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老化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51934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耐老化电缆,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内芯、导热填充层和外护层,所述内芯分布在导热填充层的内部,导热填充层位于内芯和外护层之间的位置处,所述外护层分为两层,分别是内层的内防护套和外层的外防护套,所述内防护套面向导热填充层的一侧间隔嵌设内软铜带,内软铜带接触导热填充层,外防护套面向内防护套的一侧间隔嵌设外软铜带,所述内软铜带和外软铜带交错设置,且内软铜带和外软铜带之间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突出外护层连接金属绳,所述金属绳螺旋缠绕在电缆本体的外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老化电缆
本技术涉及电缆
,尤指一种耐老化电缆。
技术介绍
电缆用以传输电能,信息和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材产品,广义的电线电缆亦简称为电缆,狭义的电缆是指绝缘电缆。目前,现有的电缆抗老化效果较差,电缆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表面的保护套容易发生老化,老化后的电缆,对电缆内部缆芯的保护效果降低,容易发生破裂,导致内部的缆芯暴露出来,造成漏电,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另外,现有的电缆没有添加额外的散热设施,电缆在长期作业的过程中,容易处于高温状态,造成电缆老化,严重影响了电缆的使用寿命。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耐老化电缆,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耐老化电缆。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耐老化电缆,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内芯、导热填充层和外护层,所述内芯分布在导热填充层的内部,导热填充层位于内芯和外护层之间的位置处,所述外护层分为两层,分别是内层的内防护套和外层的外防护套,所述内防护套面向导热填充层的一侧间隔嵌设内软铜带,内软铜带接触导热填充层,外防护套面向内防护套的一侧间隔嵌设外软铜带,所述内软铜带和外软铜带交错设置,且内软铜带和外软铜带之间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突出外护层连接金属绳,所述金属绳螺旋缠绕在电缆本体的外部。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内软铜带与内防护套之间开设有散热空腔。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防护套上开设有若干散热孔,散热孔的两端分别连接外界和外软铜带。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导热填充层内填充的物质为石墨烯导热颗粒。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加强筋和金属绳均是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内芯包括导线、绝缘层、屏蔽层和内防护层,所述绝缘层包覆于导线的外部,绝缘层的外部包裹有屏蔽层,内防护层涂覆在屏蔽层的外部。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耐老化电缆,通过设置的导热填充层、内软铜带、外软铜带、加强筋和金属绳,增强了电缆的散热性能,进一步的提升了该电缆的散热抗老化性能;再通过设置的内防护层和分为两层的外护层,多层结构,可以对电缆进行有效保护,提升了其抗老化性能,从而延长了电缆的使用寿命。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内芯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内芯;11、导线;12、绝缘层;13、屏蔽层;14、内防护层;2、导热填充层;3、外护层;31、内防护套;32、外防护套;4、内软铜带;5、外软铜带;6、加强筋;7、金属绳;8、散热空腔;9、散热孔。具体实施方式申请文本中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耐老化电缆,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内芯1、导热填充层2和外护层3,所述内芯1分布在导热填充层2的内部,导热填充层2位于内芯1和外护层3之间的位置处,所述外护层3分为两层,分别是内层的内防护套31和外层的外防护套32,分为两层的外护层3设置,有效提高电缆的抗老化性能;所述内防护套31面向导热填充层2的一侧间隔嵌设内软铜带4,内软铜带4接触导热填充层2,外防护套32面向内防护套31的一侧间隔嵌设外软铜带5,所述内软铜带4和外软铜带5交错设置,且内软铜带4和外软铜带5之间设置有加强筋6,加强筋6突出外护层3连接金属绳7,所述金属绳7螺旋缠绕在电缆本体的外部,交错设置的内软铜带4和外软铜带5,围绕电缆外护层3一圈,当外护层3被损坏老化时,内软铜带4和外软铜带5依然具有防护电缆内芯1的作用,延长了电缆的使用寿命;同时,内软铜带4和外软铜带5的设置,能够将电缆内芯1作业时产生的热量通过加强筋6和金属绳7传导至外界,增强电缆的散热性能,进一步的提升了该电缆的散热抗老化性能。优选地,所述内软铜带4与内防护套31之间开设有散热空腔8,将石墨烯导热颗粒以及内软铜带4传出的热量有效通过加强筋6传递出去,进而增强电缆的散热性能。优选地,所述外防护套32上开设有若干散热孔9,散热孔9的两端分别连接外界和外软铜带5,能够将外软铜带5上的热量快速传递出外界,进而增强电缆的散热性。优选地,所述导热填充层2内填充的物质为石墨烯导热颗粒,导热性能好。优选地,所述加强筋6和金属绳7均是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热传递性能好,且结构强度大,具有防护内芯1的作用。优选地,所述内芯1包括导线11、绝缘层12、屏蔽层13和内防护层14,所述绝缘层12包覆于导线11的外部,绝缘层12的外部包裹有屏蔽层13,内防护层14涂覆在屏蔽层13的外部。工作原理:电缆长期作业内芯1产生热量时,该热量能够通过导热填充层2内的石墨烯导热颗粒传导给内软铜带4,由内软铜带4分别直接传递给加强筋6或者导入散热空腔8中,散热空腔8长的热量再传导给加强筋6,由加强筋6传递至外软铜带5和金属绳7,金属绳7位于外界,能够将热量直接散播在空气中,外软铜带5能够通过散热孔9传递出外界,进而增强电缆的散热性;与此同时,内防护层14和分为两层的外护层3这样的多层防护结构的设置,可以对电缆内芯1进行有效保护;综上所述,本技术对电缆具有优良的散热性能和抗老化性能,是的电缆的使用寿命更长。以上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技术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老化电缆,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内芯(1)、导热填充层(2)和外护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1)分布在导热填充层(2)的内部,导热填充层(2)位于内芯(1)和外护层(3)之间的位置处,所述外护层(3)分为两层,分别是内层的内防护套(31)和外层的外防护套(32),所述内防护套(31)面向导热填充层(2)的一侧间隔嵌设内软铜带(4),内软铜带(4)接触导热填充层(2),外防护套(32)面向内防护套(31)的一侧间隔嵌设外软铜带(5),所述内软铜带(4)和外软铜带(5)交错设置,且内软铜带(4)和外软铜带(5)之间设置有加强筋(6),加强筋(6)突出外护层(3)连接金属绳(7),所述金属绳(7)螺旋缠绕在电缆本体的外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老化电缆,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内芯(1)、导热填充层(2)和外护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1)分布在导热填充层(2)的内部,导热填充层(2)位于内芯(1)和外护层(3)之间的位置处,所述外护层(3)分为两层,分别是内层的内防护套(31)和外层的外防护套(32),所述内防护套(31)面向导热填充层(2)的一侧间隔嵌设内软铜带(4),内软铜带(4)接触导热填充层(2),外防护套(32)面向内防护套(31)的一侧间隔嵌设外软铜带(5),所述内软铜带(4)和外软铜带(5)交错设置,且内软铜带(4)和外软铜带(5)之间设置有加强筋(6),加强筋(6)突出外护层(3)连接金属绳(7),所述金属绳(7)螺旋缠绕在电缆本体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老化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软铜带(4)与内防护套(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学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鸿海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