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容用安全性金属化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5209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容器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用于电容用安全性金属化薄膜,包括薄膜主体、中心基层和定位软骨,所述薄膜主体的上下两端位置均覆盖有第一透视层,且第一透视层的后方位置设置有第二透视层,所述第二透视层的正面设置有刻度线,所述中心基层设置于薄膜主体的内部中端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的外绝缘层、内绝缘层、定位软骨、聚合垫层和密封垫层,结合在聚合垫层和密封垫层的连接作用下,外绝缘层与内绝缘层同时实现于定位软骨的契合连接,在定位软骨的支撑配合下,本身均为硅橡胶材质的外绝缘层和内绝缘层能够分别对外界产生的静电和电容器本体产生的静电起到一定的消除作用,有效地避免因静电因素引发的灰尘吸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电容用安全性金属化薄膜
本技术涉及电容器
,具体为一种用于电容用安全性金属化薄膜。
技术介绍
在电力设备中,电容器作为储能元件是其中的重要部件,传统的电力设备尤其是电容器在体积、耐压、耐温、耐电流冲击、可靠性、使用时间上有很高的要求,目前国际上以包裹着金属化薄膜的电容器最符合其要求,这方面最关键性的材料就是金属化薄膜。市面上的金属化薄膜在作为外层结构设置于电容器的外端时,本身不具有抗静电效果的薄膜,极其容易因静电因素,导致灰尘吸附现象的发生,并且在裁切薄膜时,需要通过外界工具的精确测量来辅助裁切,整个过程过于繁琐,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用于电容用安全性金属化薄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容用安全性金属化薄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电容用安全性金属化薄膜,包括薄膜主体、中心基层和定位软骨,所述薄膜主体的上下两端位置均覆盖有第一透视层,且第一透视层的后方位置设置有第二透视层,所述第二透视层的正面设置有刻度线,所述中心基层设置于薄膜主体的内部中端位置,且中心基层的顶部覆盖有外绝缘层,所述中心基层的底部紧贴有内绝缘层,且内绝缘层的底面紧贴有粘接层,所述定位软骨通过一体成型设置于中心基层的内部,所述外绝缘层的顶部覆盖有第一保护层,且第一保护层的顶部覆盖有第二保护层,所述定位软骨的上下两端均固定有柱头,且柱头的外壁粘接有密封垫层,所述密封垫层的外端设置有聚合垫层。优选的,所述薄膜主体的顶部和第二透视层的底部之间粘接固定,且第二透视层通过一次性烫印和刻度线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透视层和第二透视层之间相互平行,且第一透视层的底部和第二透视层的顶部粘接固定。优选的,所述外绝缘层沿着中心基层的横向中轴线为对称轴和内绝缘层对称设置,且外绝缘层通过聚合垫层和密封垫层粘接固定,所述密封垫层和柱头的连接构成半包围结构,且柱头和定位软骨之间相互垂直。优选的,所述粘接层、内绝缘层、中心基层、外绝缘层、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从下至上通过一体成型设置,且粘接层的顶部和内绝缘层的底部之间粘接固定。优选的,所述第二保护层的底部和第一保护层的顶部之间紧密贴合,且第一保护层的下表面和外绝缘层的上表面之间相互贴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外绝缘层、内绝缘层、定位软骨、聚合垫层和密封垫层,结合在聚合垫层和密封垫层的连接作用下,外绝缘层与内绝缘层同时实现于定位软骨的契合连接,在定位软骨的支撑配合下,本身均为硅橡胶材质的外绝缘层和内绝缘层能够分别对外界产生的静电和电容器本体产生的静电起到一定的消除作用,有效地避免因静电因素引发的灰尘吸附现象;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第二透视层和刻度线,当需要进行分段裁切,来方便后期对该薄膜对电容器的包裹时,在第二透视层的连接配合下,该薄膜以刻度线上的精确数值为参照值,通过裁切机构的剪切操作,从而实现整个精确裁切操作,并且通过使用刻度线测量的方式进行辅助裁切,相对以往的工具测量,整个操作更加便捷、省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薄膜主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2的A处结构示意图。图中:1-薄膜主体、2-第一透视层、3-第二透视层、4-刻度线、5-中心基层、6-外绝缘层、7-内绝缘层、8-粘接层、9-定位软骨层、10-第一保护层、11-第二保护层、12-柱头、13-密封垫层、14-聚合垫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电容用安全性金属化薄膜,包括薄膜主体1、中心基层5和定位软骨9,薄膜主体1的上下两端位置均覆盖有第一透视层2,且第一透视层2的后方位置设置有第二透视层3,第二透视层3的正面设置有刻度线4,中心基层5设置于薄膜主体1的内部中端位置,且中心基层5的顶部覆盖有外绝缘层6,中心基层5的底部紧贴有内绝缘层7,且内绝缘层7的底面紧贴有粘接层8,定位软骨9通过一体成型设置于中心基层5的内部,外绝缘层6的顶部覆盖有第一保护层10,且第一保护层10的顶部覆盖有第二保护层11,定位软骨9的上下两端均固定有柱头12,且柱头12的外壁粘接有密封垫层13,密封垫层13的外端设置有聚合垫层14。薄膜主体1的顶部和第二透视层3的底部之间粘接固定,且第二透视层3通过一次性烫印和刻度线4固定连接,当需要进行分段裁切,来方便后期对该薄膜对电容器的包裹时,在第二透视层3的连接配合下,该薄膜以刻度线4上的精确数值为参照值,通过裁切机构的剪切操作,从而实现整个精确裁切操作,该项结构在使得整个薄膜具有一辅助裁切的结构的同时,通过使用刻度线测量的方式进行辅助裁切,相对以往的工具测量,整个操作更加便捷、省力;第一透视层2和第二透视层3之间相互平行,且第一透视层2的底部和第二透视层3的顶部粘接固定,当裁切操作完成后,在粘接的连接配合下,该薄膜通过揭除的方式,同时剥离第二透视层3和第一透视层2,避免因第一透视层2和第二透视层3的覆盖,干扰后期薄膜的加工处理操作;外绝缘层6沿着中心基层5的横向中轴线为对称轴和内绝缘层7对称设置,且外绝缘层6通过聚合垫层14和密封垫层13粘接固定,密封垫层13和柱头12的连接构成半包围结构,且柱头12和定位软骨9之间相互垂直,结合外绝缘层6与内绝缘层7同时在聚合垫层14和密封垫层13的连接作用下,实现于定位软骨9的契合连接,在多个作为加固构件的定位软骨9的支撑配合下,本身均为硅橡胶材质的外绝缘层6和内绝缘层7能够分别对外界产生的静电和电容器本体产生的静电起到一定的消除作用,该项结构在使得整个薄膜具有一双重静电结构的同时,通过及时消除产生的静电,可有效地避免因静电因素引发的灰尘吸附现象;粘接层8、内绝缘层7、中心基层5、外绝缘层6、第一保护层10和第二保护层11从下至上通过一体成型设置,且粘接层8的顶部和内绝缘层7的底部之间粘接固定,结合多层结构在一体成型的设置下,构成一完整的膜体结构,并且在需要将薄膜包裹在电容器上时,该薄膜以具有粘结效果的粘接层8为连接层,方便该薄膜通过粘接的方式,实现与电容器的相连接;第二保护层11的底部和第一保护层10的顶部之间紧密贴合,且第一保护层10的下表面和外绝缘层6的上表面之间相互贴合,结合本身为防水涂料和抗氧化剂构成的第二保护层11和第一保护层10呈叠加的方式进行设置,作为最外层结构的第二保护层11能够借助自身具有的性质,使得该薄膜具有抗氧化的效果,并且第一保护层10的设置能够使得该薄膜具有防水的效果。工作流程:当需要进行分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电容用安全性金属化薄膜,包括薄膜主体(1)、中心基层(5)和定位软骨(9),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主体(1)的上下两端位置均覆盖有第一透视层(2),且第一透视层(2)的后方位置设置有第二透视层(3),所述第二透视层(3)的正面设置有刻度线(4),所述中心基层(5)设置于薄膜主体(1)的内部中端位置,且中心基层(5)的顶部覆盖有外绝缘层(6),所述中心基层(5)的底部紧贴有内绝缘层(7),且内绝缘层(7)的底面紧贴有粘接层(8),所述定位软骨(9)通过一体成型设置于中心基层(5)的内部,所述外绝缘层(6)的顶部覆盖有第一保护层(10),且第一保护层(10)的顶部覆盖有第二保护层(11),所述定位软骨(9)的上下两端均固定有柱头(12),且柱头(12)的外壁粘接有密封垫层(13),所述密封垫层(13)的外端设置有聚合垫层(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容用安全性金属化薄膜,包括薄膜主体(1)、中心基层(5)和定位软骨(9),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主体(1)的上下两端位置均覆盖有第一透视层(2),且第一透视层(2)的后方位置设置有第二透视层(3),所述第二透视层(3)的正面设置有刻度线(4),所述中心基层(5)设置于薄膜主体(1)的内部中端位置,且中心基层(5)的顶部覆盖有外绝缘层(6),所述中心基层(5)的底部紧贴有内绝缘层(7),且内绝缘层(7)的底面紧贴有粘接层(8),所述定位软骨(9)通过一体成型设置于中心基层(5)的内部,所述外绝缘层(6)的顶部覆盖有第一保护层(10),且第一保护层(10)的顶部覆盖有第二保护层(11),所述定位软骨(9)的上下两端均固定有柱头(12),且柱头(12)的外壁粘接有密封垫层(13),所述密封垫层(13)的外端设置有聚合垫层(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容用安全性金属化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主体(1)的顶部和第二透视层(3)的底部之间粘接固定,且第二透视层(3)通过一次性烫印和刻度线(4)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海燕杨健峰柏春和吴珑
申请(专利权)人:淮安君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