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缘体、包括该绝缘体的定子以及包括该绝缘体的电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5386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11
绝缘体(5)包括线圈缠绕部(50)、第一凸缘部(51)以及第二凸缘部(52),线圈缠绕部(50)供线圈(7)缠绕,第一凸缘部(51)设在线圈缠绕部(50)的靠铁心扇形体(41)一侧,且具有将线圈(7)引导至线圈缠绕部(50)的线圈导入区域(53),第二凸缘部(52)设在线圈缠绕部(50)的靠齿(42)径向内端一侧。从外周面(50a)延伸出去的突起部(54)设为位于线圈导入区域(53)的出口(53a)附近且线圈(7)的第一层中第一周绕线(711)与第二周绕线(712)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绝缘体、包括该绝缘体的定子以及包括该绝缘体的电动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供线圈缠绕的绝缘体、包括该绝缘体的定子以及包括该绝缘体的电动机。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用于工业和车载电动机的需求增加,要求提高电动机的效率并降低成本。已知:提高电动机效率的方法之一为提高布置在定子的定子槽内的线圈的占空系数。通过提高线圈的占空系数,能够抑制电动机在工作时因在线圈中流动的电流所引起的损耗。让线圈整列着缠绕在定子的多个齿(teeth)上的状态即所谓的整列缠绕线圈作为提高线圈的占空系数的构造,已为众人所知。为实现该整列缠绕线圈而提出了各种构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4)。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如下构造:在供线圈缠绕的绝缘线圈绕线管的筒体的端部或形成在筒体两端的凸缘部的内侧,形成有台阶或坡度,以实现整列缠绕线圈。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构造:在安装在多个齿(teeth)上并用于将线圈与多个齿(teeth)绝缘的绝缘体的侧面形成有用于收纳已缠绕线圈的收纳槽,从而实现整列缠绕线圈。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11-12285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6-115565号公报专利文献3:美国专利第6356001号说明书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第2011/11835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一般情况下,所述绝缘体和线圈绕线管是用模具将树脂材料成形而得到的。另一方面,由于电动机性能随着用户规格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即使使用相同的定子铁心或多个齿,通过改变线圈的线径或匝数来调整通过线圈的电流值等,让电动机性能符合各个规格的情况也是很多的。在专利文献1、2所公开的现有技术的构造中,需要根据线圈的线径来改变收纳槽的宽度,或改变台阶的宽度、倾斜的角度,而且每次都要重新制作模具来形成绝缘体,因此而成为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本专利技术正是为解决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改变了线圈的线径的情况下,也能够让缠绕后的线圈为整列缠绕的绝缘体。-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绝缘体中,在线圈导入区域的出口附近设置从线圈缠绕部的表面延伸出去的突起部,限制线圈的第一层中第一周绕线与第二周绕线的位置。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绝缘体包括线圈缠绕部、第一凸缘部以及第二凸缘部,所述线圈缠绕部覆盖从铁心扇形体突出的齿的轴向端面和至少周向两侧面的一部分,供由绕线构成的线圈缠绕,所述第一凸缘部接着该线圈缠绕部的靠齿基端一侧和靠齿径向内端一侧中的一者而设,且具有将所述线圈引导至所述线圈缠绕部的线圈导入区域,所述第二凸缘部接着所述线圈缠绕部的靠所述齿基端一侧和靠所述齿径向内端一侧中的另一者而设,所述绝缘体的特征在于:从所述线圈缠绕部的表面突出的突起部设为位于所述线圈导入区域的出口附近且所述线圈的第一层中第一周绕线与第二周绕线之间。根据该构成方式,将第一周绕线与第二周绕线互不干扰地缠绕在线圈缠绕部上,从而能够让线圈整列缠绕。此外,对不同线径的线圈也能够使用设有相同突起部的绝缘体,从而能够降低绝缘体的成本。优选地,所述突起部跨所述线圈导入区域的底部与所述线圈缠绕部的表面而设。根据该构成方式,当线圈相对于线圈缠绕部倾斜地缠绕在其上时,能够适当地规定第二周绕线的位置,从而能够可靠地让线圈整列缠绕。优选地,所述突起部从所述线圈导入区域的中央线沿周向隔开规定间距设置。优选地,当所述线圈缠绕在所述线圈缠绕部上时,所述突起部的侧面上与所述第一周绕线抵接的部分为朝向所述第一周绕线呈凸状的曲面,并且所述突起部的侧面上与所述第二周绕线抵接的部分为朝向所述第二周绕线呈凸状的曲面。根据该构成方式,当第一周绕线与突起部抵接时以及第二周绕线与突起部抵接时,能够减小彼此的接触面积。这样一来,能够在不受突起部的形状的很大影响的情况下,使第一周绕线的引导方向和第二周绕线相对于线圈缠绕部的缠绕角度达到期望值,从而能够可靠地让线圈整列缠绕。所述突起部的轴向的高度在所述线圈的线径以上且所述线圈的线径的数倍以下。根据该构成方式,第一周绕线和第二周绕线不会越过突起部向相反一侧移动,能够可靠地让线圈整列缠绕。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定子的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定子扇形体,多个所述定子扇形体在所述铁心扇形体的所述齿的各轴向端面上具有所述绝缘体,且多个该定子扇形体是在所述绝缘体的所述线圈缠绕部上缠绕安装由绕线构成的线圈而构成的,所述定子采用将多个所述定子扇形体连接成圆环形状且所述齿向圆环的径向内侧突出的构成。根据该构成方式,能够提高线圈在定子中的占空系数。优选地,所述线圈整列缠绕在所述线圈缠绕部上。优选地,在周向上相邻的所述齿之间的间隙构成为收纳所述线圈的定子槽,在所述定子槽内,使所述铁心扇形体与所述线圈以及所述齿与所述线圈绝缘的绝缘纸布置为覆盖所述齿的侧面,且在轴向上分别与所述绝缘体的所述第一凸缘部及所述第二凸缘部部分重叠。根据该构成方式,能够可靠地使在定子的周向上相邻的齿之间电气绝缘。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机的特征在于:至少包括所述定子和转子,所述转子包括旋转轴,该转子设置在该定子的径向内侧且与所述定子之间留有规定的间隔。根据该构成方式,能够提高线圈在定子中的占空系数,从而能够提高电动机的效率。-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上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在缠绕了具有不同线径的线圈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卷绕零乱的产生而实现整列缠绕线圈。附图说明图1是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机的俯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电动机的等效电路图。图3是定子的简略示意图。图4A是示出图1所示的用虚线圈出的部分的立体图。图4B是从径向观察到的图4A所示的构造的侧视图。图4C是从周向观察到的图4A所示的构造的侧视图。图5A是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绝缘体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5B是从轴向观察到的图5A所示的绝缘体的示意图。图5C是从轴向观察到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绝缘体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图,在该绝缘体上缠绕有线圈。图6A是从轴向观察到的用于比较的绝缘体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图,在该绝缘体上缠绕有第一线圈。图6B是从轴向观察到的用于比较的绝缘体的主要部分的另一示意图,在该绝缘体上缠绕有第一线圈。图6C是从轴向观察到的用于比较的绝缘体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图,在该绝缘体上缠绕有第二线圈。图6D是从轴向观察到的用于比较的绝缘体的主要部分的另一示意图,在该绝缘体上缠绕有第二线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以下优选的实施方式的说明本质上只不过是示例,完全没有对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应用对象或本专利技术的用途加以限制的意图。(实施方式)[电动机和定子的构成]图1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机的俯视图,图2示出图1所示的电动机的等效电路图,图3示出定子的简略示意图,示出从轴2的轴向观察到的定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绝缘体,其包括线圈缠绕部、第一凸缘部以及第二凸缘部,所述线圈缠绕部覆盖从铁心扇形体突出的齿的轴向端面和至少周向两侧面的一部分,供由绕线构成的线圈缠绕,所述第一凸缘部接着该线圈缠绕部的靠齿基端一侧和靠齿径向内端一侧中的一者而设,且具有将所述线圈引导至所述线圈缠绕部的线圈导入区域,所述第二凸缘部接着所述线圈缠绕部的靠所述齿基端一侧和靠所述齿径向内端一侧中的另一者而设,所述绝缘体的特征在于:/n从所述线圈缠绕部的表面突出的突起部设为位于所述线圈导入区域的出口附近且所述线圈的第一层中第一周绕线与第二周绕线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124 JP 2018-0098901.一种绝缘体,其包括线圈缠绕部、第一凸缘部以及第二凸缘部,所述线圈缠绕部覆盖从铁心扇形体突出的齿的轴向端面和至少周向两侧面的一部分,供由绕线构成的线圈缠绕,所述第一凸缘部接着该线圈缠绕部的靠齿基端一侧和靠齿径向内端一侧中的一者而设,且具有将所述线圈引导至所述线圈缠绕部的线圈导入区域,所述第二凸缘部接着所述线圈缠绕部的靠所述齿基端一侧和靠所述齿径向内端一侧中的另一者而设,所述绝缘体的特征在于:
从所述线圈缠绕部的表面突出的突起部设为位于所述线圈导入区域的出口附近且所述线圈的第一层中第一周绕线与第二周绕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部跨所述线圈导入区域的底部与所述线圈缠绕部的表面而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部从所述线圈导入区域的中央线沿周向隔开规定间距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体,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线圈缠绕在所述线圈缠绕部上时,所述突起部的侧面上与所述第一周绕线抵接的部分为朝向所述第一周绕线呈凸状的曲面,并且所述突起部的侧面上与所述第二周绕线抵接的部分为朝向所述第二周绕线呈凸状的曲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部的轴向的高度在所述线圈的线径以上且所述线圈的线径的数倍以下。


6.一种定子,其特征在于:
包括多个定子扇形体,多个所述定子扇形体在所述铁心扇形体的所述齿的各轴向端面上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体,且多个该定子扇形体是在所述绝缘体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菱田光起米田博国友浩胜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