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储能密度电容器用安全型金属化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13175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金属化薄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储能密度电容器用安全型金属化薄膜。包括基膜,所述基膜的一个表面镀附有金属层,所述金属层的宽度比基膜的宽度小,所述金属层的一端与基膜的一端齐平,所述金属层的另一端与基膜之间形成留边区,所述金属层的上表面在远离留边区的一端镀附有加厚区,所述金属层的上表面等间隔镀附有多个导流区,所述导流区的一端与加厚区结合在一起,所述导流区的另一端与金属层靠近留边区的一端齐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金属层的厚度较小,当金属层的某一点击穿时,击穿处的金属层瞬间蒸发,从而不会影响周围的膜层的正常工作,电容器的容量和储能密度降低的幅度比分割电极式的小很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储能密度电容器用安全型金属化薄膜
本技术涉及金属化薄膜
,尤其涉及一种高储能密度电容器用安全型金属化薄膜。
技术介绍
金属化薄膜电容器是用金属化薄膜卷绕而成的芯子制成的电容器,因为金属化薄膜的厚度非常薄,因此在相同的体积下,比别的类型的电容器储能密度大,非常适合制作高储能密度电容器。目前的高储能密度电容器用安全型金属化薄膜,一般采取分割电极的方式,将导电的金属化膜层分割成无数的膜块,不同膜块之间仅以很细的蒸镀金属丝相连,当某一膜块的某点发生击穿时,未击穿膜块中的电荷通过金属丝流向击穿的模块,金属丝被大电流瞬间蒸发,从而隔断了击穿膜块与未击穿膜块之间的电气连接,从而实现了对电容器的保护。但是,这一方式一方面造成此击穿膜块失效,另一方面膜块之间的空隙的存在也减小了金属层的有效面积,因此减小了电容器的容量和储能密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高储能密度电容器用安全型金属化薄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储能密度电容器用安全型金属化薄膜,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储能密度电容器用安全型金属化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膜(1),所述基膜(1)的一个表面镀附有金属层(3),所述金属层(3)的宽度比基膜(1)的宽度小,所述金属层(3)的一端与基膜(1)的一端齐平,所述金属层(3)的另一端与基膜(1)之间形成留边区(2),所述金属层(3)的上表面在远离留边区(2)的一端镀附有加厚区(4),所述金属层(3)的上表面等间隔镀附有多个导流区(5),所述导流区(5)的一端与加厚区(4)结合在一起,所述导流区(5)的另一端与金属层(3)靠近留边区(2)的一端齐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储能密度电容器用安全型金属化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膜(1),所述基膜(1)的一个表面镀附有金属层(3),所述金属层(3)的宽度比基膜(1)的宽度小,所述金属层(3)的一端与基膜(1)的一端齐平,所述金属层(3)的另一端与基膜(1)之间形成留边区(2),所述金属层(3)的上表面在远离留边区(2)的一端镀附有加厚区(4),所述金属层(3)的上表面等间隔镀附有多个导流区(5),所述导流区(5)的一端与加厚区(4)结合在一起,所述导流区(5)的另一端与金属层(3)靠近留边区(2)的一端齐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储能密度电容器用安全型金属化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区(5)的主体呈长条状,所述导流区(5)从靠近留边区(2)的一端到连接加厚区(4)的一端宽度逐渐增大,所述导流区(5)与加厚区(4)的上表面齐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储能密度电容器用安全型金属化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区(5)呈台阶状,所述导流区(5)从靠近留边区(2)的一端到连接加厚区(4)的一端厚度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成胡习光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鑫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