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的预制一体化装配式组合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47605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预制一体化装配式组合支架,包括预埋槽、支撑架和风管,预埋槽包括第一预埋槽和第二预埋槽;支撑架包括立架和风管支撑架;立架一侧间隔固定连接有两个“L”型钢件;立架与第二预埋槽之间横向布设有两个管架;管架的下部布设有风管,风管的上下两侧分别贴合有垫板,位于上部的所述垫板的上侧和位于下部所述垫板的下侧分别布设有风管支撑架,风管支撑架一端与第二预埋槽螺栓连接、另一端与立架上的钢件固定连接;风管支撑架的水平段间隔布设有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一端穿过风管支撑架与垫板贴合,位于风管支撑架和垫板之间的所述螺栓上套设有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便拆卸和更换,提高了支架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的预制一体化装配式组合支架
本技术涉及建筑用具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BIM的预制一体化装配式组合支架。
技术介绍
BIM是一个完备的信息模型,能够将工程项目在全寿命周期中各个不同阶段的工程信息、过程和资源集成在一个模型中,方便的被工程各参与方使用;现有的通过BIM技术应用的装配式组合支架零部件的连接一般采用焊接,BIM技术不容易利用,不能快速施工,各个部件不容易更换,支架及管夹夹头部分支撑不好,并且容易磨损。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基于BIM的预制一体化装配式组合支架,该组合支架的支撑架和管架均采用可拆卸式连接,方便拆卸和更换,提高了支架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BIM的预制一体化装配式组合支架,方便拆卸和更换,提高了支架的利用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BIM的预制一体化装配式组合支架,包括预埋槽、支撑架和风管,所述预埋槽包括第一预埋槽和第二预埋槽,所述第一预埋槽水平布设、且与第二预埋槽垂直;所述支撑架包括立架和风管支撑架;所述立架一侧间隔固定连接有两个“L”型钢件;所述立架与第二预埋槽之间横向布设有两个管架;所述管架的下部布设有风管,所述风管的上下两侧分别贴合有垫板,所述垫板呈长方形;位于上部的所述垫板的上侧和位于下部所述垫板的下侧分别布设有风管支撑架,所述风管支撑架呈“L”型,风管支撑架一端与第二预埋槽螺栓连接、另一端与立架上的钢件固定连接;风管支撑架的水平段间隔布设有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一端穿过风管支撑架与垫板贴合,位于风管支撑架和垫板之间的所述螺栓上套设有弹簧。进一步地,所述立架呈倒L型,立架置于第一预埋槽的下部,所述立架与第一预埋槽螺栓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管架包括上管夹和下管夹,所述上管夹呈倒“U”型,上管夹的上部与第一预埋槽固定连接;所述下管夹呈半圆形,上管夹与下管夹两端进行螺栓连接;上管夹与下管夹内部形成空腔,空腔内壁上粘贴有橡胶弹性层。进一步地,所述垫板与风管的接触面上布设有一层保护垫。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埋槽与立架的下部布设有第一斜架;所述第二预埋槽与立架的下部布设有第二斜架,所述第一斜架、第二斜架分别与第一预埋槽、第二预埋槽和立架螺栓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埋槽和第二预埋槽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膨胀螺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一种基于BIM的预制一体化装配式组合支架,所有零部件采用可拆卸的螺栓连接,各个部件容易更换,所述管架内部设置有弹性层,管更容易装入管架内,同时保护管架内的管不受磨损,所述垫板内表面设置保护垫,保护风管不受磨损,由立架、第一斜架和第二斜架组成的三角形结构,使支架本体更加牢固,稳定性更强,该装配式组合支架,使用BIM技术,快速施工,各个部件容易拆卸更换,提高了本技术的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基于BIM的预制一体化装配式组合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基于BIM的预制一体化装配式组合支架的图1中A-A向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基于BIM的预制一体化装配式组合支架的图1中B-B向剖视图。附图中标号为:1为第一预埋槽,2为第二预埋槽,3为风管支撑架,4为垫板,5为风管,6为保护垫,7为弹簧,8为紧固螺栓,9为膨胀螺栓,10为上管夹,11为下管夹,12为第二斜架,13为立架,14为钢件,15为第一斜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描述。如图1~图3所示,一种基于BIM的预制一体化装配式组合支架,包括预埋槽、支撑架和风管5,所述预埋槽包括第一预埋槽1和第二预埋槽2,所述第一预埋槽1水平布设、且与第二预埋槽2垂直;所述支撑架包括立架13和风管支撑架3;所述立架13一侧间隔固定连接有两个“L”型钢件14;所述立架13与第二预埋槽2之间横向布设有两个管架;所述管架的下部布设有风管5,所述风管5的上下两侧分别贴合有垫板4,所述垫板4呈长方形;位于上部的所述垫板4的上侧和位于下部所述垫板4的下侧分别布设有风管支撑架3,所述风管支撑架3呈“L”型,风管支撑架3一端与第二预埋槽2螺栓连接、另一端与立架13上的钢件14固定连接;风管支撑架3的水平段间隔布设有紧固螺栓8,所述螺栓一端穿过风管支撑架3与垫板4贴合,位于风管支撑架3和垫板4之间的所述紧固螺栓8上套设有弹簧7。所述立架13呈倒L型,立架13置于第一预埋槽1的下部,所述立架13与第一预埋槽1螺栓连接;所述管架包括上管夹10和下管夹11,所述上管夹10呈倒“U”型,上管夹10的上部与第一预埋槽1固定连接;所述下管夹11呈半圆形,上管夹10与下管夹11两端进行螺栓连接;上管夹10与下管夹11内部形成空腔,空腔内壁上粘贴有橡胶弹性层;所述垫板4与风管5的接触面上布设有一层保护垫6;所述第一预埋槽1与立架13的下部布设有第一斜架15;所述第二预埋槽2与立架13的下部布设有第二斜架12,所述第一斜架15、第二斜架12分别与第一预埋槽1、第二预埋槽2和立架13螺栓连接;所述第一预埋槽1和第二预埋槽2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膨胀螺栓9。使用时,预先埋设好第一预埋槽1和第二预埋槽2,然后安装管架,将两个上管夹10与第一预埋槽1的下部固定,然后通过螺栓连接下管夹11,并在上管夹10与下管夹11形成的空腔内布设橡胶弹性层,以保护管架内的管;然后在第一预埋槽1的下部螺栓连接立架13,之后安装风管5上部的风管支撑架3,风管支撑架3一端与第二预埋槽2螺栓连接,然后在风管5的上下两侧安装垫板4和保护垫6,通过风管支撑架3上的紧固螺栓8固定垫板4的位置;之后再将下部的风管支撑架3安装好即可;之后通过螺栓将第一斜架15和第二斜架12固定。值得注意的是,该组合支架的各个部件上均可布设标码或者二维码,利于采用BIM技术,采集数据,快速施工。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限制本技术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技术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BIM的预制一体化装配式组合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埋槽、支撑架和风管(5),所述预埋槽包括第一预埋槽(1)和第二预埋槽(2),所述第一预埋槽(1)水平布设、且与第二预埋槽(2)垂直;所述支撑架包括立架(13)和风管支撑架(3);所述立架(13)一侧间隔固定连接有两个“L”型钢件(14);所述立架(13)与第二预埋槽(2)之间横向布设有两个管架;所述管架的下部布设有风管(5),所述风管(5)的上下两侧分别贴合有垫板(4),所述垫板(4)呈长方形;位于上部的所述垫板(4)的上侧和位于下部所述垫板(4)的下侧分别布设有风管支撑架(3),所述风管支撑架(3)呈“L”型,风管支撑架(3)一端与第二预埋槽(2)螺栓连接、另一端与立架(13)上的钢件(14)固定连接;风管支撑架(3)的水平段间隔布设有紧固螺栓(8),所述紧固螺栓(8)一端穿过风管支撑架(3)与垫板(4)贴合,位于风管支撑架(3)和垫板(4)之间的所述紧固螺栓(8)上套设有弹簧(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的预制一体化装配式组合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埋槽、支撑架和风管(5),所述预埋槽包括第一预埋槽(1)和第二预埋槽(2),所述第一预埋槽(1)水平布设、且与第二预埋槽(2)垂直;所述支撑架包括立架(13)和风管支撑架(3);所述立架(13)一侧间隔固定连接有两个“L”型钢件(14);所述立架(13)与第二预埋槽(2)之间横向布设有两个管架;所述管架的下部布设有风管(5),所述风管(5)的上下两侧分别贴合有垫板(4),所述垫板(4)呈长方形;位于上部的所述垫板(4)的上侧和位于下部所述垫板(4)的下侧分别布设有风管支撑架(3),所述风管支撑架(3)呈“L”型,风管支撑架(3)一端与第二预埋槽(2)螺栓连接、另一端与立架(13)上的钢件(14)固定连接;风管支撑架(3)的水平段间隔布设有紧固螺栓(8),所述紧固螺栓(8)一端穿过风管支撑架(3)与垫板(4)贴合,位于风管支撑架(3)和垫板(4)之间的所述紧固螺栓(8)上套设有弹簧(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预制一体化装配式组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架(13)呈倒L型,立架(13)置于第一预埋槽(1)的下部,所述立架(13)与第一预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操杜少腾曹浪杨建杰胡力绳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深圳中铁二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