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一体化截流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4422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一体化截流井,包括截流井本体和井盖,截流井本体的内部两端分别设置有污水池和溢流池,截流井本体的内部中间设置有溢流堰,通过整体采用玻璃钢材质构成,极大减少的造价成本,不需要现场建筑,大量节约了人力物力,同时缩短施工周期,通过在溢流墙上设置的若干组溢流管和淹没式电磁阀,可以根据污水池中的水量选择关闭淹没式电磁阀,避免污水池中的污水过多的排放至溢流池中,从而导致污水大量排放到下游的河流中,避免二次污染,设置的过滤格栅,当污水经过溢流管排放到溢流池中时,污水中的杂质浮渣等异物会被过滤格栅进行格挡,避免杂质进入下游的河流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一体化截流井
本技术属于截流井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一体化截流井。
技术介绍
截流井,把一些产生污染的窨井集中到一口井中,由此井通向污水处理厂,如果没有此井,要想污水进入污水厂,就必须每根管子都进污水处理厂,而在前面就用一口井来截流这些污水,到污水处理厂的管道就会大大减少,也利于收集污水,这样的井就是污水截流井,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种不同作用的截流井,用于不同的截流之用,现有的截流井一般为钢筋混凝土铺设,大量浪费人力物力,且建筑周期长,且传统的堰墙混凝土堰墙不能够调节高度,当雨水过大时,同时导致污水溢过堰墙大量排放的河流中,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一体化截流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一体化截流井,包括截流井本体和井盖,截流井本体的内部两端分别设置有污水池和溢流池,截流井本体的内部中间设置有溢流堰,截流井本体的一侧固定设置有进水管,截流井本体的另一侧固定设置有雨水排出管,截流井本体的顶部两端固定设置有放置槽,放置槽的内部设置有井盖,污水池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污水排出口,污水排出口的内部固定设置有限流阀,污水池的一侧和溢流堰的一侧均固定设置有凸块,两组凸块上放置有过滤格栅,溢流堰的贯穿设置有若干组溢流管,溢流管贯穿溢流堰并延伸至溢流池的内部,溢流管的一端且位于溢流池的内部固定设置有淹没式电磁阀。进一步的,井盖和过滤格栅的顶端均固定设置有拎手,方便打开井盖和清理过滤格栅,过滤格栅呈倾斜设置。进一步的,限流阀设置为旋流限流阀,可自动精确的控制截流污水量的最大排水量,且不需要增加额外的动力源。进一步的,污水池和溢流池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爬梯,方便操作人员进入维修清理。进一步的,过滤格栅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构件,避免杂质浮渣的浮力将过滤格栅顶出,使其两端漏出空隙,导致杂质浮渣漏出。进一步的,截流井本体整体是采用玻璃钢材质制成的构件,节约成本,制造简单。进一步的,放置槽设置为度直角槽,方便放置井盖。进一步的,污水池一侧的凸块的位置高于溢流堰一侧的凸块的位置,过滤格珊呈倾斜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智能一体化截流井,通过整体采用玻璃钢材质构成,极大减少的造价成本,不需要现场建筑,大量节约了人力物力,同时缩短施工周期,通过在溢流墙上设置的若干组溢流管和淹没式电磁阀,可以根据污水池中的水量选择关闭淹没式电磁阀,避免污水池中的污水过多的排放至溢流池中,从而导致污水大量排放到下游的河流中,避免二次污染,设置的过滤格栅,当污水经过溢流管排放到溢流池中时,污水中的杂质浮渣等异物会被过滤格栅进行格挡,避免杂质进入下游的河流中。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内部视图。图中:1、进水管;2、凸块;3、过滤格栅;4、污水池;5、截流井本体;6、井盖;7、溢流管;8、拎手;9、淹没式电磁阀;10、放置槽;11、雨水排出管;12、污水排出口;13、限流阀;14、溢流池;15、溢流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能一体化截流井,包括截流井本体5和井盖6,截流井本体5的内部两端分别设置有污水池4和溢流池14,截流井本体5的内部中间设置有溢流堰15,截流井本体5的一侧固定设置有进水管1,截流井本体5的另一侧固定设置有雨水排出管11,截流井本体5的顶部两端固定设置有放置槽10,放置槽10的内部设置有井盖6,污水池4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污水排出口12,污水排出口12的内部固定设置有限流阀13,污水池4的一侧和溢流堰15的一侧均固定设置有凸块2,两组凸块2上放置有过滤格栅3,溢流堰15的贯穿设置有若干组溢流管7,溢流管7贯穿溢流堰15并延伸至溢流池14的内部,溢流管7的一端且位于溢流池14的内部固定设置有淹没式电磁阀9,淹没式电磁阀9的具体型号为TMF—Y。如图1所示,井盖6和过滤格栅3的顶端均固定设置有拎手8,方便打开井盖6和清理过滤格栅3,过滤格栅3呈倾斜设置。如图1所示,限流阀13设置为旋流限流阀,可自动精确的控制截流污水量的最大排水量,且不需要增加额外的动力源。如图1所示,污水池4和溢流池14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爬梯,方便操作人员进入维修清理。如图1所示,过滤格栅3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构件,避免杂质浮渣的浮力将过滤格栅3顶出,使其两端漏出空隙,导致杂质浮渣漏出。如图1所示,截流井本体5整体是采用玻璃钢材质制成的构件,节约成本,制造简单。如图1所示,放置槽10设置为90度直角槽,方便放置井盖6。如图1所示,污水池4一侧的凸块2的位置高于溢流堰15一侧的凸块2的位置,过滤格栅3呈倾斜设置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一种智能一体化截流井设置的淹没式电磁阀9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在使用时进水管1与外部污水管道固定连接,在晴天的时候污水经进水管1排放到污水池4,污水经过污水排出口12排放道下游的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设置的限流阀13为旋流限流阀,可自动精确的控制截流污水量的最大排水量,且不需要增加额外的动力源,当雨天时污水池4的排放量小于水流的进入量时,会导致污水池4内部的水量不断增加,当水量超过底部的溢流管7高度时,污水会通过溢流管7排放到溢流池14,大部分的水流经过污水排出口12排放至污水处理厂,少量的混合污水流到溢流池14然后经过雨水排出管11排放至下游,通过污水池4中的杂质浮渣会被过滤格栅3过滤,避免经溢流管7排放到下游的河流,根据需要还可以控制溢流管7上的淹没式电磁阀9,关闭底部的淹没式电磁阀9,控制污水进入溢流池14的水量,避免污水大量进入下游,操作人员通过在井盖6上和过滤格栅3上设置的拎手8,打开井盖6或是清理过滤格栅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一体化截流井,包括截流井本体(5)和井盖(6),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流井本体(5)的内部两端分别设置有污水池(4)和溢流池(14),所述截流井本体(5)的内部中间设置有溢流堰(15),所述截流井本体(5)的一侧固定设置有进水管(1),所述截流井本体(5)的另一侧固定设置有雨水排出管(11),所述截流井本体(5)的顶部两端固定设置有放置槽(10),所述放置槽(10)的内部设置有井盖(6),所述污水池(4)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污水排出口(12),所述污水排出口(12)的内部固定设置有限流阀(13),所述污水池(4)的一侧和溢流堰(15)的一侧均固定设置有凸块(2),两组所述凸块(2)上放置有过滤格栅(3),所述溢流堰(15)的贯穿设置有若干组溢流管(7),所述溢流管(7)贯穿溢流堰(15)并延伸至溢流池(14)的内部,所述溢流管(7)的一端且位于溢流池(14)的内部固定设置有淹没式电磁阀(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一体化截流井,包括截流井本体(5)和井盖(6),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流井本体(5)的内部两端分别设置有污水池(4)和溢流池(14),所述截流井本体(5)的内部中间设置有溢流堰(15),所述截流井本体(5)的一侧固定设置有进水管(1),所述截流井本体(5)的另一侧固定设置有雨水排出管(11),所述截流井本体(5)的顶部两端固定设置有放置槽(10),所述放置槽(10)的内部设置有井盖(6),所述污水池(4)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污水排出口(12),所述污水排出口(12)的内部固定设置有限流阀(13),所述污水池(4)的一侧和溢流堰(15)的一侧均固定设置有凸块(2),两组所述凸块(2)上放置有过滤格栅(3),所述溢流堰(15)的贯穿设置有若干组溢流管(7),所述溢流管(7)贯穿溢流堰(15)并延伸至溢流池(14)的内部,所述溢流管(7)的一端且位于溢流池(14)的内部固定设置有淹没式电磁阀(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一体化截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隋圣义盛利刚王娟杜洪贞刘恒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格林沃特水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