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工夹芯板接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4439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工夹芯板接头结构,包括上岩棉块、下岩棉块、第一上金属外壳、第二上金属外壳、第一下金属外壳和第二下金属外壳,所述上岩棉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上金属外壳,所述上岩棉块远离第一上金属外壳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上金属外壳,所述下岩棉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下金属外壳,所述下岩棉块远离第一下金属外壳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下金属外壳。该手工夹芯板接头结构,通过上梯形凸块与下梯形凹槽的配合,以及上梯形凹槽与下梯形凸块的配合,使得上岩棉块和下岩棉块在拼接时能够紧密贴合,通过上U型连接板与下U型连接板的配合,可实现夹芯板的快速插接安装,且安装效率高,结构稳定,提高保温和降噪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工夹芯板接头结构
本技术涉及接头结构
,具体为一种手工夹芯板接头结构。
技术介绍
夹心板产品是由两层成型金属面板(或其他材料面板)和直接在面板中间发泡、熟化成型的高分子隔热内芯组成,其板材的强度高,芯材价廉而用量大,面材价高而用量少,所以生产这种产品成本较低,合理选用及搭配面、芯材,可以有效地达到预先设计的板材性能要求。但是,在拼接时,通常只是将企口的凹凸进行插合,导致连接不稳定,两板材容易脱开,并且安装不够密实,导致其保温、降噪的效果得不到良好的保障,且外壳容易变形,影响美观性,还影响生产操作,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手工夹芯板接头结构,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手工夹芯板接头结构,包括上岩棉块、下岩棉块、第一上金属外壳、第二上金属外壳、第一下金属外壳和第二下金属外壳,所述上岩棉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上金属外壳,所述上岩棉块远离第一上金属外壳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上金属外壳,所述下岩棉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下金属外壳,所述下岩棉块远离第一下金属外壳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下金属外壳。可选的,所述上岩棉块的底部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上梯形凸块和上梯形凹槽,下岩棉块的底部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下梯形凹槽和下梯形凸块。可选的,所述上梯形凸块与下梯形凹槽相适配,所述上梯形凹槽与下梯形凸块相适配。可选的,所述第一上金属外壳的一侧设置有第一上U型连接板,所述第一下金属外壳的一侧设置第一下U型连接板,所述第一上U型连接板与第一下U型连接板相适配。可选的,所述第二上金属外壳的一侧设置有第二上U型连接板,所述第二下金属外壳的一侧设置有第二下U型连接板,所述第二上U型连接板与第二下U型连接板相适配。可选的,所述第一上U型连接板和第二上U型连接板的内侧均设置有空心管。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手工夹芯板接头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手工夹芯板接头结构,通过设置有相适配的上梯形凸块与下梯形凹槽,相适配的上梯形凹槽与下梯形凸块,使得上岩棉块和下岩棉块在拼接时能够紧密贴合。2、该手工夹芯板接头结构,通过设有相适配的第一上U型连接板与第一下U型连接板,相适配的第二上U型连接板与第二下U型连接板,拼接时,第一下U型连接板插入第一上U型连接板的内部,使得第一上U型连接板对第一下U型连接板进行完全包裹,第二下U型连接板插入第二上U型连接板的内部,使得第二上U型连接板对第二下U型连接板进行完全包裹,从而可实现夹芯板的快速插接安装,且安装效率高,外表美观,结构稳定,提高保温和降噪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组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分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岩棉块;2、下岩棉块;3、第一上金属外壳;4、第二上金属外壳;5、第一下金属外壳;6、第二下金属外壳;7、上梯形凸块;8、上梯形凹槽;9、下梯形凹槽;10、下梯形凸块;11、第一上U型连接板;12、第一下U型连接板;13、第二上U型连接板;14、第二下U型连接板;15、空心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手工夹芯板接头结构,包括上岩棉块1、下岩棉块2、第一上金属外壳3、第二上金属外壳4、第一下金属外壳5和第二下金属外壳6,上岩棉块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上金属外壳3,上岩棉块1远离第一上金属外壳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上金属外壳4,下岩棉块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下金属外壳5,下岩棉块2远离第一下金属外壳5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下金属外壳6,上岩棉块1的底部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上梯形凸块7和上梯形凹槽8,下岩棉块2的底部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下梯形凹槽9和下梯形凸块10,上梯形凸块7与下梯形凹槽9相适配,上梯形凹槽8与下梯形凸块10相适配,第一上金属外壳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上U型连接板11,第一下金属外壳5的一侧设置第一下U型连接板12,第一上U型连接板11与第一下U型连接板12相适配,第二上金属外壳4的一侧设置有第二上U型连接板13,第二下金属外壳6的一侧设置有第二下U型连接板14,第二上U型连接板13与第二下U型连接板14相适配,第一上U型连接板11和第二上U型连接板13的内侧均设置有空心管15。在上岩棉块1和下岩棉块2拼接时:通过设置有相适配的上梯形凸块7与下梯形凹槽9,相适配的上梯形凹槽8与下梯形凸块10,使得上岩棉块1和下岩棉块2能够紧密贴合,通过设有相适配的第一上U型连接板11与第一下U型连接板12,相适配的第二上U型连接板13与第二下U型连接板14,第一下U型连接板12插入第一上U型连接板11的内部,使得第一上U型连接板11对第一下U型连接板12进行完全包裹,第二下U型连接板14插入第二上U型连接板13的内部,使得第二上U型连接板13对第二下U型连接板14进行完全包裹,从而可实现夹芯板的快速插接安装,且安装效率高,外表美观,结构稳定,提高保温和降噪的效果。综上所述,该手工夹芯板接头结构,通过设置有相适配的上梯形凸块7与下梯形凹槽9,相适配的上梯形凹槽8与下梯形凸块10,使得上岩棉块1和下岩棉块2在拼接时能够紧密贴合,通过设有相适配的第一上U型连接板11与第一下U型连接板12,相适配的第二上U型连接板13与第二下U型连接板14,拼接时,第一下U型连接板12插入第一上U型连接板11的内部,使得第一上U型连接板11对第一下U型连接板12进行完全包裹,第二下U型连接板14插入第二上U型连接板13的内部,使得第二上U型连接板13对第二下U型连接板14进行完全包裹,从而可实现夹芯板的快速插接安装,且安装效率高,外表美观,结构稳定,提高保温和降噪的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工夹芯板接头结构,包括上岩棉块(1)、下岩棉块(2)、第一上金属外壳(3)、第二上金属外壳(4)、第一下金属外壳(5)和第二下金属外壳(6),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岩棉块(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上金属外壳(3),所述上岩棉块(1)远离第一上金属外壳(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上金属外壳(4),所述下岩棉块(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下金属外壳(5),所述下岩棉块(2)远离第一下金属外壳(5)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下金属外壳(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工夹芯板接头结构,包括上岩棉块(1)、下岩棉块(2)、第一上金属外壳(3)、第二上金属外壳(4)、第一下金属外壳(5)和第二下金属外壳(6),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岩棉块(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上金属外壳(3),所述上岩棉块(1)远离第一上金属外壳(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上金属外壳(4),所述下岩棉块(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下金属外壳(5),所述下岩棉块(2)远离第一下金属外壳(5)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下金属外壳(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工夹芯板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岩棉块(1)的底部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上梯形凸块(7)和上梯形凹槽(8),下岩棉块(2)的底部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下梯形凹槽(9)和下梯形凸块(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工夹芯板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梯形凸块(7)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苏源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沈氏净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