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节能房屋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4474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节能房屋框架,涉及一种房屋框架,解决了现有安装在屋顶上的太阳能电池板拆卸不方便的问题,其包括屋顶,屋顶上安装有龙骨架,龙骨架包括若干单元框,单元框内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单元框底面转动连接有套筒,太阳能电池板下表面垂直固定连接有用于插入套筒内的插接杆,套筒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圆盘,插接杆远离太阳能电池板的一端穿射过圆盘抵接在套筒底面,插接杆远离太阳能电池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块,圆盘上开设有供卡块穿过的开口,插接杆抵接套筒底面时,太阳能电池板和单元框外表面齐平,卡块刚好穿过开口,单元框上设有用于驱动套筒转动的驱动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一定程度上方便拆卸太阳能电池板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节能房屋框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房屋框架,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节能房屋框架。
技术介绍
目前国家大力提倡节能环保,房屋节能环保已成为一种趋势。现有的授权公告号为CN205421533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节能房屋框架,包括地基、金属方管柱、金属人字梁、复合窗和复合门,所述地基的四角上均固定有金属方管柱,所述金属方管柱的顶部与金属人字梁的底部相连接,两个所述金属方管柱之间安装有夹芯保温墙体,所述夹芯保温墙体位于金属人字梁的下侧,所述夹芯保温墙体设有外面层、中间层和内面层三层结构,所述外面层底部的设有中间层,所述中间层的底部设有内面层,所述屋顶包括太阳能采集板和安装架,所述太阳能采集板设置在安装架上,所述安装架通过螺栓固定在屋顶上。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太阳能电池板一般是通过多颗螺钉安装在安装架上,拆卸时比较费时间,且不太方便,由于屋顶有一定的高度,长期在屋顶作业时,容易产生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节能房屋框架,其优点是一定程度上方便拆卸太阳能电池板。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建筑节能房屋框架,包括屋顶,所述屋顶上安装有龙骨架,所述龙骨架包括若干单元框,所述单元框内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单元框底面转动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转动轴线垂直于所述单元框上表面,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下表面垂直固定连接有用于插入所述套筒内的插接杆,所述套筒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圆盘,所述插接杆远离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一端穿射过所述圆盘抵接在所述套筒底面,所述插接杆远离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圆盘上开设有供所述卡块穿过的开口,所述插接杆抵接所述套筒底面时,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和所述单元框外表面齐平,所述卡块刚好穿过所述开口,所述单元框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套筒转动的驱动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将太阳能电池板上的插接杆插接在套筒内,直至卡块穿过开口,然后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套筒转动,控制卡块和开口错位,此时太阳能电池板和单元框外表面齐平,从而太阳能电池板无法转动,同时插接杆抵接在单元框底面,无法下降,卡块和开口错位,插接杆无法上升,从而保持稳定;拆卸时,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套筒转动,控制开口和卡块对齐,则卡块失去阻挡,插接杆可以上升,从而可以控制太阳能电池板脱离单元框,从而拆卸太阳能电池板时比较方便。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动杆和手柄,所述套筒上套设且固定连接有蜗轮,所述蜗轮啮合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二同轴固定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远离所述蜗杆的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有锥齿轮一,所述锥齿轮一啮合连接有锥齿轮二,所述转动杆一端穿射过所述单元框上表面同轴固定连接所述锥齿轮二,所述转动杆另一端连接所述手柄,所述手柄带动所述转动杆转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拆卸太阳能电池板时,转动手柄,带动转动杆转动,从而带动锥齿轮二转动,锥齿轮二转动带动锥齿轮一转动,锥齿轮一转动带动传动杆转动,从而带动蜗轮转动,蜗轮转动带动套筒转动,从而可以控制套筒上的开口和卡块对齐,从而即可拆卸太阳能电池板;该驱动组件通过手柄和转动杆实现着力点的转移,从而方便操作人员操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手柄同轴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转动杆远离所述锥齿轮二的一端开设有供所述固定杆插接的插槽一,所述固定杆外周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插槽一内壁上开设有供所述固定块插入的插槽二,所述单元框外壁上开设有用于放置所述手柄的放置槽,所述手柄位于所述放置槽中时,所述手柄和所述单元框外表面齐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不需要使用手柄时,可以将手柄放置在放置槽中,从而一定程度上保持单元框表面的平整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手柄外周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单元框外壁上开设有限位槽一和限位槽二,所述限位槽一和所述限位槽二均连通于所述放置槽,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限位槽一中时,所述卡块和所述开口错位,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限位槽二中时,所述卡块和所述开口对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完毕后,将手柄放置在放置槽中时,控制手柄上的限位块对齐限位槽一,然后将手柄放置在放置槽中即可;当需要拆卸时,转动手柄,控制手柄和限位槽二对齐,则此时插接杆的卡块和开口对齐,从而即可取出太阳能电池板。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放置槽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密封垫,所述手柄放置在所述放置槽一中时,所述密封垫和所述手柄过盈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定程度上防止手柄非正常转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圆盘上表面垂直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插接杆外周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和所述单元框外表面齐平时,所述弹簧被产生形变。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完毕后,太阳能电池板和单元框外表面齐平,此时弹簧被压缩,产生形变,拆卸时,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套筒转动,直至卡块和开口齐平后,弹簧恢复形变,推动固定板移动,从而带动太阳能电池板脱离单元框。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转动杆靠近所述手柄的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用于限制所述固定块脱离所述插槽二的限位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在转动手柄过程中,手柄脱离转动杆。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单元框侧壁上设有排水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排出雨水。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一定程度上方便拆卸太阳能电池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爆炸图。图3是本技术中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剖视图一(套筒和插接杆的配合示意)。图4是本技术中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剖视图二。图5是图2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1、屋顶;2、龙骨架;3、单元框;4、排水孔;5、太阳能电池板;6、套筒;7、插接杆;8、插槽三;9、圆盘;10、卡块;11、开口;12、弹簧;13、固定板;14、蜗轮;15、蜗杆;16、传动杆;17、锥齿轮一;18、锥齿轮二;19、内腔;20、驱动组件;21、转动杆;22、手柄;23、固定杆;24、插槽一;25、固定块;26、插槽二;27、限位环;28、放置槽;29、密封垫;30、限位块;31、限位槽一;32、限位槽二。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建筑节能房屋框架,包括屋顶1,屋顶1上安装有龙骨架2,龙骨架2为轻质钢,龙骨架2包括若干单元框3,单元框3侧壁上设有排水孔4,单元框3内插接有太阳能电池板5。参照图2和图3,单元框3底面转动连接有套筒6,套筒6转动轴线垂直于单元框3上表面,太阳能电池板5下表面垂直固定连接有用于插入套筒6内的插接杆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节能房屋框架,包括屋顶(1),所述屋顶(1)上安装有龙骨架(2),所述龙骨架(2)包括若干单元框(3),所述单元框(3)内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框(3)底面转动连接有套筒(6),所述套筒(6)转动轴线垂直于所述单元框(3)上表面,所述太阳能电池板(5)下表面垂直固定连接有用于插入所述套筒(6)内的插接杆(7),所述套筒(6)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圆盘(9),所述插接杆(7)远离所述太阳能电池板(5)的一端穿射过所述圆盘(9)抵接在所述套筒(6)底面,所述插接杆(7)远离所述太阳能电池板(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块(10),所述圆盘(9)上开设有供所述卡块(10)穿过的开口(11),所述插接杆(7)抵接所述套筒(6)底面时,所述太阳能电池板(5)和所述单元框(3)外表面齐平,所述卡块(10)刚好穿过所述开口(11),所述单元框(3)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套筒(6)转动的驱动组件(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节能房屋框架,包括屋顶(1),所述屋顶(1)上安装有龙骨架(2),所述龙骨架(2)包括若干单元框(3),所述单元框(3)内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框(3)底面转动连接有套筒(6),所述套筒(6)转动轴线垂直于所述单元框(3)上表面,所述太阳能电池板(5)下表面垂直固定连接有用于插入所述套筒(6)内的插接杆(7),所述套筒(6)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圆盘(9),所述插接杆(7)远离所述太阳能电池板(5)的一端穿射过所述圆盘(9)抵接在所述套筒(6)底面,所述插接杆(7)远离所述太阳能电池板(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块(10),所述圆盘(9)上开设有供所述卡块(10)穿过的开口(11),所述插接杆(7)抵接所述套筒(6)底面时,所述太阳能电池板(5)和所述单元框(3)外表面齐平,所述卡块(10)刚好穿过所述开口(11),所述单元框(3)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套筒(6)转动的驱动组件(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节能房屋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20)包括转动杆(21)和手柄(22),所述套筒(6)上套设且固定连接有蜗轮(14),所述蜗轮(14)啮合连接有蜗杆(15),所述蜗杆(15)二同轴固定连接有传动杆(16),所述传动杆(16)远离所述蜗杆(15)的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有锥齿轮一(17),所述锥齿轮一(17)啮合连接有锥齿轮二(18),所述转动杆(21)一端穿射过所述单元框(3)上表面同轴固定连接所述锥齿轮二(18),所述转动杆(21)另一端连接所述手柄(22),所述手柄(22)带动所述转动杆(21)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节能房屋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22)同轴固定连接有固定杆(23),所述转动杆(21)远离所述锥齿轮二(18)的一端开设有供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建刚廖子先徐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中宇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