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接电源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5256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插接电源座,包括一体成型的壳体,开设于壳体的插接腔,一体成型于插接腔两侧的安置部,设置于安置部的接地片,插设于插接腔若干组用于连接传输的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包括插接部、固定部、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所述插接腔设置插接板,所述插接板一体成型有插接台,所述插接台开设插孔,所述连接端子通过固定部固定于插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铆压结构的若干组连接端子,使得多组的连接端子处于一个平面,防止出现虚焊和假焊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插接电源座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插接电源座。
技术介绍
连接器是电子工程技术人员经常接触的一种部件。其作用是: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连接器是电子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部件,顺着电流流通的通路观察,你总会发现有一个或多个连接器。连接器形式和结构是千变万化的,随着应用对象、频率、功率、应用环境等不同,有各种不同形式的连接器。其中,连接器包括有电源座插接结构,现有的电源座的连接端子在焊接过程中容易出现虚焊或假焊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采用铆压结构的若干组连接端子,使得多组的连接端子处于一个平面,防止出现虚焊和假焊的现象的插接电源座。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插接电源座,包括一体成型的壳体,开设于壳体的插接腔,一体成型于插接腔两侧的安置部,设置于安置部的接地片,插设于插接腔若干组用于连接传输的连接端子;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连接端子包括插接部、固定部、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所述插接腔设置插接板,所述插接板一体成型有插接台,所述插接台开设插孔,所述连接端子通过固定部固定于插孔,所述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铆压成型于固定部。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插接腔边缘位置开设有扩张倒角。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插接腔底面开设分隔槽,所述分隔槽连通至扩张倒角,位于分隔槽内侧设置有分隔条。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插接腔顶面居中开设有定位卡槽,位于定位卡槽两侧开设有定位条。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安置部包括一体成型于壳体的安置块,开设与安置块的安置槽,所述接地片插设于安置槽。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接地片包括插片,连接于插片的连接片,九十度折弯于连接片的安装片,所述安装片开设有安装槽。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安装片两侧开设压紧槽,所述压紧槽设置压紧扣。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连接端子为一体冲压成型设置。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插接部开设斜端面,所述固定部开设固定槽,设置于固定槽两侧的固定块。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一折弯部为朝下弯折设置,所述第二折弯部从第一折弯部朝水平方向弯折,所述第二折弯部厚度尺寸小于第一折弯部厚度尺寸。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相比传统的电源座连接结构,本技术将壳体采用塑料一体成型,在壳体内设置插接腔,在插接腔内插设连接端子,通过连接端子用于传输数据,整体结构简单;具体是,设置了一体成型的壳体,开设于壳体的插接腔,一体成型于插接腔两侧的安置部,设置于安置部的接地片,铆压于插接腔用于连接传输的连接端子,还设置了安置部,通过安置部设置接地片,实现电源接地使用,保证插接传输的安全系数,采用铆压结构的若干组连接端子,使得多组的连接端子处于一个平面,防止出现虚焊和假焊的现象。连接端子包括有插接部、固定部、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插接腔设置插接板,插接板一体成型有插接台,插接台开设插孔,连接端子通过固定部固定于插孔,连接端子通过固定部插入插孔内固定,实现插装固定,固定效果好,保证结构插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源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电源座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A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接地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连接端子的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电源座100、壳体110、插接腔120、扩张倒角121、分隔槽122、定位卡槽124、定位条125、插接板126、插接台127、安置部130、安置块131、安置槽132、接地片140、插片141、连接片142、安装片143、压紧槽143a、压紧扣143b、安装槽144、连接端子150、插接部151、固定部152、固定槽152a、固定块152b、第一折弯部153、第二折弯部15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图4所示,一种插接电源座100,包括一体成型的壳体110,开设于壳体110的插接腔120,一体成型于插接腔120两侧的安置部130,设置于安置部130的接地片140,铆压于插接腔120若干组用于连接传输的连接端子150。插接腔120边缘位置开设有扩张倒角121,开设扩张倒角121可加强结构插装的方便性。插接腔120底面开设分隔槽122,所述分隔槽122连通至扩张倒角121,位于分隔槽122内侧设置有分隔条123,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插接腔120顶面居中开设有定位卡槽124,位于定位卡槽124两侧开设有定位条125,开设分隔槽122、分隔条123和定位条125等结构,以便在插接过程中起到定位作用,提升插接的稳定性,设置定位卡槽124来保证插接定位效果。如图5所示,安置部130包括一体成型于壳体110的安置块131,开设与安置块131的安置槽132,所述接地片140插设于安置槽132,进一步改进为,接地片140包括插片141,连接于插片141的连接片142,九十度折弯于连接片142的安装片143,所述安装片143开设有安装槽144,具体是通过插片141插入安装槽144内,同时通过连接片142固定在安置槽132内,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同时安装片143设置安装槽144,以便连接固定,实现接地使用。安装片143两侧开设压紧槽143a,所述压紧槽143a设置压紧扣143b,开设压紧槽143a压紧卡入至安置槽132内,提升结构的稳定性。如图6所示,连接端子150包括有包括插接部151、固定部152、第一折弯部153和第二折弯部154,插接腔120设置插接板126,插接板126一体成型有插接台127,插接台127开设插孔,连接端子150通过固定部152固定于插孔,连接端子150通过固定部152插入插孔内固定,实现插装固定,固定效果好,保证结构插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连接端子150为一体冲压成型设置,插接部151开设斜端面151a,所述固定部152开设固定槽152a,设置于固定槽152a两侧的固定块152b,具体是采用一体冲压成型的连接端子150结构可靠性强,开设斜端片在插装过程中更加方便,固定槽152a可在固定过程中与固定块152b配合,更加稳定可靠。第一折弯部153为朝下弯折设置,所述第二折弯部154从第一折弯部153朝水平方向弯折,所述第二折弯部154厚度尺寸小于第一折弯部153厚度尺寸,第二折弯部154作用为焊片使用,在连接使用中更加稳定可靠。本技术将壳体110采用塑料一体成型,在壳体110内设置插接腔120,在插接腔120内插设连接端子150,通过连接端子150用于传输数据,整体结构简单;具体是,设置了一体成型的壳体110,开设于壳体110的插接腔120,一体成型于插接腔120两侧的安置部1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插接电源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的壳体,开设于壳体的插接腔,一体成型于插接腔两侧的安置部,设置于安置部的接地片,铆压于插接腔若干组用于连接传输的连接端子;/n所述连接端子包括插接部、固定部、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所述插接腔设置插接板,所述插接板一体成型有插接台,所述插接台开设插孔,所述连接端子通过固定部固定于插孔,所述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铆压成型于固定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接电源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的壳体,开设于壳体的插接腔,一体成型于插接腔两侧的安置部,设置于安置部的接地片,铆压于插接腔若干组用于连接传输的连接端子;
所述连接端子包括插接部、固定部、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所述插接腔设置插接板,所述插接板一体成型有插接台,所述插接台开设插孔,所述连接端子通过固定部固定于插孔,所述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铆压成型于固定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接电源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腔边缘位置开设有扩张倒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接电源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腔底面开设分隔槽,所述分隔槽连通至扩张倒角,位于分隔槽内侧设置有分隔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接电源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腔顶面居中开设有定位卡槽,位于定位卡槽两侧开设有定位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接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承志谢逸云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信翰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