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换接安装耳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5208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速换接安装耳电容器,包括外壳,外壳内设有电容芯子,外壳形成有用于插装安装耳的安装槽,安装槽内形成有用于与安装耳扣接的卡扣,包括安装耳,安装耳的一端形成有扣孔,安装耳相对应的另一端形成有安装孔,安装耳的一端适配插装在安装槽内,卡扣与扣孔适配扣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容器也能以无安装耳的状态销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快速换接安装耳电容器可以避免产生大量的电容器的物料编码及库存,由于生产线更换次数大幅减少,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及生产稳定性,于是间接提高了电容器的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换接安装耳电容器
本技术涉及电容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换接安装耳电容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CBB61电容器主要用于作为单相电机的启动电容,因这种电容体积比较大,所以通常需要通过电容器的外壳与电路板或机箱壳体固定。电容器外壳的材料是塑料,电容器的外壳形成有安装耳,安装耳上形成有安装孔,可以使用螺钉穿过安装孔以固定安装电容器,客户要求的安装耳的位置不尽相同,而且也有一些客户不需要安装耳,结果在生产及存储过程中带来了以下问题:第一,由于不同客户对电容器的安装方式要求不同,使电容器生产厂家在生产、存储过程中为了区分,产生大量的物料编码及库存;第二,对应各种安装方式的电容器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的设备及工装不同,因此生产时需要频繁地切换生产线,换线浪费大量时间,导致产品生产效率低,周期长,增加质量隐患;第三,具有塑料安装耳的电容器在客户安装使用过程中,由于塑料安装耳的强度有限,常常出现塑料安装耳断裂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快速换接安装耳电容器,它可以避免产生大量的电容器的物料编码及库存,且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及提高电容器的产品质量。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公开的快速换接安装耳电容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电容芯子,其中,所述外壳形成有用于插装安装耳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形成有用于与安装耳扣接的卡扣。优选地,包括安装耳,所述安装耳的一端形成有扣孔,所述安装耳相对应的另一端形成有安装孔,所述安装耳的一端适配插装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卡扣与所述扣孔适配扣接。优选地,所述安装槽的数量设为至少两个,所述外壳的上部及底部分别设有所述安装槽。优选地,所述外壳的下部设有所述安装槽,位于所述外壳的下部的所述安装槽与位于所述外壳的上部的所述安装槽对称设置。优选地,所述电容芯子的两端分别焊接有电极引出端。优选地,所述外壳的上端设有用于所述电容芯子和所述电极引出端适配地装入的开口,所述开口通过填充料密封,所述电极引出端凸出于所述外壳的上端。优选地,所述外壳设为绝缘外壳。优选地,所述外壳设为呈长方体状。优选地,所述外壳形成有窗孔,所述窗孔与所述卡扣位置对应,所述窗孔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安装槽的宽度。优选地,所述安装耳为钢安装耳或锌安装耳或铁安装耳。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电容器的外壳设置用于插装安装耳的安装槽,安装槽内形成有用于与安装耳扣接的卡扣,使本技术的未装配安装耳时的电容器本体的种类大幅减少了,于是可以避免产生大量的电容器的物料编码及库存,由于生产线更换次数大幅减少,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及生产稳定性,于是间接提高了电容器的产品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没有装配安装耳的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没有装配安装耳的状态的仰视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没有装配安装耳的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安装耳安装在外壳的上部的状态示意图。图5为依据图4的分解图。图6为依据图4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安装耳安装在外壳的下部的状态示意图。图8为依据图7的分解图。图9为依据图7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安装耳安装在外壳的底部的状态示意图。图11为依据图10的分解图。图12为依据图10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的第五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5为依据图14的分解图。图16为本技术的第六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外壳;101-安装槽;102-卡扣;103-窗孔;104-开口;2-安装耳;21-扣接板部;22-安装板部;201-扣孔;202-安装孔;3-电极引出端;31-引出连接板部;32-电极连接板部;4-电容芯子;5-填充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本实施方式的快速换接安装耳电容器,如图1所示,包括外壳1,外壳1内设有电容芯子4,电容芯子4是现有技术,电容芯子4可以是金属化薄膜电容芯子,金属化薄膜电容以有机塑料薄膜作为介质,以金属镀层作为电极,金属化薄膜卷绕形成筒状,再通过在呈筒状的电容芯子两端进行喷金工艺引出金属化薄膜的电极。如图1和图3所示,外壳1形成有用于插装安装耳2的安装槽101,安装槽101形成在外壳1的壁体内,安装槽101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呈扁长方体状的腔体,安装槽101与外壳1的外壁面平行,安装槽101内形成有用于与安装耳2扣接的卡扣102,卡扣102具体是安装槽101的内壁上的凸块。如图4和图5所示,包括安装耳2,安装耳2的一端形成有扣孔201,安装耳2相对应的另一端形成有安装孔202。如图6所示,安装耳2的一端适配插装在安装槽101内,卡扣102与扣孔201适配扣接,换句话说,就是具有扣孔201的那一端插入到安装槽101内。电容器通过螺钉穿过安装孔202以固定电容器在电路板上或机箱内。扣孔201最好是圆形的,这样便于加工,相应地,如图1所示,卡扣102的边缘设为与扣孔201适配的圆弧形,为了便于安装耳2插入越过,卡扣102设为呈斜坡形状,该斜坡形状具体是沿安装槽101的底部至安装槽101的入口的方向逐渐变矮。如图6所示,由于安装槽101对安装耳2具有限位作用,所以安装耳2只能直线移动地插入安装槽101,当安装耳2的下端到达卡扣102的位置时,安装耳2弹性变形滑过卡扣102,当扣孔201与卡扣102位置对正时,安装耳2弹性复位形状,此时往外拉安装耳2时,由于扣孔201的边缘卡在卡扣102的外边缘上,所以安装耳2很难被拉出,此时向下再推安装耳2,则由于安装耳2的最下端已经贴靠在安装槽101的底部,所以安装耳2也不能再向下移位了,于是安装耳2就与外壳1装配固定了。从上述可见,本实施方式的电容器,由于设置了用于插装安装耳2的安装槽101,安装槽101内形成有用于与安装耳2扣接的卡扣102,于是可以根据客户具体需求,灵活地在装配过程中选择是否装配安装耳2,而图1中的未装配安装耳2的电容器主体则可以大批量地生产,例如一些客户不需要安装耳2的,则直接将图1中所示的电容器款色销售给该客户,另外有一些客户需要安装耳2的,则可以通过简单的装配过程将安装耳2装配到电容器的外壳1上,而还有一些客户需要的安装耳2的长度规格不同,通过本实施方式的电容器的结构也可以灵活地满足。由于本实施方式的未装配安装耳2时的电容器本体的种类大幅减少了,于是可以避免产生大量的电容器的物料编码及库存,由于生产线更换次数大幅减少,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及生产稳定性,于是间接提高了电容器的产品质量。目前塑料胶耳电容器在安装时胶耳易断裂,本技术通过图8和图9所示的安装结构而插装材料为钢、铁、锌或铜等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速换接安装耳电容器,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内设有电容芯子(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形成有用于插装安装耳(2)的安装槽(101),所述安装槽(101)内形成有用于与安装耳(2)扣接的卡扣(10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换接安装耳电容器,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内设有电容芯子(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形成有用于插装安装耳(2)的安装槽(101),所述安装槽(101)内形成有用于与安装耳(2)扣接的卡扣(1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快速换接安装耳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耳(2),所述安装耳(2)的一端形成有扣孔(201),所述安装耳(2)相对应的另一端形成有安装孔(202),所述安装耳(2)的一端适配插装在所述安装槽(101)内,所述卡扣(102)与所述扣孔(201)适配扣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快速换接安装耳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101)的数量设为至少两个,所述外壳(1)的上部及底部分别设有所述安装槽(10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快速换接安装耳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下部设有所述安装槽(101),位于所述外壳(1)的下部的所述安装槽(101)与位于所述外壳(1)的上部的所述安装槽(101)对称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文钜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丰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