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车载融合ADAS功能电磁抗扰性能测试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850905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车载融合ADAS功能电磁抗扰性能测试的系统,包括设置于电波暗室内的雷达目标模拟器、视频播放设备和EMS天线,电波暗室外的控制器和射频信号源,以及实现电波暗室内外信息传输的信号传输模块;毫米波雷达接收雷达目标模拟器发出的不同模拟工况下的回波信号,被测车辆的ADAS摄像头采集视频播放设备播放的与回波信号的模拟工况同步的道路场景图像。该系统可以进行车载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融合时整车ADAS系统在各模拟工况下的电磁抗干扰测试,使得对汽车ADAS系统的电磁抗干扰测试更符合实际使用情况,测试结果更具有参考和研究价值,促进ADAS系统的发展和进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车载融合ADAS功能电磁抗扰性能测试的系统
本技术涉及汽车电磁兼容测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车载融合ADAS功能电磁抗扰性能测试的系统。
技术介绍
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vancedDrivingAssistantSystem,简称ADAS)是利用安装在车上的各式各样传感器,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随时来感应周围的环境,收集数据,进行静态、动态物体的辨识、侦测与追踪,并结合导航仪地图数据,进行系统的运算与分析,从而预先让驾驶者察觉到可能发生的危险,有效增加汽车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基于毫米波雷达与摄像头融合的车载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即ADAS系统)的量产车型越来越多。由于环境中的无线通信设备的增多,导致道路电磁环境日益复杂,车载ADAS系统面临着各种电磁骚扰。目前,企业仅在汽车研发阶段对基于毫米波雷达与摄像头融合的车载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功能、性能测试,且在现有的电磁抗干扰性能测试中,仅针对单独的车载毫米波雷达或单独的视频系统,并未考虑基于毫米波雷达与摄像头的车载融合ADAS系统的电磁抗干扰性能,缺乏一套适用于车载融合ADAS系统电磁抗扰性能测试系统及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车载融合ADAS功能电磁抗扰性能测试的系统。为了实现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载融合ADAS功能电磁抗扰性能测试的系统,包括设置于电波暗室内的雷达目标模拟器、视频播放设备和EMS天线,电波暗室外的控制器和射频信号源,以及实现电波暗室内外信息传输的信号传输模块;位于电波暗室内的被测车辆上设置有毫米波雷达和ADAS摄像头,所述毫米波雷达接收雷达目标模拟器发出的不同模拟工况下的回波信号,被测车辆的ADAS摄像头采集视频播放设备播放的与所述回波信号的模拟工况同步的道路场景图像;控制器的信号传输端与信号传输模块的第一信号传输端连接,信号传输模块的第二信号传输端与视频播放设备的信号传输端连接,信号传输模块的第三信号传输端与雷达目标模拟器的信号传输端连接;射频信号源的信号输出端与EMS天线的有线端连接。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该系统将雷达目标模拟器、视频播放设备设置于电波暗室内,使电磁抗干扰测试更便捷、灵活;该系统可以进行车载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融合时整车ADAS系统在各模拟工况下的电磁抗干扰测试,使得对汽车ADAS系统的电磁抗干扰测试更符合实际使用情况,测试结果更具有参考和研究价值,有利于及时预测出ADAS系统的安全和稳定问题,促进ADAS系统的发展和进步。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雷达目标模拟器位于被测车辆的毫米波雷达前方,所述视频播放设备位于被测车辆的ADAS摄像头前方。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进一步地准确的模拟实际应用场景,提高电磁抗干扰测试结果的参考和研究价值。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设置于被测车辆的毫米波雷达与雷达目标模拟器之间的毫米波吸收暗箱;和/或还包括高度调节台,所述雷达目标模拟器放置于所述高度调节台上。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毫米波吸收暗箱使雷达波仅在车载毫米波雷达和雷达目标模拟器视距传输路径上传播,去除测试环境中的伪目标。通过高度调节台调节雷达目标模拟器的高度,使得雷达目标模拟器的收发天线对准车载毫米波雷达主瓣波束。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雷达目标模拟器设有电磁屏蔽装置一;和/或所述视频播放设备设有电磁屏蔽装置二。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对雷达目标模拟器和视频播放设备进行电磁防护处理,避免EMS天线干扰影响雷达目标模拟器输出的回波信号质量,以及影响视频播放播放的视频图像质量,进而避免对ADAS系统的电磁抗干扰测试结果引入误差。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器的干扰控制端与所述射频信号源的控制端连接。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便于控制射频信号源输出各种符合实际应用场景的电磁干扰信号,使得对ADAS系统的电磁抗干扰测试更全面。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串接在射频信号源的信号输出端与EMS天线的有线端连接通路上的EMS功放。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EMS功放能够放大射频射频信号源输出的电磁干扰信号强度。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信号传输模块包括光电转换模块和电光转换模块,所述视频播放设备的信号传输端与光电转换模块的第一电信号连接端连接,雷达目标模拟器的信号传输端与光电转换模块的第二电信号连接端连接,光电转换模块的光传输端与所述电光转换模块的光传输端连接,电光转换模块的电信号连接端与控制器的信号传输端连接。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将视频播放设备和雷达目标模拟器与控制器的交互信号转换为光信号传输,能够有效避免电波暗室内电磁干扰信号对交互信号的影响。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器、电光转换模块和射频信号源设置于EMC控制室内,所述光电转换模块设置于电波暗室内。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进一步地有效避免了电波暗室内电磁干扰信号干扰信号。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系统布局示意图。附图标记:2ADAS摄像头;3视频播放设备;4EMS天线;5毫米波雷达;6毫米波吸收暗箱;7雷达目标模拟器;8高度调节台;9被测车辆;10控制器;11射频信号源;12EMS功放;13电波暗室;14EMC控制室;15光电转换模块;16电光转换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载融合ADAS功能电磁抗扰性能测试的系统,其系统结构和布局如图1所示,包括设置于电波暗室13内的雷达目标模拟器7、视频播放设备3和EMS天线4,电波暗室13外的控制器10和射频信号源11,以及实现电波暗室13内外信息传输的信号传输模块;位于电波暗室13内的被测车辆9上设置有毫米波雷达5和ADAS摄像头2,毫米波雷达5接收雷达目标模拟器7发出的不同模拟工况下的回波信号,被测车辆9的ADAS摄像头2采集视频播放设备3播放的与回波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车载融合ADAS功能电磁抗扰性能测试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电波暗室内的雷达目标模拟器、视频播放设备和EMS天线,电波暗室外的控制器和射频信号源,以及实现电波暗室内、外信息传输的信号传输模块;/n位于电波暗室内的被测车辆上设置有毫米波雷达和ADAS摄像头,所述毫米波雷达接收雷达目标模拟器发出的不同模拟工况下的回波信号,被测车辆的ADAS摄像头采集视频播放设备播放的与所述回波信号的模拟工况同步的道路场景图像;/n控制器的信号传输端与信号传输模块的第一信号传输端连接,信号传输模块的第二信号传输端与视频播放设备的信号传输端连接,信号传输模块的第三信号传输端与雷达目标模拟器的信号传输端连接;/n射频信号源的信号输出端与EMS天线的有线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载融合ADAS功能电磁抗扰性能测试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电波暗室内的雷达目标模拟器、视频播放设备和EMS天线,电波暗室外的控制器和射频信号源,以及实现电波暗室内、外信息传输的信号传输模块;
位于电波暗室内的被测车辆上设置有毫米波雷达和ADAS摄像头,所述毫米波雷达接收雷达目标模拟器发出的不同模拟工况下的回波信号,被测车辆的ADAS摄像头采集视频播放设备播放的与所述回波信号的模拟工况同步的道路场景图像;
控制器的信号传输端与信号传输模块的第一信号传输端连接,信号传输模块的第二信号传输端与视频播放设备的信号传输端连接,信号传输模块的第三信号传输端与雷达目标模拟器的信号传输端连接;
射频信号源的信号输出端与EMS天线的有线端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载融合ADAS功能电磁抗扰性能测试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目标模拟器位于被测车辆的毫米波雷达前方,所述视频播放设备位于被测车辆的ADAS摄像头前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载融合ADAS功能电磁抗扰性能测试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被测车辆的毫米波雷达与雷达目标模拟器之间的毫米波吸收暗箱;
和/或还包括高度调节台,所述雷达目标模拟器放置于所述高度调节台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睿雷剑梅毛嵩韩超超罗迅谭鹏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凯瑞质量检测认证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