三锥齿轮相互啮合,所述支撑杆左侧通过螺栓与后压圈内壁相互锁固,所述螺杆右端伸入至后压圈内与第三锥齿轮圆心处相互焊接,所述第一锥齿轮右侧与主动锥齿轮相互啮合。进一步的,所述螺栓孔和螺杆均设置有三个,且位置相互对应。进一步的,所述螺栓头和限位板的外径一致,且螺栓头和限位板之间与后压圈的右侧壁左右两侧贴合。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杆设置有三个,且均匀分布在主动锥齿轮左侧。进一步的,所述凹槽深度为一厘米,且凹槽呈正六角形。进一步的,所述螺杆右侧设置有支撑板,且支撑板与后压圈右侧壁贴合。进一步的,所述主动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之间的角度和第二锥齿轮和第三锥齿轮之间的角度均为九十度角。进一步的,所述螺杆采用不锈钢材质。进一步的,所述主动锥齿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和第三锥齿轮采用硬质合金。(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后压圈内安装了一个传动装置,传动装置右侧突出后压圈,且传动装置左侧与三个螺杆进行连接,在需要对前压圈和后压圈之间进行锁固时,只需旋转传动装置右侧的螺栓头,螺栓头通过主动锥齿轮带动三个传动杆的锥齿轮进行旋转,通过锥齿轮之间的配合带动三根螺杆同时进行旋转,使三根螺杆同时对前压圈进行锁固,减少对前压圈和后压圈之间的固定时间,操作简便,便于对前压圈和后压圈进行锁固。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解析图;图3为本技术的传动装置内部结构右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限位板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传动杆结构示意图。图中:散热定子-1、前压圈-2、螺栓孔-3、后压圈-4、传动装置-5、螺杆-6、螺栓头-51、转动轴-52、限位板-53、主动锥齿轮-54、传动杆-55、凹槽-56、第一锥齿轮-551、固定转轴-552、支撑轴承-553、支撑杆-554、第二锥齿轮-555、第三锥齿轮-556。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标准动车的散热式压圈结构:包括散热定子1和传动装置5,散热定子1左端通过前压圈2进行封盖,前压圈2右侧边沿处开设有螺栓孔3,散热定子1右侧通过后压圈4进行封盖,后压圈4内部安装有传动装置5,传动装置5左端边沿处与螺杆6相互焊接,螺杆6左端贯穿散热定子1与前压圈2右侧的螺栓孔3进行螺纹锁固,传动装置5由螺栓头51、转动轴52、限位板53、主动锥齿轮54、传动杆55和凹槽56组成,螺栓头51左端圆心处与转动轴52相互焊接,转动轴52外侧中部与限位板53相互焊接,转动轴52左端与主动锥齿轮54圆心处相互焊接,主动锥齿轮54左侧边沿处与传动杆55相互啮合,螺栓头51右侧开设有凹槽56,传动杆55左端通过螺栓与后压圈4内壁相互锁固,螺杆6右端伸入至后压圈4内与传动杆55相互焊接。其中,所述传动杆55由第一锥齿轮551、固定转轴552、支撑轴承553、支撑杆554、第二锥齿轮555和第三锥齿轮556组成,所述第一锥齿轮551外侧圆心处与固定转轴552一端相互焊接,且固定转轴552另一端与第二锥齿轮555圆心处相互焊接,所述固定转轴552外侧中部套接有支撑轴承553,且支撑轴承553圆心处与固定转轴552相互焊接,所述支撑轴承553左端与支撑杆554相互焊接,所述第二锥齿轮555左侧与第三锥齿轮556相互啮合,所述支撑杆554左侧通过螺栓与后压圈4内壁相互锁固,所述螺杆6右端伸入至后压圈4内与第三锥齿轮556圆心处相互焊接,所述第一锥齿轮551右侧与主动锥齿轮54相互啮合。其中,所述螺栓孔3和螺杆6均设置有三个,且位置相互对应,增加前压圈2和后压圈4之间的固定效果。其中,所述螺栓头51和限位板53的外径一致,且螺栓头51和限位板53之间与后压圈4的右侧壁左右两侧贴合。其中,所述传动杆55设置有三个,且均匀分布在主动锥齿轮54左侧,通过三根传动杆55对螺杆6进行旋转。其中,所述凹槽56深度为一厘米,且凹槽56呈正六角形,便于使用六角工具对螺栓头51进行旋转。其中,所述螺杆6右侧设置有支撑板,且支撑板与后压圈4右侧壁贴合,对螺杆6进行支撑。其中,所述主动锥齿轮54与第一锥齿轮551之间的角度和第二锥齿轮555和第三锥齿轮556之间的角度均为九十度角,便于进行旋转角度的转换。其中,所述螺杆6采用不锈钢材质,硬度高,不易损坏,且不易生锈。其中,所述主动锥齿轮54、第一锥齿轮551、第二锥齿轮555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标准动车的散热式压圈结构,包括散热定子(1),所述散热定子(1)左端通过前压圈(2)进行封盖,所述前压圈(2)右侧边沿处开设有螺栓孔(3),所述散热定子(1)右侧通过后压圈(4)进行封盖;/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动装置(5),所述后压圈(4)内部安装有传动装置(5),所述传动装置(5)左端边沿处与螺杆(6)相互焊接,所述螺杆(6)左端贯穿散热定子(1)与前压圈(2)右侧的螺栓孔(3)进行螺纹锁固,所述传动装置(5)由螺栓头(51)、转动轴(52)、限位板(53)、主动锥齿轮(54)、传动杆(55)和凹槽(56)组成,所述螺栓头(51)左端圆心处与转动轴(52)相互焊接,所述转动轴(52)外侧中部与限位板(53)相互焊接,所述转动轴(52)左端与主动锥齿轮(54)圆心处相互焊接,所述主动锥齿轮(54)左侧边沿处与传动杆(55)相互啮合,所述螺栓头(51)右侧开设有凹槽(56),所述传动杆(55)左端通过螺栓与后压圈(4)内壁相互锁固,所述螺杆(6)右端伸入至后压圈(4)内与传动杆(55)相互焊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标准动车的散热式压圈结构,包括散热定子(1),所述散热定子(1)左端通过前压圈(2)进行封盖,所述前压圈(2)右侧边沿处开设有螺栓孔(3),所述散热定子(1)右侧通过后压圈(4)进行封盖;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动装置(5),所述后压圈(4)内部安装有传动装置(5),所述传动装置(5)左端边沿处与螺杆(6)相互焊接,所述螺杆(6)左端贯穿散热定子(1)与前压圈(2)右侧的螺栓孔(3)进行螺纹锁固,所述传动装置(5)由螺栓头(51)、转动轴(52)、限位板(53)、主动锥齿轮(54)、传动杆(55)和凹槽(56)组成,所述螺栓头(51)左端圆心处与转动轴(52)相互焊接,所述转动轴(52)外侧中部与限位板(53)相互焊接,所述转动轴(52)左端与主动锥齿轮(54)圆心处相互焊接,所述主动锥齿轮(54)左侧边沿处与传动杆(55)相互啮合,所述螺栓头(51)右侧开设有凹槽(56),所述传动杆(55)左端通过螺栓与后压圈(4)内壁相互锁固,所述螺杆(6)右端伸入至后压圈(4)内与传动杆(55)相互焊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标准动车的散热式压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55)由第一锥齿轮(551)、固定转轴(552)、支撑轴承(553)、支撑杆(554)、第二锥齿轮(555)和第三锥齿轮(556)组成,所述第一锥齿轮(551)外侧圆心处与固定转轴(552)一端相互焊接,且固定转轴(552)另一端与第二锥齿轮(555)圆心处相互焊接,所述固定转轴(552)外侧中部套接有支撑轴承(553),且支撑轴承(553)圆心处与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相辉翟孝园翟孝宗李照轩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龙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